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劉道鄰)次子劉義慶組織一班文人,集體創作的一本筆記體小說,主要記載東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的遺聞轶事。
政事 第三
【原文】
1.陳仲弓為太丘長,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事覺,收之,令吏殺焉。主簿請付獄考衆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衆奸,豈複過此!”
【翻譯】
陳寔做太丘長官時,有個小吏謊稱母親有病請了假,事情敗露後,陳寔就抓捕了他,命令手下殺掉他。主簿請求把他交給有關機構查究其其他犯罪事實,陳寔說:“他欺騙主上就是不忠,詛咒母親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罪大惡極。查究出的其他罪狀,難道還能超過這些嗎?”
【原文】
2.陳仲弓為太丘長老,有劫賊殺财主①,主者捕之。未至發所,道聞民有在草不起子者②,回車往治之。主簿曰:“賊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盜殺财主,何如骨肉相殘③!”
【注釋】
①财主:财貨的主人(不是現代所說的富家)。
②發所:出事地點。在草:生孩子。草,産蓐。晉時分娩多用草墊在身下,也叫落草。
③“盜殺”句:意指母子相殘,違逆天理人倫,要先處理,而殺人隻是違反常理。
【翻譯】
陳寔做太丘長官時,有盜賊劫财殺人,主管的官吏抓住了他。陳寔前往出事地點,半路上聽說有一家人生了孩子卻不準備養活他,就掉回車頭去處理這件事。主簿說:“盜賊的罪大,應該先查辦。”陳寔說:“強盜殺掉物主,哪能比得上骨肉相殘的罪大!”
【點評】
陳寔的處理辦法,說明在他心目中儒家的人倫思想要重于法家的刑罰。這一做法在當時很得民心。他死後主動來參加吊喪者有三萬人。
【原文】
3.陳元方①年十一時,候袁公②。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裡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釋】
①陳元方:陳寔的兒子陳紀,前文已有注釋,不贅述。
②袁公:未知指何人,一說指袁紹。
③何所履行:執行的是什麼。
【翻譯】
陳紀十一歲時去問候袁公。袁公問他:“你父親在太丘縣任職時,遠遠近近的人都稱頌他,他都做了什麼呢?”陳紀說:“老父在太丘時,用恩德安撫強者,用仁愛撫慰弱者,讓他們随着自己的心意安居樂業,時間越久,他們就越尊敬我父親。”袁公說:“我過去曾做過邺縣縣令,也是這麼做事的。不知是你父親效法的我,還是我效法的你父親?”陳紀說:“周公、孔子生于不同的世代,但是他們的舉止禮儀,相隔萬裡卻完全一緻;周公沒有學習孔子,孔子也沒有學習周公。”
【原文】
4.賀太傅①作吳郡,初不出門。吳中諸強族輕之②,乃題府門雲:“會稽雞,不能啼。”賀聞,故出行,至門反顧,索筆足之曰:“不可啼,殺吳兒。”于是至諸屯邸,檢校諸顧、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衆③。陸抗時為江陵都督,故下請孫皓,然後得釋④。
【注釋】
①賀太傅:賀邵(227—275),字興伯,會稽山陰人,名将賀齊之孫,三國時東吳後期重臣,官至中書令,任吳郡太守,後升任太子太傅。
②吳中:吳郡的政府機關在吳(即今蘇州),也稱吳中。強族:豪門大族。
③屯邸:莊園。檢校:查核。逋(bū)亡:逃亡。戰亂之時,賦役繁重,貧民多逃亡到士族衆人中藏匿,給他們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處。
④陸抗(226—274):字幼節,陸遜次子,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三國時孫吳後期名将。下:當時陸抗所在的江陵居上遊,孫皓所在的建業居下遊,故說“下”。孫皓:吳末帝孫皓(242—284),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國時吳國的亡國君主,公元280年晉兵攻陷建業,孫皓投降,吳亡。孫皓和陸抗有親戚關系。
