一組科學家正在搜尋地外文明,他們掃描了 1000 萬顆恒星,結果一無所獲。
根據 CNET 報道,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和研究組織 CSIRO 的科學家們,用 4096 天線陣列掃描了廣闊的太空區域,希望能夠捕獲外星文明使用的無線電傳輸信号,但是沒有任何收獲。
當然,這項發現并不能排除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因為存在一種可能:外星文明存在,它們要麼在别處,要麼沒有發展出與人類相似的無線電技術。
根據周一發表在《澳大利亞天文學會出版物》(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雜志上的研究報告顯示,這次搜索的範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雖然科學家們沒有找到什麼,但他們仍抱希望。
用 CSIRO 研究員的話說,他們搜尋的區域,對于銀河系來說,相當于在大海中探測了一個遊泳池大小的地方。
人類從未停止對地外文明的搜尋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也被翻譯為“在家尋找外星人”,是一個對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的集合術語。人類任何對地外文明的搜尋都可以歸為 SETI 的一部分。
早在 1899 年,尼古拉 · 特斯拉正在科羅拉多 - 斯普林實驗站(Colorado Springs experimental station)進行實驗,當火星出現在夜空中時,一個奇怪的重複性靜态信号被切斷了。特斯拉認為,他探測到了來自火星的信号,這是從火星文明發出的。
直到 1960 年,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弗蘭克 · 德雷克)Frank Drake 進行了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 SETI 實驗。他用了一台直徑 26 米的射電望遠鏡,以 1.420 千兆赫茲附近的頻率掃描兩顆恒星,結果并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東西。
僅僅 17 年後,也就是 1977 年 8 月 15 日,俄亥俄州的 SETI 項目名聲大噪。當時一名志願者在檢測射電望遠鏡時,觀測到了一個讓人吃驚的強烈信号。他迅速在打印出來的資料上圈下這個信号,在旁邊寫下了“Wow!”,意為“哇!”。從此,這個著名的信号就被稱為“哇信号”。
但從此之後,這個強烈的信号再也沒出現過。
20 世紀 80 年代,卡爾 · 薩根和布魯斯 · 穆雷等人創立了美國行星協會,作為 SETI 研究的載體,繼續在廣袤的太空中搜尋外星文明的足迹。經過多次技術升級改造,新設備已經可以接收 2.5 億個同步頻道,每個頻道分辨率 0.5 赫茲。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發現。
1999 年,由于該項目使用的射電望遠鏡被強風吹翻,嚴重受損,項目被迫停止。
進入 21 世紀,人類依然沒有停止搜尋工作。地外文明探索研究中心(CSR)利用先進設備 ATA,從 2007 年到 2015 年間,每周 7 天,每天 12 小時,識别了上億個信号,最終發現它們全部都是噪音或者無線電幹擾。
費米悖論意大利物理學家恩裡科 · 費米(Enrico Fermi)在 20 世紀 50 年代提出,如果科技先進的文明在宇宙中普遍存在,那麼他們在哪?人都到哪裡去了?
費米的問題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宇宙的大小和年齡使我們相信,一定存在着許多先進文明。但是,這種看法和我們實際觀測的情況在邏輯上不一緻。如此看來,隻存在 4 種可能。
對于費米悖論,存在多種解釋。
其中一種叫“地球特異性假說”(Rare Earth hypothesis),支持該理論的人認為形成生命需要多種事件和因素結合到一起,這意味着地球可能是宇宙中一個孤獨的存在。
還有科學家認為,雖然外星文明可能很普遍,但是他們無法穿越星際距離,或者在掌握該技術之前就會毀滅。
根據德國天體物理學家和射電天文學家塞巴斯蒂安 · 馮 · 霍納(Sebastion von Hoerner)的說法,人類文明平均持續時間為 6500 年。在此之後,會由于外部原因或者内部原因(精神或物理上退化)而消失。
他根據自己的這一假設,結合銀河系中适合生命誕生和生存的恒星(它們理論上都處于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 2.3 萬 - 3.0 萬光年的一個圓環區域)數量做計算,給出一個結果:在銀河系中,不同文明之間的平均距離是 1000 光年。在相對論所規定的 “光速不可逾越” 框架内,這個距離對于飛行器來說無異于天塹;但對于無線電通訊而言并不算太遙遠。
直到今天,人類對外星文明的搜索依然沒有停止,費米悖論也一直矗立在那裡:是否真的存在科技先進的地外文明?如果存在,為什麼我們找不到他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