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曲沃東城新區的晉園内的水匜 圖 / 新華社
讀英國人類學家詹·喬·弗雷澤爵士的《金枝》(1922年第四版節本),突然憶及老家翼城的風俗。蓋翼城曾為古代晉國的首都,公元前585年,晉景公廢棄舊都故绛,遷都新田。現曲沃縣曲村出土有曆代晉侯墓,并在考古挖掘原址上建有晉國博物館。如此說來,這些風俗習慣,或許是從兩千多年前代代流傳下來的吧。就覺有記錄下來之必要,或許能為風俗史研究者提供一點資料吧。
翼城迎親風俗,新媳婦進門要等到天黑以後。在夫家大門外,點燃一道麥稭火,新娘須從火上跨過,為的是避邪,不讓鬼進門。也有一說是“過火”,諧音一對新人從今而後要搭夥過日子,經此一火,日子會過得紅紅火火之意。(段友文《汾河兩岸的民俗與旅遊》之“晉南婚嫁民俗”條:“在大門口放置一盆火和一個馬鞍,讓新娘跳過去。跳火盆,這寓意婚後日子紅紅火火;跨馬鞍,則是祈求夫婦白頭偕老,日子平安,而且讓新娘懂得規矩,做到‘好馬不備二鞍,好女不嫁二男’。”)
大年三十,灑掃庭院,在院子中間,支起一堆柏枝。骨架用秫稭稈搭起,外鋪柏樹枝葉。到了零點迎新時分,将柏枝點燃,然後開始鳴放鞭炮。一時間火光沖天,清香四溢,鞭炮齊鳴,新的一年到來了。
《金枝》中關于篝火共有三章内容,分别是第六十二章《歐洲的篝火節》,第六十三章《篝火節的涵義》,第六十四章《在篝火中焚燒活人》。在六十三章中,作者分别探讨了篝火節的兩種涵義:太陽說與淨化說。關于淨化說:
淨化說的論點是:在那些篝火儀式中,點燃的篝火不是創造性的手段,而是清洗的手段,它通過燒掉或消除可以導緻疾病和死亡,威脅一切生物的物質的或精神的有害因素,而淨化人和牲畜與作物。
……隻要我們想起多少世紀以來歐洲民間對于妖巫十分恐懼的心理,我們就能料到所有那些篝火節的首要意圖就是要鏟除或者起碼也是要擺脫妖巫,因為民間認為妖巫幾乎是人、畜、莊稼所受一切災害與不幸的根源。
如此說來,翼城在迎親時,新娘要從夫家大門口的麥稭火上跨過,及大年三十夜在院子裡燃燒柏枝火,就都是一種清洗性的手段,目的是為燒掉或消除導緻疾病或死亡,威脅人的物質的或精神的有害因素,避邪驅鬼。
少時家裡養了條大黑狗,非常厲害,堪稱東門外一霸。某日,村裡一小夥子牽了條狼狗來,欲與大黑一較高下。當時村民養的狗都是土狗,從沒見過狼狗。沒想到兩狗甫一交鋒,大黑就撲上來緊緊咬住了狼狗的喉嚨。小夥子見狀不妙,上前欲把兩狗拉開,沒想到咬紅了眼的大黑,掉頭沖他腿上就是一口,血馬上就流了出來。事後,小夥子用一面團,在傷口處擦過,把面團給大黑吃下,似乎這樣就可保其安然無恙。
今天我們都知道,假如不幸被狗咬傷,是要馬上去打狂犬疫苗的。然在那個時期,疫苗既不可得,人們就還是遵從着古老的風俗行事。
《金枝》第五十五章《轉嫁災禍》,講古人有将災禍轉嫁給無生命物體、動物甚至人的風俗。作者這樣寫道:“把自己的罪孽和痛苦轉嫁給别人,讓别人替自己承擔這一切,是野蠻人頭腦中熟悉的觀念。這種觀念的産生是由于非常明顯地把生理或心理的、物質和非物質的現象混淆了起來。”
在第二節《将災禍轉嫁給動物》中,有如是表述:
動物常常被用作帶走或轉移災禍的工具。一個摩爾人頭痛的時候,常常把一隻小羊或山羊打倒在地上,認為這樣做就把頭痛轉給了羊……在阿拉伯,遇到瘟疫盛行的時候,人們有的牽一隻駱駝,走遍城裡各個地區,使駱駝把瘟疫馱在自己身上。然後,他們在一個聖地把它勒死,認為他們此舉去掉了駱駝,也去掉了瘟疫。
作者還列舉了摩洛哥的摩爾人、馬爾加什人、蘇門答臘的巴塔克人、古希臘的婦女、喀爾巴阡山區的胡祖爾人、印度南部尼格裡山區的巴達加人所舉行的類似的讓綿羊、燕子、水牛牛犢等将禍害帶走的驅災儀式。
如此看來,當年那名小夥子将在傷口處擦拭過的面團給大黑吃下,應該為的是讓狗把因咬傷所造成的疾病帶走的意思吧。
至于小孩子換牙時,上牙床掉的牙,要扔到床底下;下牙床掉的牙,要扔到屋頂上,否則會長不出新牙的。關于此點,妻言老上海也是這樣的,此風俗應該是從中原地區傳來的吧。而此種風俗,卻不見《金枝》中有記載,或許十二卷全本有吧。