【翻譯】
太子太傅賀邵任職吳郡太守,剛到任時足不出戶。吳地的各個豪門世族都輕視他,竟然在官府大門上題了“會稽雞,不能啼”的句子。賀邵聽說後,特意出行,出門後回頭看看,要來筆補足了句子,說:“不可啼,殺吳兒。”此後就到各大族的莊園,查核顧姓、陸姓家族役使官兵、窩藏逃亡人口的情況,把事情始末全部上報給朝廷,因此獲罪的人很多。陸抗當時是江陵都督,是專門向孫皓求助了,才得以脫罪的。
【原文】
5.山公以器重朝望①,年逾七十,猶知管時任。貴勝②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宗詠。有署閣柱曰:“閣東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濟剔嬲③不得休。”或雲潘尼④作之。
【注釋】
①山公:山濤。朝廷希望他們在朝廷中有聲望。
②貴勝:權貴。
③鞅:一頭套在牛馬頸部,一頭掌握在駕馭者手裡的皮帶。鞦:同“鞧”,套車時拴在駕轅牲口屁股上的皮帶子。剔嬲(niǎo):挑逗糾纏。
④潘尼:潘尼(約250—約311):字正叔,荥陽中牟人,西晉文學家。潘嶽之侄,與潘嶽俱以文章知名,并稱“兩潘”。
【翻譯】
山濤備受朝廷器重,很有威望,年過七十,依舊擔當重任。一些權貴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濟等人都尊重敬仰他并一起給他歌功頌德。于是有人在閣道的柱子上題道:“閣道東邊有大牛,和峤拉牛繩,裴楷拽後鞦,王濟挑逗糾纏不得休。”也有人說這是潘尼幹的。
【原文】
6.賈充①初定律令,與羊祜共咨太傅鄭沖②。沖曰:“臯陶③嚴明之旨,非仆暗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潤。”沖乃粗下意。
【注釋】
①賈充(217—282):字公闾,平陽郡襄陵縣(今山西襄汾縣)人,曹魏豫州刺史賈逵之子。晉武帝登位後任尚書仆射,與裴楷共定科令,制定律法。
②鄭沖(?—274):字文和,荥陽開封人,三國曹魏末年至西晉初年大臣,知名儒學家。
③臯陶:舜時的法官,制定了法令。
【翻譯】
賈充剛制定好法令,就和羊祜一起去向太傅鄭沖征詢意見。鄭沖說:“制定法令需要嚴肅公正,不是我這種愚昧軟弱的人所能探究的。”羊祜說:“聖上想要叫你稍加潤色。”鄭沖這才大概地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原文】
7.山司徒①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人無失才;凡所題目②,皆如其言。唯用陸亮③,是诏所用,與公意異,争之,不從。亮亦尋為賄敗。
【注釋】
①山司徒:即山濤。吏部是負責選拔任免官吏的,山濤曾兩次擔任選拔官員的職位。
②題目:品評。
③陸亮(生卒年不詳):字長興。賈充親信。
【翻譯】
山濤曾前後兩次擔任吏部官職選官,幾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個人才也沒有漏掉;凡是他品評過的人物,都名副其實。唯有陸亮是皇帝直接下诏選用的,山濤曾有過異議,為這事力争過,皇帝沒有聽從。不久之後陸亮就因為受賄而被撤職。
【點評】
山濤看人很準,選拔的人才都如他所說,他覺得不合适的人也都有事實證實了他的眼光。
【原文】
8.嵇康被誅後,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①。紹咨公出處②,公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③,而況人乎!”
【注釋】
①秘書丞:秘書省的屬官,掌管圖書典籍。
②出處:出仕和退隐。嵇康是被晉文帝司馬昭殺害的,而山濤卻把他的兒子嵇紹推薦到晉武帝朝為官,嵇紹必然有所考慮。
③消息:生與滅,盛與衰。
【翻譯】
嵇康被殺以後,山濤推薦嵇康的兒子嵇紹做秘書丞。嵇紹去和山濤商量出任不出任,山濤說:“我替您考慮很久了。天地間一年四季,也還有交替變化的時候,何況是人呢?”
【點評】
嵇康是被晉文帝司馬昭殺的,作為嵇康兒子的嵇紹去晉武帝那兒做官,必然是有所顧慮的,不過山濤勸解他,季節會變,皇帝也變了,情況不一樣了。後來嵇紹對晉朝還很忠心。
【原文】
9.王安期①為東海郡,小吏盜池中魚,綱紀②推之。王曰:“文王之囿,與衆共之③。池魚複何足惜!”
