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翻閱史料,看到明代沈榜在其《宛署雜記》中記述民風之時,曾寫到方言,感覺很有意思,就此,且作一段文字。
我是陝西省扶風縣人氏,從小就說本地方言。
沈榜當日曾任大明王朝順天府治下宛平縣知縣;他是湖南臨湘人,任職期間,對民風很是用心,所以,還用文字記載了部分宛平方言。
在看沈榜的文字時,我發現,明代的宛平方言和現代的扶風方言竟然有很多相同、相通之處。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傳承?這大概要交給語言學家去說道了。
話說,沈榜生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卒于明神宗(朱翊鈞)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就沈榜的卒年看,時間距今(公元2021)首尾已有425年。
明代的宛平縣位于現在的北京市内,現在的扶風縣為陝西省寶雞市的屬縣。運用現代的網絡測距工具,可知宛平與扶風的直線距離接近1000公裡。
時隔425載,直距近1000公裡,明代順天府宛平縣方言與當代陝西省扶風縣方言都是怎麼說的呢?
1、祖父
明代宛平人稱祖父為“爺”。
現代扶風人稱祖父為“爺”,音似普通話中的“夜”。
2、祖母
明代宛平人稱祖母為“奶奶”。
現代扶風人稱祖母為“婆”,音似普通話中的“潑”。
3、父親
明代宛平人稱父親為“爹”;又稱之為“别”,平聲;又稱之為“大”。
現代扶風人稱父親為“爹”,音似普通話中的“接”;當着父親的面稱呼時,用疊字,稱“爹爹”,音似普通話中的“接接”;對他人言及時,一般隻用單字“爹”,如“我爹一切都好……”;又稱之為“大”,音似普通話中的“達”;又稱之“伯”,音似普通話中的“白”;又稱之為“爸爸”,音似普通話中的“罷罷”;1990後多稱父親為“爸”,音似普通話中的“罷”,這是新的流行趨勢。
4、母親
明代宛平人稱母親為“媽”。
現代扶風人稱母親為“媽”,音似普通話中的“麻”。
5、父母呼喚子女
明代宛平父母呼喚兒子時稱“哥哥”、呼喚女兒時稱“姐姐”。
現代扶風人呼喚子女時,一般用乳名或小名,當然,也會稱其正式名字。
先祖母在世時,呼喚我姐,叫“女娃”,音似普通話中的“女挖”。那時,女孩子被家長呼為“女娃”的現象非常普遍。
6、公公婆婆呼喚兒媳
明代宛平公公婆婆呼喚兒媳時稱“大嫂”、“二嫂”。
現代扶風公公婆婆呼喚兒媳時,一般直呼其名。隐約有印象,年少時,曾見老年婦人呼喚媳婦輩時不稱其名,而呼之為“她大嫂”、“她二嫂”。
7、兒媳稱呼公公婆婆
明代宛平兒媳稱呼公公為“爹”、婆婆為“媽”。
現代扶風兒媳對公公婆婆的稱呼與其夫對父母的稱呼相同。
8、女婿稱呼嶽父、嶽母
明代宛平女婿稱呼嶽父為“爹”、嶽母為“媽”。
現代扶風女婿稱呼嶽父為“姨父”、嶽母為“姨”;當然這些年,也有女婿對嶽父母的稱呼與其妻對父母的稱呼相同的。
9、外祖父、外祖母
明代宛平人稱呼外祖父為“老爺”、外祖母為“姥姥”。
現代扶風人稱外祖父為“舅院爺”,音似普通話中的“舅院夜”;稱外祖母為“舅院婆”,音似普通話中的“舅院潑”。
10、舅母
明代宛平人稱舅母為“妗子”。
現代扶風人稱舅母為“妗子”;當着舅母的面稱呼,用疊字,呼作“妗妗”。
11、雇工稱呼主人
明代宛平雇工稱呼主人為“當家的”。
現代已經沒有原來意義上的雇傭關系,不過,幫人家幹活的扶風人,也會稱呼雇主為“當家”,音似普通話中的“當雅”。“當家”一詞,也被弟弟輩或外人用來稱呼某一家中主掌家務的長子。
12、癡人
明代宛平人稱癡人為“傻子”。
現代扶風人稱癡人為“瓜子”,音似普通話中的“刮姿”。
13、棄去
明代宛平人稱棄去為“丢”。
現代扶風人稱棄去為“扔”,音似普通話中的“耳”。
14、尋取
明代宛平人稱尋取為“找”。
現代扶風人稱尋取為“尋”,音似普通話中的“型”。
15、物不新
明代宛平人稱物不新為“曹”。
現代扶風人稱物不新為“舊”,音似普通話中的“邱”。
16、貧
明代宛平人稱貧為“醮”。
現代扶風人稱貧為“窮”,音與普通話似。
17、上市
明代宛平人稱上市為“赴集”。
現代扶風人稱上市為“跟集”,音似普通話中的“跟齊”;或稱“跟會”,音與普通話似。雖均為上市,但“集”與“會”不同。
18、浸
明代宛平人稱浸為“泡”。
現代扶風人稱浸為“泡”,音與普通話似。
19、砌
明代宛平人稱砌為“壘”。
現代扶風人稱砌為“紮”,音似普通話中的“匝”。
20、面餅
明代宛平人稱面餅為“馍馍”。
現代扶風人稱饅頭為“馍”,音似普通話中的“摸”;烙的大餅叫“鍋盔”,音似普通話中的“郭虧”;煎餅叫“烙面”,音似普通話中的“落免”。
21、驢騾
明代宛平人稱驢騾“頭口”。
現代扶風人稱驢騾為“頭口”,音似普通話中的“頭固”;也叫“高腳牲口”,音似普通話中的“高角僧口”。
22、頭
明代宛平人稱頭為“腦袋”。
現代扶風人稱頭為“頭”,音與普通話似;也有一種叫法為“撒”音同此字、聲調為三聲。
23、背
明代宛平人稱背為“脊梁”。
現代扶風人稱背為“脊背”,音似普通話中的“幾北”。
24、項頸
明代宛平人稱項頸為“脖子”。
現代扶風人對項頸的叫法,音似普通話中的“坡浪鍋”。
25、喉嚨
明代宛平人稱喉嚨為“嗓子”。
現代扶風人稱喉嚨為“喉嚨眼”,音似普通話中的“呼路碾”。
可說的方言對比詞例大體如上。
其實,沈榜記載的明代宛平方言還有一些詞彙,因無法找出扶風方言中對應的詞彙,就一略而過了,有興趣的讀者,可翻看沈榜的原文。
————————————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1.明·沈榜《宛署雜記》
(本文結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