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過Unix/Linux系統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執行cal 9 1752這個命令的時候,會出現一個缺失的日曆,也就是在1752年9月中少了11天,9月2日之後就是9月14日了。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1752年9月日曆
我們都知道,如今我們日常使用的曆法是公曆或者稱陽曆,雖然日曆上也标注了農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更多的還是公曆。就連過生日,也隻有一些老人喜歡用農曆了,年輕人普遍都是過公曆生日或者說陽曆生日。
然而,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日常所說的公曆的标準名稱是什麼。
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曆的标準名稱是"格裡高利曆",是由意大利醫生、天文學家、哲學家、年代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與克拉烏等學者在"儒略曆"的基礎上加以改革,後由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頒布。而我們說的公元就是公曆紀元,也有稱作西元的。
教皇格裡高利十三
所以,現代曆法的根源是儒略曆,也就是古羅馬的曆法。不過,古羅馬的曆法也并不完善,甚至早期的古羅馬曆法還很混亂。就是因為這樣,在格裡高利改革曆法,實行新曆的時候,發生了日期消失的事件。
在古羅馬時代,曆法是比較混亂的,遠遠比不了當時的古埃及曆法。他們最初使用的是太陰曆,一年隻有10個月,共304天,也就是每年就會差了61天。這樣用不了幾年,四季就會混亂,冬夏不分了。
古埃及神廟中的石刻曆法
于是,在公元前713年,受古希臘的曆法的影響,古羅馬将太陰曆改為"努馬曆",這種曆法比之前有了進步,首先是一年增加了2個月,變為12個月了。
但是,由于古羅馬人迷信認為偶數是不吉利的數字,所以就規定每個月的天數必須是單數,于是1、3、5、8這四個月都是31天,而2、4、6、7、9、10、11這七個月每月隻有29天,最後剩下的12月更短,隻有27天了。因此,最終這個努馬曆的一年也隻有354天,比正常的一年少了11天。
而糊塗的羅馬人就這樣用了2個多世紀,直到公元前509年,羅馬政府才規定每4年加進兩個閏月來調整。本來,這是件好事,可以彌補曆法上的缺陷。但是,負責編制曆法的隻是一些僧侶,他們根本對農事不感興趣,隻出于宗教上的考慮進行修改,最終将曆法改的更為混亂。
就這樣又過了400多年,努馬曆已經累積落後實際天象80多天了,季節混亂,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儒略·凱撒
公元前59年,儒略·凱撒(也叫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才決定要修改曆法,他曾占領過埃及,對埃及先進的曆法有所了解。所以他重金聘請了一位在埃及亞曆山大的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參照埃及曆法制定新的羅馬曆法。
經過13年的研究,一部全新的曆法終于在公元前46年誕生了。新的曆法規定,1年為365天,每隔3年設置一個閏年,為366日;新年從冬至後的十天開始;奇數月每月為31天,偶數月為30天,但由于2月是羅馬執行死刑的月份,所以被扣掉1天,為29天,閏年時是30天,這樣可保障一年365.25日的長度。
為了彰顯凱撒的功績,不但将這部曆法稱作"儒略曆",而且因為凱撒是新曆中7月出生的,所以将這個月叫做儒略(Julius)月,現在7月的名稱July就是這樣來的。
石刻上的儒略曆
新的曆法實行剛2年,凱撒就被刺身亡,随後屋大維繼位,但由于忙于穩固權利,無暇顧及曆法上的問題。于是,原本規定每隔3年設置一個閏年的方式,被無知的僧侶們解讀為每3年設置一個閏年。直到公元前9年,當屋大維注意到曆法上的問題時才被發現,這時已經多出了3天。于是,屋大維隻好規定未來12年中不再設置閏年,等到将這3天扣除掉後再回複每隔3年1潤的規定。
此時的屋大維已集功績于一身,被冠以"奧古斯都"的封号,(意思為祖國之父、神聖),所以也效仿凱撒将他出生的8月由小月30天,改為大月31天,并稱作奧古斯都月(今天August便源于此)。但這一天從哪來呢,隻好将2月再減掉一天了。
奧古斯都對儒略曆的修改
這樣,儒略曆就正式形成了,由于其精度較高,就這樣被使用了1000多年。
但是,儒略日中一年365.25天跟我們今天測量更為精準的1回歸年365.24217天相比較,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個誤差大概是每年會多出11分14秒。這個誤差确實也不大,但是對于使用了1000多年的曆法來說,累積下來就很客觀了。
儒略曆與公曆的誤差累積
到了13世紀,積累的誤差已經達到了8天,原來規定3月21日的春分,到這時已經變成了3月13日。當時英國科學家羅吉爾·培根發現了這個問題,便緻函羅馬教皇設法修正這個問題。但是,曆法的修改涉及到民衆的生産和生活,這個時代已經不像1000多年前了,民衆對曆法的依賴更加深入了。所以,這個問題就被一拖再拖,就這樣又過300多年,最終這個問題被交到了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手中。
本來格裡高利十三也想推脫此事,但是問題到了他這裡卻不能再推脫了,因為由于曆法上的累積錯誤,導緻教會已經無法準确推測出複活節的日期,因此也就無法确定耶稣的複活日。這個問題将是對教會産生重大的打擊,出于宗教上的原因,格裡高利隻好下決定修訂曆法。
格裡高利召集了那不勒斯的天文學家路易斯·利裡奧·吉拉爾迪和德國數學家克裡斯托弗·克拉維烏斯等人修訂曆法,最終在儒略曆和古埃及曆法的基礎上完成了新的曆法,這就是格裡高利曆。
德國數學家克拉維烏斯
新曆法在1582年頒布,定于當年10月15日開始,扣除了之前儒略曆中累積多出的10天,也就是10月4日之後的那天就變成10月15日了。新的曆法一年為365.2422日,與今天的回歸年也隻有25.9秒的誤差,大概在3000多年中可以無憂了。而被新曆法吃掉的10天被稱作"消失的十天",但是,事情并沒有到此結束。
消失的十天
新曆法頒布的時候,很多國家已經皈依了新教,如英國、德國、瑞典等國,他們對格裡高利曆并不理睬,而是繼續實行着儒略曆,就這樣又過了100多年,問題終于出來了。
在1700年,使用儒略曆的國家應該是閏年,而新曆國家則不是閏年,這樣使用儒略曆的國家累積的誤差就達到了11天。
1752年,英國科學家們終于無法忍受了,政府在衆多的壓力之下隻好同意改用格裡高利曆,為了抵消這11天,政府突然宣布:1752年9月2日後的那天為9月14日。
格裡高利十三
這個消息一出來,便惹惱了民衆,倫敦市民紛紛上街抗議,他們認為政府"騙去"了他們這11天中應得到了工資和房租,并喊出了"還我11天"的口号。
不過,這場鬧劇很快就平息了,人們很快适應了新的曆法。第二年,瑞典也改用了公曆,俄國在十月革命之後,從1918年中扣除了13天,所以十月革命在公曆中的日期是11月7日。我國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一度決定改用公曆,但并未推廣,直到1949年9月27日,才正式決定使用公曆紀年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