【注釋】
①王安期:王承(約273—318),字安期,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王湛的兒子。累遷東海内史。
②綱紀:主簿(主管府中事務的官)。
③文王:周文王。囿(yòu):養禽獸的園子。共:共同使用。《孟子·梁惠王下》載,周文王有個方圓七十裡的園囿,人們可以到那裡去打柴、狩獵。
【翻譯】
王承做東海郡内史時,有個小吏偷了池塘裡養的魚,主簿要追查這件事。王承說:“周文王的獵場,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幾條池塘裡的魚又有什麼好吝啬的呢?”
【點評】
王承這正是大人不記小人過,亂世之中,小吏偷魚的原因多半是食物不足,他體恤他人的難處,故而死後很受人懷念與尊敬。
【原文】
10.王安期作東海郡,吏錄①一犯夜②人來。王問:“從何處來?”雲:“從師家受書還,不覺日晚。”王曰:“鞭撻甯越③以立威名,恐非緻理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注釋】
①錄:拘捕。
②犯夜:觸犯了夜行禁令。按:《晉律》禁止夜間通行。
③甯越:戰國時中牟人。相傳他發憤讀書,十五年後大有成就,被周威公聘為老師。
【翻譯】
王承做東海郡内史時,差役抓回來一個犯了宵禁的人。王承問他:“你從哪裡來?”那人回答說:“從老師家學習後回來,沒發現天晚了。”王承說:“靠懲罰讀書人來立威,恐怕不是治理的本質。”就派差役把他送回家了。
【點評】
法律之外尚有人情,王承會根據具體情況彈性處理,很有人情味,也可見他對讀書人的愛護和尊重。
【原文】
11.成帝①在石頭,任讓在帝前戮侍中鐘雅、右衛将軍劉超②。帝泣曰:“還我侍中!”讓不奉诏,遂斬超、雅。事平之後,陶公與讓有舊,欲宥之。許柳③兒思妣者至佳,諸公欲勸之。若全思妣,則不得不為陶全讓,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讓是殺我侍中者,不可宥!”諸公以少主④不可違,并斬二人。
【注釋】
①成帝:晉成帝司馬衍(321—342),字世根,東晉的第三代皇帝,晉明帝之長子。公元327年蘇峻起兵反晉,第二年攻陷建康,并把晉成帝遷到石頭城。不久蘇峻敗死,其弟蘇逸立為主。第三年正月,鐘雅、劉超二人密謀把成帝救出,事情洩露,被蘇逸所殺。二月蘇逸即敗死。
②任讓:東晉樂安(今山東博興)人。蘇峻的參軍、司馬,後随蘇峻作亂。鐘雅:字彥胄,東晉長社(今河南長葛市東)人。蘇峻之亂時,有人勸他抛下皇帝逃生,他拒絕了。劉超:字世逾,東晉琅琊(今山東臨沂、青島、諸城、日照一帶)人。官義興太守,右衛将軍。
③許柳:蘇峻造反時,豫州刺史祖約派許柳率兵與蘇峻會合。蘇峻攻陷建康後,任許柳為丹陽尹。後來兵敗被殺。
④少主:指晉成帝司馬衍。按:成帝即位時,年僅四歲,到這時也隻七八歲。
【翻譯】
晉成帝司馬衍被遷到了石頭城(今南京),叛軍任讓要在他面前殺掉侍中鐘雅和右衛将軍劉超。成帝哭着說:“把侍中還給我!”任讓不聽命令,還是斬了他們。叛亂平定後,因為和任讓有故交,陶侃想赦免他。叛軍許柳有個很優秀的兒子叫思妣,大臣們想保全他。要想保全思妣,就不得不為陶侃保全任讓,于是就想一起赦免兩個人。(大臣們)把這件事上奏給成帝,成帝說:“任讓是殺我侍中的人,不能赦免!”大臣們認為不能違抗成帝命令,就把兩個人都殺了。
【點評】
東晉的皇帝基本沒有實權,作為平定叛亂的大将,陶侃如果是王敦、桓溫之流多半會保全故友,然而陶侃是以忠君愛國聞名的,最終還是沒有違逆小皇帝的意願。
【原文】
12.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說色①。唯有臨海一客姓任及數胡人②為未洽。公因便還到過任邊,雲:“君出,臨海便無複人。”任大喜說。因過胡人前,彈指雲:“蘭阇,蘭阇③!”群胡同笑,四坐并歡。
【注釋】
①沾接:款待。說色:悅色。
②胡人:此指胡僧,外國和尚。
③蘭阇(shé):梵語的音譯,是贊美之意。
【翻譯】
