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陶行知萬世師表的精神

陶行知萬世師表的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7:22:33

他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他重視農村教育,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鄉村幼稚園,并大力推動平民教育的普及;他一生以身立教,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他說,教育是立國之本。1946年的今天,陶行知先生逝世。

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先生教育名言,緬懷先生!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漢族,安徽歙縣人,畢業于金陵大學(1952年并入南京大學)文學系,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

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言

陶行知萬世師表的精神(陶行知行是知之始)1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學校是為社會設立的。學校沒有改造社會的能力,簡直可以關門。

◆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禀賦; 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 在教師手裡操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 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 第一流的教授具有兩種要素:一、有真知灼見;二、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诳話。我們必須拿着這兩個尺度來衡量我們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師,立志求之,終身敬之。

◆ 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們認定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無比的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地去運用社會的力量,以應濟社會的需求。

先生談為師——教學合一

陶行知萬世師表的精神(陶行知行是知之始)2

△ 資料圖片(《光明日報》發)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有什麼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所以要想學生自得自動,必先有教學生學的先生。這是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一個理由。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這是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二理由。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那好的先生就不是這樣,他必是一方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研究學問。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樂,似乎要把教學合而為一。這是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三個理由。

總之: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是教學合一的三種理由。第一種和第二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應該和學生的學聯絡;第三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應該和先生的學聯絡。有了這樣的聯絡,然後先生學生教能自得自動,教有機會方法找那無價的新理了。

先生談培養——激發創造力

陶行知萬世師表的精神(陶行知行是知之始)3

△ 資料圖片:陶行知(右)勉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團結起來,“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光明日報》發)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

如何激發兒童創造力?

第一要解放小孩子的頭腦。兒童的創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

第二要解放小孩子的雙手。中國對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在愛迪生時代,美國學校的先生也是非常的頑固,因為愛迪生喜歡玩化學藥品,不到三個月就把他開除!幸而他有一位賢明的母親,了解他,把家裡的地下室讓給他做實驗。愛迪生得到了母親的了解,才一步步的把自己造成發明之王。那時美國小學的先生不免也阻礙學生的創造力。我們希望保育員或先生跟愛迪生的母親學,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

第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裡,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

第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内在之創造力。

第五要解放兒童的時間。一般學校把兒童全部時間占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争取時間之解放。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把小孩子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都解放出來,我們就要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适當之培養。

(一)需要充分的營養。小孩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适當的營養。有了适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否則創造力就會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

(二)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的性能,俾能從事于高級的思慮追求。否則必定要困于日用破碎,而不能夠向上飛躍。

(三)需要因材施教。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

先生談自省——每天四問

陶行知萬世師表的精神(陶行知行是知之始)4

△ 資料圖片(《中國教育報》發)

首先,我們每天應該問的,是“自己的健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我們必須建立“健康堡壘”。要建立健康保壘,必須注意幾點:

1、科學的觀察與診斷。要用科學的衛生方法,好好地調節自己的身體,不緻生病!

2、“飲食的調節與改進”。德國有一位大學教授,對自己兒子的營養,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為什麼有這樣好的身體,可以擔任這樣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從小時候的營養就調節配備得很好,所以身體健康得像鋼筋水泥做的一樣”。

3、“預防疲勞的休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固然不對,但是過分的用功,過分的緊張勞苦工作,也于一個人身體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腦力的貧弱,妨害着體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誤了學習和工作,而且減損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預防疲勞的休息”問題,希望大家時時提示警覺,預防疲勞。天天能在興緻勃勃中去工作學習,健康必然在愉快中進步了。

其次,我們每天應該問的,是“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和源泉”。現在我想到五個字:

第一個,是“一”字。一是“專一”的一。荀子說:“好一則博。”

第二個,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

第三個,是“鑽”字。鑽是“鑽進去”的鑽,就是深入到裡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寶貝。

第四個,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

第五個,是“韌”字。韌是堅韌,即是魯迅先生所主張的“韌性戰鬥”的韌。

再次,我們每天要問的,是“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

第一點是要“站崗位”。各人所負的責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崗位,各人應該站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守牢自己的崗位,在本崗位上努力,把本崗位的職務做得好,這是盡責任的第一步。

第二點是要“敏捷正确”。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錯弄壞事情的。

第三點是要“做好為止”。

最後,我們每天要問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要我們大家“建築人格長城”。

先說“公德”。一個集體能不能穩固,是否可以興起來?就要看每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能不能顧到公德,衛護公德……我們在每一個行動上,都要問一問是否妨礙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再說“私德”。私德不講究的人,每每就成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個人的私德更是要緊,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潔”。一切壞心術壞行為,都由不廉潔而起。

來源 | 據《中國教育報》《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教育論著選》《晚霞》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