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香飄八月天,白雲綠草染河山。仲夏的壩上張北,繁花似錦,清爽宜人,處處生機盎然。
8月2日,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内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文化旅遊行業的200多位代表和上萬名遊客一道走進這裡,同看京津冀駿馬越野競技,共賞“記憶中都”恢宏文化盛宴。
而距此40公裡外草原天路上則是車水馬龍,草原天路入口處的黃花坪村村口更是排起長龍,來自京、浙、蘇等全國各地的數萬名遊人齊聚天路共享草原自駕樂趣……看着自家院子裡争相拍照攝影、交談甚歡的遊客,黃花坪村民杜有亮樂得合不攏嘴:“以前為了生活俺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不穩定不說,還有種在外漂泊的感覺!現在好了!有了門前這條路,俺和家人一合計開起了農家院,短短幾年,俺就實現了緻富。現在是輕輕松松掙個十來萬!”
黃花坪村隻是張北以路為軸、以旅為業帶動農民脫貧緻富的縮影。近年來,張北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旅遊作為富民的朝陽産業,在“路”字上做文章,在“景”字下功夫,依托草原天路、中都草原、草原音樂節等這些優質品牌旅遊資源,實施了景區帶動、景村共建、就業扶持“三大旅遊扶貧計劃”,通過“合作社 農戶”、“能人 農戶”、“企業 農戶”等多種模式,為農民脫貧緻富開辟了一條嶄新的路子。今年1-7月份,全縣已接待遊客人數427.61萬人次,是縣城總人口二十多倍,實現旅遊收入39.49億元,預計年内将接待遊客750萬人次,可帶動全縣14個鄉鎮、70個行政村在綠色發展中實現共富。
路為軸,“山窩窩村”脫掉窮衣裳
夏日的阿不太溝村白牆灰瓦新磚房,青山、綠樹、梯田、湖水,一派靜谧的田園風光。不僅吸引無數遊客駐足觀光,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者回鄉創業,這得益于被譽為“中國66号公路”草原天路給該村帶來的快速發展。
阿不太溝村距離縣城80公裡遠,曾是戰海鄉遠近聞名的窮村。現在,随着夾在花田草海之間的草原天路修通,這個“山窩窩村”走上了脫貧緻富路。50歲的村民田桂民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曾以種地為生,一年到頭賺不下幾百元錢,日子過得緊巴巴。2017年,阿不太溝村委會借助草原天路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了天鹿大本營景區。田桂明和妻子也放下世世代代種地的鋤頭,開始到景區工作,一個月就能賺到4千多元。
近年來,張北深度整合草原天路沿線草原、鄉村、農業等資源,以點帶面、串線成網修好路促民富,先後修好了張下線等7條總長約120公裡的“草原天路”連接線工程,使草原天路輻射範圍向縱深和腹地發展,一條條寬闊柏油馬路把全縣的景點連成線。特别是,“草原天路”沿線逐漸形成了桦皮嶺、岩片山、雞冠山、六代古長城等景區景點22處,旅遊餐飲、住宿項目300多家,帶動老百姓脫貧緻富。“咱們面前這條路就是草原天路,被遊客譽為“中國的66号公路”,是京津冀自駕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草原天路管理處副主任楊靖中告訴記者,“這路從2013年開始來自駕遊的遊客一年比一年多,成為我們張北旅遊的一張名片。”
“我們村挨着天路,自從‘草原天路’旅遊火了之後,我們村和附近的年輕人做起了農家樂、農副土特産品的買賣,在家門口就能掙大錢,再也不外出打工了。”在白廟灘下沙壩村天牧人家的經營者白偉告訴記者。
草原天路的網狀輻射作用還在進一步擴大:以文旅休閑度假、有氧運動康複、農事體驗為主的奧倫達部落·五色天路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初具規模;主打“未來農業”、“田園康養”的華大天路田園小鎮成為遊客休閑養生理想地;德勝新村田園綜合體“民居 庭院 花園 農莊”的田園風光正在成為遊人憶鄉愁、品民俗的新寵。據悉,截止2019年7月25日草原天路駛入車輛共計269989輛,接待遊客944962人次,草原天路風景帶正在成為帶動當地百姓脫貧緻富的支柱産業。
景為基,“旅遊 ”讓群衆共享綠色紅利
張北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緣的壩上地區,共轄18個鄉鎮、366個行政村、1103個自然村,總人口36.1萬人,在冊貧困人口66619人,是北京周邊貧困人口最集中的縣區之一,推進脫貧緻富、加快發展,是曆屆張北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目标。