王導出任揚州刺史,幾百名來道賀的賓客都得到了款待,人人都面有悅色。隻有臨海郡一位任姓客人和幾位外國和尚還沒能融入氣氛。王導便找機會來到任氏身邊,對他說:“您出來了,臨海就不再有人才了。”任氏聽了,非常高興。王導又到胡僧面前,彈着手指說:“蘭阇,蘭阇!”胡僧們都笑了,四周的人都很高興。
【點評】
王導待人處事周到體貼,可謂面面俱到。
【原文】
13.陸太尉①詣王丞相咨事,過後辄翻異。王公怪其如此。後以問陸,陸曰:“公長民短②,臨時不知所言,既後覺其不可耳。”
【注釋】
①陸太尉:陸玩(278—342),字士瑤,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任尚書左仆射、司空,死後追贈太尉。
②公長民短:您尊貴我卑微。
【翻譯】
太尉陸玩到王導那裡去請示,商量好了的事情,過後常常改變主意。王導奇怪他為何這麼做。後來拿這事問他,陸玩回答:“公名高位尊,我職低卑微,臨時不知該說什麼,過後覺得那樣辦不可以啊。”
【點評】
陸玩出于尊卑,明面上聽取王導的意見,回頭一想又覺得不太對,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王導問起來也如實回答,可見王導主政下政治清明,不會搞一言堂,屬下可以靈活處理。話雖如此,這多少有些陽奉陰違,王導也是脾氣好。
【原文】
14.丞相嘗夏月至石頭看庾公①。庾公正料事,丞相雲:“暑,可小簡之。”庾公曰:“公之遺事,天下亦未以為允!”
【注釋】
①庾公:此處指庾冰(296—344),字季堅,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大臣、将領,中書令庾亮之弟。王導死後以中書監身份在内朝掌權,亦促成晉成帝傳位給弟弟晉康帝,以鞏固庾氏勢力。
【翻譯】
某一年夏天,王導曾到石頭城探望庾冰。庾冰正在處理公事,王導說:“天氣熱,可以稍為簡略一些。”庾冰說:“如果您留下些公事不辦,天下人也未必認為妥當!”
【原文】
15.丞相末年,略不複省事,正封箓諾之①。自歎曰:“人言我愦愦②,後人當思此愦愦。”
【注釋】
①封箓:文書,指奏章、公文、簿籍等。諾:畫諾,簽字。
②愦愦:糊塗,昏亂。
【翻譯】
王導到了晚年,幾乎不再處理政事,隻是在文件上簽字畫諾(表示同意)。他自己感歎說:“别人都說我是老糊塗了,以後的人應該會懷念我的這種糊塗啊。”
【點評】
王導晚年的執政頗有無為而治的風格,盡量調和各種矛盾,讓東晉王朝國泰民安。後人懷念的,還真是這種平靜中的不簡單。
【原文】
16.陶公①性儉厲,勤于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後正會②,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③,積之如山。後桓宣武④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雲: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⑤用之。
【注釋】
①陶公:陶侃。
②正會:正月初一皇帝朝會群臣,接受朝賀的禮儀。
③厚頭:指毛竹鋸剩下來的根。
④桓宣武:桓溫。因溯江而上伐蜀,滅亡成漢政權而名動天下,又三次出兵北伐,戰功累累。
⑤兩階:兩個等級。晉代把官階分為九個等級,叫作九品。
【翻譯】
陶侃性情簡樸嚴厲,做事勤快認真。他擔任荊州刺史時,命令船官們把鋸木時産生的木屑都收集起來,不論多少都要去掉。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之後,正月初一要朝拜皇帝參加正會時,正值連綿大雪後放晴,正堂前除掉了積雪,地上依然濕漉漉的,于是就用木屑把地鋪滿,走路就沒有任何妨礙了。官府使用的竹子,都讓官員把剩下的竹頭收存起來,堆積如山。後來桓溫讨伐成漢時要組裝戰船,這些竹頭就都用來做了釘子。還聽說:陶侃曾經征調管轄地的竹篙,有一個官員把竹子連根砍下,就用根部當作竹篙的鐵足,陶侃就給他連升兩級。
