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開口說話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被孩子的發音問題所困擾着,供家長們參考。
所以,藝口才課堂新增了青少兒發音啟蒙版塊,希望能夠幫到各位家長,讓孩子科學地學好如何正确開口。
這篇給大家講解的是韻母發音的特點和方法,各位家長拿出小本本記好啦!~
話不多說,幹貨來啦:
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普通話韻母主要由元音構成,有的韻母由元音加鼻輔音構成。和輔音比較,元音發音時的主要特點是:
①氣流在咽頭、口腔不受阻礙(這是元音與輔音最主要的區别)。
②發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緊張狀态。
③氣流較弱。
④聲帶震動,聲音比輔音要響亮。
(一)單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由單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單韻母,又叫單元音韻母,共有 a、 o、 e、ê、 i、 u、ü、 -i [ η ]、 -i[ι ]、 er這十個。這其中,前七個都是舌面元音,又叫舌面單韻母;後三個不屬舌面元音,可統稱為“特殊元音韻母”。
發音時,舌頭較高的部位叫舌位,舌位可擡高降低,可伸前縮後;口腔開合的程度叫開口度,開口度可大可小;雙唇的形狀叫唇形,唇形可圓可不圓。單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是:盡管單韻母發音時各有自己的舌位、唇形與開口度,然而每個單韻母發音時的舌位、唇形與開口度卻始終不變。
需要說明的是:
1. 用普通話念“私”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後面部分便是舌尖前 音 -i [ η ]的讀音。這個單元音韻母不能自成音節,并且隻出現在聲母 z、 c、 s的後面,構成整體認讀音節 zi、 ci、 si。
2. 用普通話念“師”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後面部分便是舌尖後音 -i[ι ]的讀音。這個單元音韻母也不能自成音節,并且隻出現在聲母 zh、 ch、 sh、 r的後面,構成整體認讀音節 zhi、 chi、 shi、 ri。舌面單元音韻母 i[i]決不會出現在 z、 c、 s和 zh、 ch、 sh、 r的後面。
3. “ er”是個帶有卷舌色彩的元音,因此又稱卷舌元音。發音時,舌位居中,舌尖向硬腭卷起,口略開,唇形不圓。er雖然用兩個字母标寫,但仍是單元音韻母。其中的“ r”不代表因素,隻是表示卷舌動作的符号,不要以為 r是輔音韻尾。
(二)複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由兩個或三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叫複韻母,又叫複元音韻母。和單韻母比較,複韻母的發音特點是:
發音時舌位、唇形都有變化。即複韻母的發音方法是由甲元音的發音狀态(舌位、開口度、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甚至再滑向丙元音)。這當中,舌位的高低前後,口腔的開閉,唇形的圓展,都是逐漸過渡、變動的,不是突變的、跳躍的;
同時氣流不中斷,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發出的音要形成一個整體。
需要說明的是:
1. 用“ ao”表示“ au” ,其中的“ o”隻表示從 a到 u的滑動方向。不寫作 u,而标作 o,是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寫體 u與 n混淆。
2. 按漢語拼音方案要求,複韻母 iou、 uei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分别寫成 iu、 ui。而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直接用 iu、 ui來分别取代 iou、 uei。
3. 除單用(在普通話中隻有“欸”這個字念ê)之外 ,單元音韻母“ê”(用普通話念“耶”或“約”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後面部分便是“ê”的讀音)在與元音 i、ü構成複韻母時寫作“ e”。因為單韻母 e(鵝)是絕不出現在 i、ü後面的。
4. 有的複韻母可以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者的發音輕重長短并不一緻。韻頭隻限于韻腹前的 i、 u、ü,發音輕而短,隻表示複韻母發音的起點;它因為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所以又叫介音或介母。韻腹一般由 a、 o、 e、ê充當, i、 u、ü、 -i、 er也可以作韻腹;韻腹是韻母的主幹,與韻頭、韻尾相比,聲音最清晰響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韻尾僅限于韻腹後頭的 i、 u( o) ,隻表示複韻母滑動的最後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在複韻母中,韻腹在前的叫“前響複元音韻母”,韻腹在後的叫“後響複元音韻母”,韻腹居中的叫“中響複元音韻母”。
(三)鼻韻母的發音特點與方法
鼻韻母由元音和鼻輔音韻尾(舌尖鼻輔音 n、舌根鼻輔音 nɡ)構成,所以又叫鼻音尾韻母。鼻韻母的發音特點、方法與複韻母一樣:發音時舌位、唇形都有變化,都是由元音的發音狀态自然而快速地滑向鼻輔音韻尾。
需要說明的是:
1. “ n”既可以作聲母,又可以作鼻韻母的韻尾(跟聲母 n的發音大同小異,隻是除阻階段不發音——用普通話念“安”并拉長讀音,音節的後面部分便是韻尾“ n”的讀音)。
“ n”因為是舌尖鼻輔音,所以在作鼻韻母的韻尾時,又可以叫做“前鼻尾韻”;帶有前鼻尾韻“ n”的鼻韻母,又叫做前鼻韻母。
2. “ nɡ”雖然是由兩個字母構成,卻是一個音素。不要以為它是由聲母 n(讷 )與聲母 ɡ(哥)組成。在普通話中,“ nɡ”不能作聲母,隻能用作鼻韻母的韻尾(與作鼻韻母韻尾的“ n”一樣,也是除阻階段不發音——用普通話念“昂”字的一聲調并拉長讀音,字音的後面部分便是韻尾“ nɡ”的讀音 )。
“ nɡ”因為是舌根鼻輔音(發音時形成阻礙部位在舌根),所以在作鼻韻母的韻尾時,又可以叫做“後鼻尾韻”;帶有後鼻尾韻“ nɡ”的鼻韻母,又叫做後鼻韻母。
3. 按漢語拼音方案要求,鼻韻母 uen同聲母相拼時則省寫成 un。這時音節中的“ u”便被看作韻腹,調号标在“ u”上。而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直接用 un來取代 uen。
4. 用“ onɡ”表示“ unɡ” ,是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寫體 u與 a相混。
看完這些,大家學到了嗎?記得教給家裡的孩子們。
最後記得關注藝口才,之後還會分享韻母的發音特點和方法,以及更多關于孩子更好地發聲開口的實用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