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南平頂山流沙墓有炮彈

河南平頂山流沙墓有炮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08:25:46

1991年的一天夜裡9點左右,河南伊川縣公安局的執勤民警接到了一個村民的報案,村民是伊川縣鴉山鄉的村民,他舉報說村裡有人正在盜墓。

一聽說有人盜墓,民警們立刻趕到了現場,可是這盜墓賊、盜洞是一個也沒見到啊!是走漏風聲讓他們跑了?還是報案人報了假案呢?于是民警不動聲色地走訪起來。

很快,民警就在走訪中獲得了一個重要線索,這個紅薯窖敢情早就坍塌了。不過這好端端的地窖怎麼就能榻了呢?看來這裡頭有貓膩!

民警用手電筒往裡面那麼一瞧,嗬,這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這個紅薯窖不僅大于普通的紅薯窖,而且還異常的深,自己剛才呼喊的回聲還在窖裡回蕩着呢!這個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就是個空窖而已。這就怪了,既然是一個空窖,那大半夜的,它是咋塌的呢?

這太奇怪了!随後二位民警決定下到窖底一探究竟。

河南平頂山流沙墓有炮彈(河南紅薯窖被盜墓)1

10分鐘後,窖口的民警便呼喊裡面的同事,可是這下回來的可不僅僅是倆人了,而是4個人!難不成,那倆不是"人"嗎?

您想多了!這倆還真是人!不是鬼,他倆還真就是盜墓賊!據他們交代這窖底還真有一個古墓。不過具體二人盜有了些什麼寶貝?民警還真不知道,據嫌疑人自己交代,那好東西真是挖出不老少,其中最珍貴的就是這個已經支離破碎的東西了。您瞧瞧,這花紋、質地,一看就非常珍貴,那這是什麼呢?它的主人又是誰呢?

在掌握好基本情況後,民警立刻聯系上了當地文物部門,文物局接到通知後,立刻組織專家趕赴文物被盜現場開始搶救性發掘。

按照村民提供的線索,專家們很快就找到了一條令人驚訝的墓道,長約32-38米左右。除了墓道,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墓道天井!何為天井?天井是唐代墓葬裡流行的一種建在墓道裡的孔洞。主要是用于透氣和輸送陪葬品。而且這墓主人的身份越高,天井的數量也就越多。

這座墓有3個天井。可見墓主人的身份絕對不簡單。那麼這位身份尊貴的墓主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就在考古學家一籌莫展之際,警方那邊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們追繳回了一件珍貴的被盜的銀質桌子,雖說隻有巴掌大小,但是做工絕對是一流的。桌面上刻滿了象征着靈魂不死,永生輪回的忍冬紋。四個桌腳形似獸蹄。桌側低垂的鶴首,形象逼真,耐人尋味。

不過,這麼小巧的小桌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這時候,有隊員想到了法門寺出土的一件類似提籃的茶籠。為何提到茶籠?這是因為這兩件物品造型各異,但是卻有兩處細節非常相似——那就是二者的紋飾裡都有相同的小孔洞。據唐代著名茶學家陸羽《茶經》中所記載:唐人喝茶,在茶葉泡水之前,要先炙茶。就是把茶葉放在火上烤一烤。自然是用這種帶有小孔的茶籠烤啦!

所以,考古人員推測這同樣帶有小孔的桌子,極有可能也有同樣的功能。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桌側低垂的鶴首則不難解釋了,這應該就是把手,防止主人的手被燙傷。

既然已經弄明白了這小桌的用處,警方對于接下來的摸排非常有信心,果不其然,警方順藤摸瓜,很快又找回了一件丢失的文物——一支手柄極長的銀制勺子。形狀與今天所用的勺子非常相似。不過這隻勺子還帶有專屬蓋子。在勺子的手柄上人們發現了五個字——"四兩二分宅"。這是什麼意思?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四兩二分"是勺子的容量。這唐代的一兩僅僅隻有40g,四兩二分,換算一下就是160g的重量。那麼勺子怎麼還有容量的限制?

為此專家遍尋史料,終于在一副唐代古畫《宮樂圖》中找到了答案。《宮樂圖》中一群豐腴美人們正圍坐在桌前,各捧茶碗,似乎是在組織茶話會。沒錯啦!這柄長勺也是茶具,它叫茶铛。

在茶铛被追回後不久,另一件茶具也被追繳回來了,這是件玉碗。不過不是喝茶用的,而且研磨茶葉所用。

據《茶經》記載,唐代的茶葉多數是制作成了茶餅,所以在泡茶前,需要把茶葉研磨搗碎,也就是把茶餅直接放在這種帶有紋理的茶碗之中,後來用棒杵搗碎研磨成粉。它其實真正的名字是:研茶缽。

在唐代,能使用如此奢華茶具的絕對是貴族。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帶着這個疑問,考古學家開始了新一輪的發掘工作。但是這座墓葬的反常現象還不止這一處,首先,這座墓葬的土質特别堅硬,隻因為這是經過燒制的土,不僅不會返潮,就連害蟲也不得靠近墓地。墓道兩側鏟得非常光滑,幾乎用的都是當時最好的建築材料。

理論上,這座墓葬是絕對不會坍塌的,此刻,考古學家又發現了墓中一處蹊跷的地方。那就是墓道中竟然還分布着六個壁柱和六個柱洞,壁柱,就是支撐墓葬頂部的一種構件。在仔細觀察後,專家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這些看似反常的壁柱是用來修複墓頂的。這也說明在墓主人下葬之前,其實這個墓地就已經塌下來過!