如何在“旅遊 ”中精準發力,讓貧困人口也享受到發展紅利?張北圍繞“旅遊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旅遊發展”的目标,實施“以旅助農”戰略,創新精準扶貧“旅遊 ”模式,将美麗鄉村、扶貧攻堅、生态旅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景區帶動、項目撬動、就業拉動,讓農民在綠色發展中實現共富。
大項目打造精品景區。張北以項目建設為支點,做大龍頭景區。重點推進了基礎設施、智慧旅遊、集散咨詢服務體系和城鄉面貌“四大提升工程”,引入北京中赫、深圳華大、北京奧倫達等企業,建設足球小鎮、未來農業小鎮、奧倫達部落等一批全域布點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全面發展冰雪旅遊和零度以下經濟,加快發展壯大冰雪産業,将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目前,已建成中都原始草原、塞那都、天保那蘇圖等全域旅遊景點、景區23處,建成夏洛特小鎮、戰海雪鄉兩大特色小鎮,初步形成了草原風光遊、冰雪運動遊、軍事曆史文化遊、草原天路自駕遊四大特色旅遊線路,成功打造草原音樂節、草原天路和中都草原三大“金字招牌”。2018年,全縣全年接待遊客695萬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3.68億元,旅遊接待人數連續十年保持10%以上增長。
大景區帶動民富。将“旅遊 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共富工程,借助景區人氣,帶動周邊鄉鎮更多貧困群衆參與到旅遊相關産業中來,重點在中都草原度假村等景點景區的周邊村發展鄉村旅遊業。目前,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景區周邊18個村發展了農家旅遊,各類農家樂達460多家,從業人數6000餘人。引導有想法、會經營的貧困戶發展農家樂等旅遊項目,鼓勵不善經營、不敢冒險的貧困戶通過打工、售賣土特産品等方式,分享旅遊産業發展紅利,增加了大家的經營性、勞務性、資産性收益。僅此一項可直接帶動4000多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作為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的近鄰,這幾年,郝家營鄉五福堂村依托景區的高人氣,走上了“景區依托型旅遊服務”之路。 他們依托景區聚人氣,圍繞“吃、住、娛”做文章,農村生産方式、農民生活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今,全村人均增收數萬元,過上了富裕路。
而臨近中都草原度假村景區的張北鎮瓦窯灣村隻是受益者之一,該村依托區位優勢,積極謀劃,開展“旅遊緻富先鋒”行動,推行“1 1 3 N”黨建緻富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僅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較2017年同比增長800多元。
據了解,按照覆蓋全季、全域、全要素、全産業的發展思路,張北縣打造了草原天路風景帶、北部草原風情區、南部紅色旅遊區、西部綠色能源觀光區、東部歐洲風情區五大特色風景帶,構建起“一心兩道一環五區”的全域旅遊格局。截至目前,全縣賓館飯店發展到3214家,農家樂618家,住宿床位40000餘張,開發旅遊商品20餘種,旅行社及門店40家,旅遊從業人員達到5.2萬人。其中已有14個鄉鎮、70個行政村參與到旅遊産業當中,涉及貧困村28個,旅遊産業覆蓋19000多人,直接受益11000多人,實現了“旅遊富民興縣”。草原天路上油簍溝鎮茴菜梁村書記郭鐵壁是村裡的明白人,主心骨。在他的記憶裡,2013年以前,村裡的人均年收入還不足3000元。村裡的年輕人大都放下鋤頭走出大山!随着旅遊業的發展,村裡開起40多家農家樂,好多人都回到了家鄉,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
如今的張北縣,天路遊、草原遊、民俗遊聯結成網編織着人民群衆綠色脫貧緻富的新生活。德勝新村田園采摘,供遊客在采摘中體驗農事的樂趣;
世外桃源——奧倫達,讓遊客體驗黃金養生的田園生活;漫步——華大天路田園基地,讓遊客體驗未來農業的科技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