【點評】
這三個小故事足以表現陶侃在細節上的重視和做事的深謀遠慮,而且作為一個節儉的官員,他也喜歡提拔同樣節儉會辦事的下屬。節儉在驕奢淫逸的魏晉官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原文】
17.何骠騎作會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①,以何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事②成,以見存。存時為何上佐③,正與謇共食,語雲:“白事甚好,待我食畢作教。”食竟,取筆題白事後雲:“若得門庭長④如郭林宗⑤者,當如所白。汝何處得此人?”謇于是止。
【注釋】
①何骠騎:何充。前有注釋。虞存:字道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任衛軍長史、尚書吏部郎。虞謇(jiǎn):字道存,虞存之弟。官至郡功曹。
②白事:陳述意見的呈文,報告。
③上佐:高級僚屬。
④門庭長:門亭長,負責傳達、接待的官員。
⑤郭林宗:郭泰,字林宗,擅長品評人物。見《德行》第三則注①。
【翻譯】
骠騎将軍何充做會稽内史時,虞存的弟弟虞謇擔任會稽主簿,他覺得何充見客太多勞累身心,就想禀告何充,不再見一般的客人,讓手下的人酌量選擇可以交往的再通報。他寫好了呈文,帶着去見了虞存。虞存當時擔任何充的高級僚屬,正跟虞謇一起吃飯,說:“呈文寫得很好,等我吃完飯了再做批示。”吃過飯,他拿起筆在呈文後寫道:“如果能得到像郭泰那樣善于識人的門亭長,就可以按照呈文說的辦。你從哪兒可以找到這樣的人呢!”虞謇就放棄了。
【點評】
識人的能力,在政治之中尤為重要,然而人哪是那麼容易鑒别的呢?
【原文】
18.王、劉與林公①共看何骠騎,骠騎看文書,不顧之。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②,那得方低頭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諸人以為佳。
【注釋】
①王、劉:王濛、劉惔。都是當時有名的清談家。林公:支道林和尚,也是善談老莊的。
②玄言:也稱玄談或清談,崇尚虛無,專談玄理。
【翻譯】
王濛、劉惔和支道林一起去看望骠騎将軍何充,何充正在看公文,沒有理他們。王濛對何充說:“我今天特意跟林公一起來看你,就是希望你能放下公務,跟我們談論一下玄學,你怎麼還是低着頭一直看這些東西呢?”何充說:“我不看這些東西,你們怎麼能夠存身?”大家都覺得他說得很好。
【點評】
何充這樣的實幹派政治家,估計打心底裡是看不起這些清談名士的。
【原文】
19.桓公在荊州,全欲以德被江、漢①,恥以威刑肅物。令史受杖,正從朱衣上穿過穿過②。桓式③年少,從外來,雲:“向從閣下過,見令史受杖,上捎雲根,下拂地足。”意譏不著。桓公雲:“我猶患其重。”
【注釋】
①江、漢:長江、漢水一帶,指荊州一帶地區。
②令史:官名,掌管文書。朱衣:紅色官服。
③桓式(生卒年不詳):即桓歆,字叔道,小字武。桓溫第三子,官至尚書。
【翻譯】
桓溫在荊州做刺史的時候,想完全用恩德來治理江漢一帶,恥于使用嚴刑來整肅。有一次,一位令史接受杖刑,木杖隻從他身穿的紅衣上擦過而已。桓溫的兒子桓式還很年輕,從外面進來,說:“我剛才從官署門口路過,看見令史受杖刑,棍子高高舉起能碰到天上的雲腳,落下時隻輕輕擦過了地面。”意思是譏諷這杖子壓根沒碰到人。桓溫說:“(就這樣)我還擔心打得太重了呢。”
【點評】
桓溫對待下屬很有恩德,所以打仗也好,做官也好,很能收買人心。
【原文】
20.簡文為相,事動經年,然後得過。桓公甚至患其遲,常加勸勉。太宗曰:“一日萬機,那得速!”
【翻譯】
簡文帝司馬昱做丞相的時候,随便一件事都得花一年的時間才能批複下來。桓溫很為這種遲慢的效率擔心,經常勸勉他。司馬昱說:“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件事,哪裡快得起來!”
