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如何看待春秋和戰國時期戰争

你如何看待春秋和戰國時期戰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0:14:56

先說個題外話,我剛開始來鄭州的時候,有個在鄭州讀書的同學跟我說,鄭州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别的地方都是先有湖再有橋,但鄭州是先有橋再有湖。

為什麼呢?

因為鄭州的湖都是人工湖,為了節約成本,便于施工,先架橋再挖湖真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也正是因為不斷地開挖人工湖,所以鄭州有了如意湖、龍子湖、象湖、北龍湖、蝶湖,鄭州的水系河流變得非常豐富。不過你知道鄭州最古老的河流是哪個嗎?

【金水河】

這是我從春秋戰國的故事裡找到的答案,而且,金水河裡真的有金子

你如何看待春秋和戰國時期戰争(看小國巨星怎麼打破)1


提起春秋時期,很多人都會想到春秋戰國的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其實在齊桓公之前也有一位小霸主,他稱霸的時間比較早,那就是【鄭莊公】。就是那位“鄭伯克段于鄢”的鄭伯,也是那位“掘地見母”的主人公。

但是鄭伯之後,鄭國一直不愠不火,是個小國,沒有什麼存在感,而且齊、晉先後同楚展開争霸戰争, 夾在列強之間的 鄭國随時都有被滅亡的危險, 但鄭國卻在列強争霸的夾縫中頑強地生存下來,一直堅持到戰國初年。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一個叫【子産】的大臣,這個人可謂是小國巨星。

你如何看待春秋和戰國時期戰争(看小國巨星怎麼打破)2

這個子産雖然我們上學的時候沒有學過關于他的文章,但是他的地位在孔老夫子的心中卻是很高的,被孔夫子稱為有“古之遺愛”。左傳中記載最詳細,評價最正面的士卿大夫就是子産。

子産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本國國情認識地非常清楚。

話說有一次鄭國俘虜了蔡國的一位公子,鄭國人很高興,心想好久沒有這樣逞過威風了。

隻有子産在旁邊擔心說:

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楚人來讨,能勿從乎?從之,晉師必至。晉、楚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年,弗得甯矣。

他認識到鄭國是一個小國家,你最要緊的事情是文治,不是武功,你現在依靠武力把蔡國的公子抓來了,蔡國是依附楚國的,如果楚國人來讨伐我們,我們能不順從嗎。但是我們如果順從了楚國,那麼晉國看到我們好欺負,也會來讨伐我們,那麼以後我們國家至少四五年不得安甯了。

但是當時由于子産年紀很小,他說的話并不受重視,反而被訓斥了一頓。

後來鄭國果然大亂,大亂之後,子産的才華被發現,逐漸成為鄭國卿大夫。在執政期間,子産在内政外交上都是一把好手,特别是在外交上的表現很精彩。因為鄭州是個小國,都說小國/弱國無外交,但是子産卻靠着出色的外交才能維護了小國鄭的尊嚴。

給你講3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有一年,霸主晉國要鄭國派人去晉國朝見,其實說是朝見還要帶不少貢品,子産能就借這個機會派人給晉國的當權者範宣子捎了一封信,範宣子看完信之後,和顔悅色地減少了鄭國的貢品,給鄭國減輕了很多負擔。

這封信寫得很有水平。

  • 子産上來就先發制人,說

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币,僑也惑之。

您治理晉國,四鄰的諸侯沒有聽說您有什麼美德,隻聽到了您加重了各國繳納的貢物,我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僑”是子産自己的名字。

  • 然後子産說,你領導一個國家看重的不應該是這些财物,貢物,而應該是什麼呢,而是好的名聲,聲譽。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 接着子産分别從重财重名的角度來闡述。

首先,他舉例過分看重财物的嚴重後果。

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将焉用賄?

重财的2個後果:

1、假如你們晉國私自占有這些财産,那麼諸侯國之間就會産生離心,諸侯有了二心,晉國的盟主地位就會動搖;

2、假如您自己私自占有這些财産,晉國人民不信任您,您也不能保家。

于公于私,您要這些财物也沒有什麼用,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然後子産重點闡述重名的好處。

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名聲與德行息息相關。

好名聲,是裝載德行遠遠傳播的車子。德行,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有了基礎國家才不至于敗壞,不也應該緻力于這個嗎?有了德行就會與人同樂,與人同樂才能在位長久。這是從國家的角度。

接着舉例《詩經》

《詩》雲:‘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迩安。毋甯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

《詩經》說:‘使百姓高興的君子,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這就是說有美德啊!‘上天看顧你,不要三心二意。’這就是說有好名聲啊!心存寬恕來發揚美德,那麼好名聲就可以四處傳播,因此遠方的人紛紛來到,近處的人得到安心。

  • 最後,子産提出一個問題,又舉出一個例子。

問題是:

毋甯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

是甯可讓人說您“您确實養活了我”,還是說“您榨取我來養活自己”呢?