上述風俗,詢之沁源的友人,答他們那兒沒有這些。翼城與沁源同屬山西,一在晉南,一處晉東南,兩地相隔不過二百來公裡,可見十裡不同俗非虛語也。
另一友人言,在徐州,婚禮要趕在中午十二點前舉行,否則會不吉利。在此之前,新郎要去新娘家,将新人接回自己家,拜見公婆,奉上茶水,舉行種種儀式。最最令人稱奇者,是一對新人,接下來還要去上墳、燒紙,讓故去的祖先得知,自己要結婚了!等這一切進行完畢,再赴婚宴,舉辦儀式。故而新郎往往在早上七八點鐘,就要趕去新娘家。春秋時期,徐州屬宋國,處晉、齊與楚國争奪的中間地帶。到了戰國,則為楚國所有。秦一統後設彭城縣,後西楚霸王建都彭城。那麼,此一風俗,是宋國固有之風俗?還是受齊國抑或楚國影響所緻?不得而知。
河南的婚俗同徐州,新娘也是要趕在中午十二點以前進門的,否則下午再來的話,将來要做寡婦的。熟悉晉豫兩地婚俗的一老者言,春秋之時有秦晉之好,新娘自秦國來,路途遙遠,故而新娘要到晚上才能到達。而河南當時均為小國,如鄭國,新娘來自本地,故而在中午以前就要迎進門來。其實,所謂的秦晉之好,指的是兩國國君之間的聯姻,普通民衆不存在這一問題,姑且聊備一說吧。
弗雷澤爵士當年在牛津大學圖書館中,每日工作12小時,風雨無阻,節假日依然,絕少中斷。其目光遍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巫術與禁忌。在第二章《祭司兼國王》中,就有兩條涉及了中國。其一:
中國人相信一個城市的命運深受該城廓形狀的影響,他們必須根據與該城市形狀非常相似的那種東西的特點來對城廓加以适當的改造。比如,據說在很久以前,泉州府的城廓形狀很像條鯉魚(今鯉城區),而與之相鄰的永春縣城的城廓形狀則像一個(張)漁網。因而泉州府就經常成為永春縣城掠奪的犧牲品,直到泉州府的居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城市的中心建立起兩座寶塔,才結束了這種厄運。這是因為這兩座寶塔高高聳立在城市之上,阻止了想象中的漁網降下來網住想象中的鯉魚,從而對這個城市的命運起到了最美好的影響。
另一處談到了上海:
大約四十年前,上海的聰明人發現了一起正在醞釀中的地方叛亂,對此深為憂心。後來經過周密調查,才知道引起這個亂子的因由是由于一所新建廟宇的形狀竟十分不幸地像一隻烏龜,而烏龜是一種秉性極為惡劣的動物。但如果推倒重修,就會亵渎神明,招緻災禍,若讓它仍然保留龜形,則将招來類似的甚至更可怕的災難。困難嚴重,危險逼人。在此緊要關頭,該地的占蔔先生們靈機一動,成功地找到了好辦法,避免了一場災難。他們把代表烏龜眼睛的兩口井填死,這個臭名遠揚的動物便立即成為瞎子,從而不可能再興風作浪。
該書初版于1890年(兩卷集,約為830頁),1900年推出第二版(三卷集,約為1500頁),1915年推出第三版(十二卷集,約5000頁)。我現在閱讀的是于1922年推出的第四版節本(一卷集,750餘頁)。如若以出版的時間來計算,書中所記上海的例子,當發生于1850年至1875年間,這段時間,正是太平天國時期(1851~1864),而在上海地方則發生了小刀會起義(1853年八月初五),前後持續了17個月之久。如此說來,書中所言“地方叛亂”,應該就是指它了吧。在以往關于小刀會起義的文字中,我未見此一風俗的記載,有趣。
上述吾所親曆之翼城地方風俗,光緒七年的《翼城縣志·風俗》中也無記載。因讀《金枝》而憶及,拉拉雜雜記述如上,供專門家參考。至于徐州,去年夏日曾到訪過。而泉州是明代大哲李贽的故鄉,本計劃今年春節去的,機票、旅店均已訂好,因新冠疫情而作罷。這兩處地方,都算與我有緣吧。至于上海,自1998年8月舉家遷來,已過廿二載。照知堂的說法,“凡我所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則也算是我的第二故鄉了吧,故而讀到弗雷澤爵士之記載,倍感親切是也。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一日上午
作者:郁 土
編輯:錢雨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