【點評】
桓溫乃豪爽男子,做事雷厲風行,很不喜歡司馬昱這種辦事風格,不過當時也拿他沒辦法,後來勢力強大後直接廢了皇帝讓司馬昱當傀儡皇帝,活活把司馬昱憋得抑郁而死,出了他這口心頭惡氣。
【原文】
21.山遐去東陽,王長史就簡文索東陽①,雲:“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緻治。”
【注釋】
①山遐:字彥林,生卒年不詳,山濤之孫,山簡之子。任東陽郡太守,處事嚴厲,多用刑殺,郡境肅然。後來死在任上。王長史:王濛。
【翻譯】
山遐離開東陽太守職位後,左長史王濛到簡文帝那裡要求出任東陽太守,說道:“憑借前任嚴厲的措施,我自然可以用寬和的、清靜無為的辦法使得社會安定。”
【原文】
22.殷浩始作揚州①,劉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襥。人問其故,答曰:“刺史嚴,不敢夜行。”
【注釋】
①殷浩與桓溫素來不合,曾隐居十年不出仕。後來司馬昱為了和桓溫抗衡,開始有意栽培殷浩,令其參與朝政。
【翻譯】
殷浩剛擔任揚州刺史時,有一天劉惔到外地去,太陽剛剛要落下,天剛晚一點,就讓随從拿出來被褥準備住下。别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刺史嚴厲,我不敢在夜裡趕路。”
【點評】
前文說過,晉朝有宵禁,劉惔怕殷浩新官上任三把火。
【原文】
23.謝公①時,兵厮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或欲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雲:“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注釋】
①謝公:謝安。
【翻譯】
謝安輔政時,兵員差役時常逃亡,大多就近躲藏在秦淮河南塘下的船裡。有人請求謝安同時搜索所有船隻,謝安不答應。他說:“如果不能寬恕這種人,又怎麼能算是好京城?”
【原文】
24.王大為吏部郎,嘗作選草①;臨當奏,王僧彌②來,聊出示之。僧彌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選者近半,王大甚以為佳,更寫即奏。
【注釋】
①王大:王忱。吏部郎:官名,尚書省内分科主事的長官。選草:拟舉薦授官人員的名單初稿。
②王僧彌:王珉(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彌,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市)人,是王珣的弟弟,曾任散騎郎、黃門侍郎。
【翻譯】
王忱做吏部郎時,曾起草過一份推薦官員的名單。就要上奏時,王珉來了,王忱就随便拿出來給他看看。王珉趁着這個機會按自己的意思替換了近一半人選,王忱覺得改得很不錯,就重新謄寫了一份上奏了。
【原文】
25.王東亭與張冠軍①善。王既作吳郡,人問小令②曰:“東亭作郡,風政何似?”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與張祖希情好日隆耳。”
【注釋】
①張冠軍:即張玄之。
②小令:即王珉,他是王珣的弟弟。
【翻譯】
東亭侯王珣和冠軍将軍張玄之關系很好。王珣做了吳郡太守以後,有人問中書令王珉:“東亭做了太守,民風和政績怎樣啊?”王珉回答說:“不知道治理和教化得怎樣,隻知道他跟張玄之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了。”
【點評】
這個回答很高明,别人問自己的哥哥,直接贊美不太妥當,于是借哥哥和名望很高的張玄之關系越來越好來說明自己的哥哥治理得不錯,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原文】
26.殷仲堪當之荊州①,王東亭②問曰:“德以居全為稱,仁以不害物為名。方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臯陶造刑辟之制,不為不賢;孔丘居司寇③之任,未為不仁。”
【注釋】
①殷仲堪曾任荊州刺史,鎮江陵。
②王東亭:即王珣。
③司寇:掌管刑獄的官。孔子曾任魯國司寇。
【翻譯】
殷仲堪正要到荊州去就任刺史之職,王珣問他:“德行完備稱為德,不害人叫作仁。現在你要去治理中部地區,處在有生殺大權的職位上,這和你原來的操守恐怕不符合吧?”殷仲堪回答:“帝舜時的法官臯陶制定了刑法,不算不賢德;孔子擔任了司寇的職責,也不算不仁愛。”
【點評】
仁德與法律本身并不沖突,仁德用于安撫民心,法律用于震懾犯罪,關鍵還是要看官員如何妥善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走極端。
喜歡的話請轉發、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