例子是: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大象有了象牙而使自己喪生,這是因為象牙也是值錢的财貨呀。

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言辭令人深思,也達到了目的,為鄭國減輕了不少負擔。


第2個故事:

有一次,鄭國國君出使晉國,晉國這邊不僅沒有派人接待,還給安排了一個非常普通的館驿,連馬車都進不去,看館驿級别隻能是給奴仆住的,這分明是要給鄭國難堪。

要是别人碰到這種情況還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但是這次陪鄭國國君出使的人呢,恰好是子産。子産看到這種情況,話不多說,直接讓手下人把晉國驿館的圍牆拆了,把車馬趕進去。

這時晉國人坐不住了,大夫士文伯就來找子産興師問罪,說“我們晉國的政事和刑罰沒有搞好,到處是盜賊,不知道對你們這些來晉國的來使怎麼安置,所以才把館驿的門造得很高,圍牆修得很厚,使賓客使者們不用擔心。現在你把圍牆拆了,雖然您的随從能夠戒備,那麼對别國的賓客怎麼辦呢?由于敝國是諸侯的盟主,修建館會圍牆,是用來接待賓客。如果把圍牆都拆了,怎麼能滿足賓客的要求呢?”。

子産怎麼答複的呢,子産說:

“我們鄭國國土狹小,處在大國的中間,大國責求我們不定時交納貢物,所以我們不敢安居度日,隻有搜尋全國财物,以便随時前來朝見貴國。碰上您沒有空,沒能見到,又沒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見的日期。

我們不敢進獻财物,又不敢把它們存放在露天。要是進獻上,那就成了貴國君王府庫中的财物,不經過進獻的丁式,是不敢進獻的。如果把禮物放在露天裡,又怕日曬雨淋而腐爛生蟲,加重敝國的罪過。”

接着又說:

“我聽說你們晉文公從前做盟主時,自己住的宮室低小,沒有門阙和台榭,卻把接待賓客的館舍修得十分高大,倉庫和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時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時粉刷館舍房間;諸侯的賓客來到,甸人點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視客舍,存放車馬有地方,賓客的随從有代勞的人員,管理車輛的官員給車軸加油,打掃房間的,伺養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份内的事;各部門的屬官要檢查招待賓客的物品;文公從不讓賓客們多等,也沒有被延誤了的事;與賓客同憂共樂,出了事随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教,有所要就加以接濟。賓客到來就好像回到家裡一樣,哪裡會有災患啊;不怕有人搶劫偷盜,也不用擔心幹燥潮濕。

現在晉侯的缇别宮方圓數裡,卻讓諸侯賓客住在像奴仆住的房子裡,車輛進不了大門,又不能翻牆而入;盜賊公然橫行,天災難防。接見賓客沒有定時,召見命令也不知何時發布。如果還不拆毀圍牆,就沒有地方存放禮品,我們的罪過就要加重。

鬥膽請教您,您對我們有什麼指示?雖然貴國遇上魯國喪事,可這也是敝國的憂傷啊。如果能讓我們早獻上禮物,我們會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是貴君的恩惠,我們哪敢害怕辛勞?”

你看這對話也很有藝術。

晉國人說這圍牆是專門防禦盜賊的,你給拆了,你自己不要緊,别的國家人來了怎麼辦?

子産說,首先象征性地解釋下原因,我為啥要拆牆呢,因為我們帶着貢品啊,貢品沒有地方放啊。

接着舉例子,說你們晉文公當霸主時候,自己不享受,但是對待外國使節特别尊重,賓客來了啥都不擔心,但是看現在,晉國國君自己宮殿富麗堂皇卻讓賓客住這破屋,還有盜賊,也不知道啥事能召見。

表面上看是在替晉國的霸權能否長久作諷谏,實際上通過今昔對比的方式,在弦外有音中對晉國的傲慢進行了不溫不火的指責和抗争。


第3個故事:

楚國派公子圍去鄭國慰問并聘娶鄭國公孫段家的女兒,實際上是想乘機滅掉鄭國。

子産識破其陰謀,先是安排楚國人住在城外的館驿,後在郊外之後面對楚國人進城迎親的要求,子産派行人子羽對公子圍說:

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将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

意思是,小國沒有罪,依賴大國才真正是它的罪過。本來打算依賴大國安定自己,但大國難道不是包藏禍心來圖謀小國。我們鄭國唯恐自己失去依賴,緻使各諸侯心懷戒備,使他們莫不怨恨大國,抗拒違背君王的命令,從而使大國的命令不能貫徹,無法施行。要不是這個原因,鄭國是替貴國看守館舍的,豈敢愛惜自己的宗廟而不讓入内?”

意思是,我們鄭國是依靠你們這些大國才得以生存的,如果我們不設法保全自己,那其他的諸侯國一定會把責任推倒你們大國身上,這樣你們就令行困難了。我們實在是為你們考慮啊。

這番話,子産也是用的慣用招數,就是萬事替你們考慮,說得很漂亮,也很直白。

這樣一來,公子圍就知道鄭國有了防備,于是就放棄了趁機攻打鄭國的計劃,讓軍隊垂下箭囊入城迎親,子産這才答應了。


子産的外交策略就是:不卑不亢,靈活應對。該争取就争取,該拒絕就拒絕,對大國提出的種種無理要求進行針鋒相對的鬥争,有力地提高了鄭國在諸侯國中的影響。

而除了出色的外交政績外,子産内政也毫不遜色,提出并實踐了“以寬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張,效果很好,深受鄭國人民愛戴。後來子産去世,家中沒有餘錢,兒女們就将他安葬在水邊的一個小土丘上。鄭國百姓知道後,紛紛前來祭拜,贈送金銀,很多财寶滾入河中,導緻河水金光閃閃,因此該河得名“金水河”。

你看,雖然說弱國無外交,但是中國人自古就是尊重氣節的,即使兩千年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有氣節的人也是被銘記的,有氣節的國家也是被尊敬的。

#曆史##文化##讀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