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6日訊 近年來,德州市德城區将黨建紅“一撥就靈”,全面融入市域社會治理實踐,“1890”成了德城百姓萬能熱線,串起民生百事,連起萬家訴求。圍繞為民宗旨,辦實事、解民憂,包括政策咨詢、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矛盾協調、突發問題求助等12大類83項問題,一網“打”盡,市域社會治理更接地氣,更有溫度。德城區先後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社區服務先進區等“國字号”榮譽。
“1890‘一撥就靈’,多溫暖的一個電話!咱老百姓的大事小情一撥就靈、一呼就應,這個暖心舉動真是暖在百姓‘心坎’了。”說起“一撥就靈”,德城區運河街道市民張大哥稱贊道。
整合資源“找問題”:“問題池”裡解民情
“您好,大東關社區1890熱線為您服務,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下午兩點半,社區1890熱線一片繁忙。工作人員一邊接聽熱線,一邊把群衆的訴求信息錄入“網格化治理大平台”。在相互交織的回答聲與鍵盤敲擊聲中,平台上數據不斷跳動,群衆訴求量從幾十件增加到上百件,“1890”架起為民辦事“連心橋”。
“我們将‘1890’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全部分類整理,能當場解答的全部當場解答,暫時不好解答的,全部上傳‘網格化治理大平台’‘吹哨’,相關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間迅速‘報到’,推進問題及時解決。”社區黨總支書記劉俊華介紹。
據了解,德城區7個鎮街、63個城市社區,均設置了寓意為“一撥就靈”的1890熱線,全方位、全口徑、全天候受理群衆訴求,把平時沉在基層的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收集上來,建立市域社會治理“問題池”。黨員幹部在“問題池”裡解民情、聽民意,切實了解群衆的難處在哪兒、群衆的需求在哪兒,把人民群衆的需求作為黨員幹部的奮鬥目标,努力把群衆所思所想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德城區還将1890熱線與110指揮調度熱線“雙零”融合,實現警務類和非警務類訴求互聯互通,進一步擴大了群衆訴求需求的受理範圍和服務半徑,構建起了面向群衆、面向企業、面向社區的“三個互動體系”,整合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資源,将資源和力量向服務群衆、服務企業和服務社區聚集,形成了黨委領導下政府各職能部門協同解決問題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确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反饋。
為推進問題解決,德城區還依托網格化治理建立起了一支解決群衆訴求需求的專門隊伍,充實網格員2000餘名,培育心理疏導團隊200餘人,健全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12個,精準快速化解群衆訴求。
“百姓事,無小事。熱線不僅建立起訴求接聽和問題辦理機制,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體會到‘黨始終在人民群衆身邊’!”德州市德城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封曉麗說,“下一步,我們要下大功夫、下真功夫,更好地解決群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百姓真滿意,全力提高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
千方百計“破難題”:巧解糾紛潤民心
“謝謝你們,這起物業糾紛已經困擾我很久了,一直得不到解決。自從撥打了‘1890’熱線,社區網格員多次上門溝通,精準施策、靶向治療,隻用了兩天時間就把我們住戶和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解決清楚了。”廣川街道鑫龍家園小區楊阿姨激動地說。
原來,業主楊阿姨與物業公司因樓道燈具更換不及時、小區衛生不滿意等物業服務質量問題,沒有及時交納物業費,與物業公司産生糾紛。“1890”網格調解員多次溝通,反複耐心勸調,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雙方握手言和。
“面對百姓訴求敢擔當,就沖這種為民辦事的精神,我也要給評五顆‘星’!”楊阿姨說。
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是實現人民群衆真滿意的核心,如何讓1890熱線真正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德城區着實動了一番“小心思”,下了一些“大功夫”。
據了解,德城區将1890熱線與“網格化治理大平台”及綜治視聯網等城市“智慧大腦”充分結合,精心設計了受理、分轉、督辦、回訪“四環節流程”,做到工作推進步步銜接、環環跟進,形成閉環。受理咨詢的接線員當場答題,群衆訴求分類上傳“網格化治理大平台”,啟動“吹哨報到”機制,實行限時催辦、超期事件“紅黃燈”督辦等措施,倒逼責任部門及時辦理。
1890熱線運行以來,鎮街黨(工)委書記不定期接聽群衆來電,協調解決重大疑難問題,讓老百姓感知到黨的溫暖。截至目前,全區“1890”服務熱線共受理政策咨詢4000餘次,解決小區垃圾清理、夜市擾民等問題3000餘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600餘起,群衆滿意率達98.1%。
“暴露問題不可怕,解決問題更重要,為民辦事最光榮!”廣川街道興文社區黨總支書記石燕茹說。
德城區的真抓實幹,将“1890”印到了百姓心裡,如春風化雨,浸潤着百姓生活。在市中心廣場随訪,市民劉阿姨說:“一撥就靈,我們老百姓都曉得,溫暖又貼心。”她還微笑着提醒,這個熱線不要輕易打,因為你的每一起訴求,人家會真落實、真解決。你一個電話,人家就會跑好多腿,“一直辦到你滿意!”。
健全機制“增效能”:服務群衆更溫暖
“多虧了1890熱線,讓我拿到了産權證,現在我的房子終于可以上市交易了。”新華街道新領域國際花園市民王大姐說。
去年以來,針對企業醫保費用欠繳、房産證辦理難等典型疑難問題和噪聲污染、私搭亂建等10餘類共性問題,德城區制定出台了規範性文件,從源頭上解決“老大難”問題。截至目前,德城區現有“辦證難”小區,大部分達到了辦證條件,新領域國際花園、聚秀城等“老大難”小區已實現辦證。
“細微之處更顯民生情懷,‘一撥就靈’這個熱線就是好!解難題、辦實事,而且還增加了不定期回訪環節,環環相扣,把實事辦到了百姓家門口!”說起“1890”,德城區新湖街道退休教師王大爺再次豎起了大拇指。
面對群衆反映的方方面面訴求需求,定分止争、為民解憂,德城區并沒有一辦了之,而是定期把群衆反映的熱點問題、共性問題形成報告,分析問題根源,研究治本之策,構建長效機制,實現标本兼治,不斷提升治理效能。
“‘一撥就靈’治理模式,提升了治理精度,傳遞了民生溫度。從問題裡解民意,從民意裡解民生,市域社會治理不斷提質升效,人民滿意度也不斷攀升。”德城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王奎山說。
“網格化治理大平台”上上萬件訴求實時跳動數字的背後,是全區百姓的所思所想和真切訴求。德城區委區政府工作圍繞人民群衆的心聲展開,在思想情感上和百姓同頻共振,身體力行做群衆貼心人。
“發現問題是能力,直面問題是擔當,解決問題是關鍵。”王奎山說,問題是個好東西,全區各鎮街及部門圍繞問題動起來,市域社會治理更加有的放矢,人民生活将持續改善,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更是不斷進步。
在德城區,百姓事“一撥就靈”,給幸福生活加滿“油”,群衆幸福指數及社會治理效能明顯提升,首安之區、首善之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閃電新聞記者 劉佳 通訊員 張建華 德州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