這也就是說,墓主人實際上早早地就修好了自己的墓地,但是由于壽命長,以至于墓地因長期空置加上雨水侵蝕,引起了墓地的坍塌!

那麼,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封建社會,隻有等級高貴的封建君主與等級高貴的貴族成員才能提前修建自己的墓地。墓主人居然有如此特權,那麼他會是個高等級的貴族嗎?

就在考古學家清理到墓道盡頭時,又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墓道盡頭的石門所采取的形制也非常奇特,這石門啊!主要就倆作用,第一自然是用來防盜,第二個就是彰顯自己貴族的身份。一扇完整的墓門包括門扇、門楣、門套以及精美的雕花等。

而墓裡的石門卻好似兩塊倉促裝上的石闆似的。非常簡陋寒酸。除此而外,墓室與甬道之間還有扇木門,這可不常見啊!因為古人墓葬最看重的就是防腐,即使選擇木材,貴族們也是會選擇昂貴耐腐的材料,并且為其反反複複地塗抹上防水防潮的漆料。

既然是這樣,這位墓主人為何會選用一扇容易腐爛的木門呢?非常遺憾的是,墓道中雖然有許多放置随葬品的壁龛,可是由于盜掘嚴重,可以說是空無一物了。

當考古人員清理地面時,令人欣喜的是,墓室裡的泥土裡居然還隐藏着些散碎的金器,其中最小的僅有一個米粒大小。經過多次的清理後,玲珑小巧的它們終于露出了自己的"廬山真面目"。考古學家推測它們應該是裝飾所用的飾品一類的物料。那麼既然是飾品,難不成墓主人是為女性?

推測就是推測,開棺看看不就成了!

河南平頂山流沙墓有炮彈(河南紅薯窖被盜墓)2

可是主墓室裡的情況卻讓考古隊員大失所望,這墓室裡什麼也沒有了。就連棺椁也早已經朽爛了,就在束手無策之際,在擺放棺椁的台基下方,大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一塊寫滿了文字的大青石闆正是墓主人的墓志銘。這墓志銘非常有氣勢,不僅體積龐大更是雕刻精美。

原來這個墓主人是濮陽吳氏家族的女兒。死後被追封為“齊國太夫人"。 看來吳氏的夫家不簡單呢!這墓志銘的前幾個字——“成德軍“!就是答案。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被平息以後,原屬于安祿山、史思明的舊部歸降朝廷。被分為三個部分,但是他們仍舊控制着河北廣袤的地域。他們擁兵自重,互為依靠。逐漸形成了唐代曆史上最著名的"河朔三鎮“。即範陽、魏博和成德。而吳氏的夫家正是成德軍的掌門人——成德軍節度使王家。成德軍節度使王武俊正是吳氏的公公。王氏一家三代均為成德軍節度使。

不過,成德軍首任節度使可不是王武俊,而且張忠志。王氏殺了他兒子後擁兵自立,成為了新任成德軍節度使。

王武俊是契丹人,開元年間随父輩南遷中原。可是骨子裡的契丹遊牧民族的彪悍勁兒與騎射本領,他小小年紀就從軍中脫穎而出。即使年過花甲,身體依舊非常健碩。

河南平頂山流沙墓有炮彈(河南紅薯窖被盜墓)3

虎父無犬子,他的長子王士真從小于軍中曆練,南征北戰,極有父親的風采,所以日後他繼任了成德軍節度使。而作為妻子的吳氏自然是夫貴妻榮,得以獲封為“國夫人"。

專家在提取墓志銘時,又有了驚人發現,這墓志之下還有一層文字!而這些文字就是答案,記載吳氏貌美娴熟,非常受夫君的喜愛。她活了61歲,雖然不算長壽,可是在平均壽命低下的古代,她已經算高壽了。

就在吳氏的次子王承元即将繼任成德軍節度使之際,他不僅拒絕劃地自治,反而轉身歸順了中央政府。專心為中央政府效力。于是他舉家遷出成德,前赴洛陽定居。

那麼王承元為何要放棄繼任家族爵位呢?

第一,是由于朝廷對王承元家族的不斷打壓。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成德軍内部的風起雲湧,管理起來不僅困難重重,還甚至有分裂的風險。王承元自認沒有駕馭成德軍的本事,索性在這内外焦灼下,投靠了遠在洛陽的中央政府。

看到這裡,有人猜測吳氏夫家既然已經落魄,那麼吳氏想來也不會太好過吧!這吳氏的母家——濮陽吳氏家族,那也是個豪門望族。吳家可是唐代宗李豫的外祖家!錦衣玉食恐怕還是能給予吳氏這個出嫁女兒的。

人生短短幾十年,無論一個人曾經擁有過多少金銀财寶,多高的權勢地位,最後也是一抔黃土草沒了,塵歸塵,土歸土,幹幹淨淨,一無所有。

好了!本期的節目到此就結束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