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1年發布的第141篇原創内容
全文共計2320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坐标成都,标準川妹子。
小時候跟爺爺習慣去茶館,喝茶、聽戲。
再大一點,習慣跟爸爸去茶館喝茶,吃瓜子。
再然後,我也習慣了喝茶,最愛竹葉青,浮沉之間如人生。
喝茶
成都人的業餘生活,閑得無事去茶館喝茶是常态。
成都的一年四季,除了冬季陰冷,其餘四季在室外喝茶都是極其閑适的一件事。
春暖花開,那是要去龍泉山坐在桃花樹下喝茶的,就算不去龍泉山那也要去附近的田壩裡,找片油菜花地旁邊支個小桌子喝茶的;
桃花樹下喝茶
夏天,最适合在河邊喝茶,涼風習習,熱了還可以把腳伸進河水裡,孩子們就在旁邊玩水槍;
秋天,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應該在桂花樹下喝茶哦,時不時的飄落幾顆桂花落進茶碗裡,又美又香;
鶴鳴茶社
冬天冷,那就躲在空調房裡,一杯熱茶,三五好友,閑聊、打牌打發時間。一旦遇到有太陽的時候,在室外曬着暖洋洋的太陽喝茶那簡直就是成都人冬天的一大盛事,幾乎每一個廣場上都可以看到擺滿了茶桌,成都人懶散的在太陽下攤着,像極了在陽光下充電的樣子……
有一年夏天路過濟南,順路去看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那片荷花開得很好,我轉着轉着發現有賣茶的,于是點了一杯茶坐下來歇腳。純粹是成都人的習慣,走累了看到有茶館那就坐下來喝喝茶歇歇腳,順便看看風景。
大明湖景色也是不錯的
半個小時後,我慢慢意識到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面前的荷塘景色很美,來來去去的遊人也不少,可是茶室裡卻隻有我一個人坐着在喝茶!
回成都以後,我特意去了桂湖喝茶,果然是我熟悉的桂湖,荷塘邊的茶座一座難求,哪怕室外溫度不低,需要風扇不停的吹着,荷塘前的茶座也座無虛席。
新都桂湖
果然成都才是喝茶人的天下,大明湖畔那麼美的荷塘前茶室居然無人!
《茶館》封面
看成都籍的曆史學家王笛的《茶館 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後稱《茶館》)這本書,讓我對成都的茶館文化又有了完全不同的認知,第一次意識到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茶館,其實背後蘊藏着成都人千百年來生活的智慧和錯綜複雜的世界觀,果然人傻多讀書!
王笛,1956年出生于成都。現任澳門大學傑出教授,曾任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曆史系教授、英文學術季刊《中國曆史前沿》(FHC)共同主編等。主要關注中國社會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觀史的研究。其他代表著作有:《跨出封閉的世界:長江上遊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衆與地方政治(1870—1930)》《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等。
這本《茶館》是我讀過的書裡,注釋最讓我有感觸的一本書,每個章節的注釋都密密麻麻,可見作者為此所做的功夫。
每章注釋都很詳細
作為一本學著,王笛的論述相當的詳盡,用豐富的檔案資料、新聞報道、文學作品和細緻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增加豐富生動的細節,整本書充滿了生活氣息,針對普通讀者和專家學者都十分友好。
成都人喝茶我從來沒有想過以前的成都生活是怎麼樣的,所以在《茶館》的開篇,當王笛用生動的描述講述了1900年1 月1日的這一天清晨,成都街頭的早茶場景時,我的記憶似乎在那一瞬間被喚醒。
内頁
小時候跟着爺爺去喝早茶的那些記憶如波濤般湧來。
爺爺是個講究的人,小鎮上逢單趕集,爺爺一場不落。
老茶館
爺爺趕集,早上在家吃過早飯後,就帶着我奔着集市去了。先去采買當天要買的家用,然後就去熟悉的茶館。老遠熟悉的茶倌就會招呼,然後會有相熟的老友打招呼,大家吆喝着茶倌要給爺爺的茶錢。一般輪流給錢,茶倌每次都拿捏得很好,不讓每個人都感覺尴尬。
我是蹭吃的姑娘,于是爺爺一般會給我在隔壁叫上一碗手打糍粑,叮囑我慢慢吃,然後他就開始和老友們喝茶、抽煙、閑聊。
爺爺們喜歡玩的長牌
有時候他們會打牌,于是茶倌拿來長牌,他們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牌金,我最早的長牌技術就是在這種場合耳濡目染的。碰上哪一把牌赢面大,他們一般會在賭金裡抽一兩塊的小額給我,讓我再去買零食吃,我自然是歡天喜地的。
喝完茶差不多快中午了,爺爺會帶我回家,路過油糕攤位,會慣常給我買一個雞冠油糕,我一邊啃着一邊屁颠颠的跟着爺爺跑回家。
下午午睡後,院子裡就會有隔壁鄰居來找爺爺喝茶打牌,他們一般就會在院子外的竹林裡坐下來,一下午的時間消磨得很快。
戶外茶館
我爸結束生意回家養老後,基本上每天的生活也是這樣,上下午兩場去茶館喝茶,幾乎雷打不動。
成都人去茶館喝茶,我以為是骨子裡的。
成都的茶館文化王笛在《茶館》中,詳實的記錄了成都的茶館文化,在1900年-1950年間,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翻天覆地的,成都人的茶館文化似乎從來沒有枯竭的迹象,随着時代的車輪進步,成都的茶館文化出現了女性的身影,卻從來不曾被遏制。
内頁
從曆史學的角度,成都的茶館就如歐美的咖啡館和酒吧,是公共空間,更是社會化的一個微觀窗口。
内頁
普通的成都人在茶館裡喝茶、吃小吃、閑聊、社交;挖耳朵的手藝人、講評書的、唱清音的、修腳的……不同的訴求者在茶館裡都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自在和舒适。
從男人的獨居地到逐漸有了女茶倌,到慢慢有了女茶客,曆史記錄中這個過程不算短。很難想象在當時的男尊女卑情況下,女人們的生存價值是有多低。
内頁
從檔案資料中,可以分析出舊時成都茶館的組織和經營狀況,可以分析出秩序的維持者和多方的較勁,茶館之于社會,之于文化,之于政治的不太角色,原來在成都的曆史中,從來都是鮮活又緘默的。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社會的變遷需要符合人的訴求。
目錄
有人說,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讀完《茶館》我才明白,成都人的安逸和閑适,是成都人從古到今安全感的源頭,這座城市,有着這麼多的茶館公共空間,有着這麼大的包容性,當然也有着無數的可能性!成都歡迎你,成都茶館,等你春夏秋冬四季來坐坐!
我是宸媽,2020年讀書160本、一周至少讀3本書的讀書人。關注青少年教養和自我終身學習,分享我的讀書、教育和心理知識。喜歡我的原創文字歡迎關注、點贊、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聯系本人,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