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蘇冷戰正酣,蘇聯大力發展各種中遠程防空導彈和高空高速國土防空攔截機。當時美國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是SR-71黑鳥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但飛行速度也僅能達到3.2馬赫,根本無法擺脫蘇聯防空導彈的追擊。想要通過高空高速突破蘇聯防空系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SR-71黑鳥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
為隐秘突破蘇聯防空網,尋找并摧毀蘇軍的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戰略目标,美國空軍提出要制造一種新的戰略轟炸機,強調突防能力,要求能夠避開對空雷達探測,潛入敵方縱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務。諾斯羅普公司提出代号為“高級鑽石”(SeniorIce)的設計方案,而洛克希德公司則提出代号為“高級釘”(Senior Peg)的設計方案。1981年10月20日,經過競标對比,美國空軍宣布諾斯羅普獲得“ATB”合同,飛機編号B-2,并簽訂了6架試飛用機和兩架靜态測試機的初始合同,外加127架生産型轟炸機的意向訂貨,計劃在1987年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1989年7月17日,B-2原型機成功首飛,并于1997年4月正式列裝美國空軍。自服役以來,B2先後參加科索沃戰争、伊拉克戰争,從未被擊落,甚至從未被發現,并且取得良好戰果。
在部分軍迷眼中,B-2轟炸機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極緻隐身兼顧超遠航程,在各國現役轟炸機中,它的綜合戰鬥力簡直就是天花闆一樣的存在。然而,實際上我們也沒必要過度吹捧它,而應該客觀看待它,畢竟它是一款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的轟炸機。
B-2A是一款亞音速戰略隐身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約0.95馬赫,機長21米,翼展52.4米,翼面積478平方米,空重71.7噸,最大起飛重量170.6噸,有效載荷23噸,采用4台推力為76.9千牛的F118-GE-100小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B-2A戰略隐身轟炸機
一、B-2A的優點
1、極緻隐身。
B-52轟炸機的雷達反射截面(RCS)約為100平方米,米格-29約為25平方米,B-1B不足1平方米,而B-2A的RCS估計隻有0.01到0.1平方米。相比隐身戰鬥機隻能在正面30度角内實現RCS低于0.5平方的目标,B-2A可全方位隐身,不論雷達波從哪個方向照射,B-2A的RCS都低于0.1平方米。因此,僅從雷達反射截面這個指标來看,B-2A無疑遠超美國的F22、F35兩款隐身戰機。
除了雷達隐身之外,B-2A還具備很強的紅外隐身能力。B-2A排氣口除了采用扁平化設計,還引入冷卻氣流,排氣道還采用S型設計,可極大降低尾氣紅外特征。即便是采用紅外探測器,也很難遠距離發現B-2A。
2、超遠航程。
按照美國公布的數據,B-2A最大升限22000米,采用高空航線的内油航程高達11000千米,空中加油後更是高達18000千米!相比之下,最大起飛重量比B-2A大近46噸的B-1B轟炸機最大内油航程也僅有12000千米。隻要進行一次空中加油,B-2A就能全球到達。
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二、B-2A的優點
1、造價高得吓人,難以大量裝備。
根據美國公布的數據,B-2A的造價堪稱天價,單價高達24億美元,這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價格,按照現在的價格換算,相當于64億美元!如此高昂的價格都夠我國造一艘彈射型航母了。也正是因為價格太貴,美國空軍最終僅采購21架B-2A。
2、過度依賴輔助飛控設備,可靠性較差。
B-2A采用飛翼式氣動布局,橫向穩定性很差,由于沒有傳統垂尾和平尾用于控制飛機的俯仰和姿态偏轉,隻能依靠前後緣襟翼的不同角度偏轉來模拟實現。對于飛控系統來說,其多可控翼面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聯合偏轉就成了控制飛機正常飛行的關鍵。這使得飛控系統的代碼編寫難度非常大,因為飛控代碼不僅要滿足不同狀态下的飛行姿态偏轉需求,同時還要滿足突發狀态下的飛控平衡需求,而且起飛重量越大的B2隐身轟炸機因為自身重量更大、慣性更大,對于不同飛行姿态的偏轉控制力矩也各不相同,所以B-2A每一個翼面的不同角度偏轉代碼就有幾百種。如此多的翼面需要聯控,可想而知其代碼編寫難度有多大。
如此複雜的飛控,顯然已經不可能采用人工控制,隻能由機載電腦根據遍布全機的傳感器提供參數來自動控制。一旦某個傳感器出問題,造成機載電腦判斷失誤,飛行員也回天乏術。服役至今,嬌貴的B-2A本身訓練、出動都很少,卻多次出現事故,墜毀1架,原本總數僅21架,如今僅剩20架。
2008年在關島安德森基地墜毀的B-2A轟炸機
3、飛行速度太慢,進攻、撤退速度太慢。
B-2A的最大飛行速度僅0.95馬赫(高空),相當于764米/小時,飛行10000千米耗時達到13小時,來回需要26小時。這個速度對于各國現役戰鬥機來說實在太慢了,一旦被發現,B-2A必死無疑。随着越來越多反隐身雷達的出現,想要通過躲避雷達系統探測來突破敵方防空網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據國外媒體報道,2020年5月,委内瑞拉軍方就通過從我國引進的JY-27反隐身雷達及時發現企圖入侵其領空的F22戰機,并及時警告驅離。我國出口的反隐身雷達都這麼厲害,自用版肯定更厲害。由此可見,僅僅依靠雷達隐身、紅外隐身突防的B-2A生存率越來越堪憂。
綜上所述,B-2A是一款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的隐身轟炸機,能否适應時代發展仍然有待實戰檢驗。
Ho-229戰鬥轟炸機
實際上,B-2A的設計思路也并非美國獨創,而是源自德國。1943年,德國開始研制Ho-229戰鬥轟炸機,并在成功試飛兩次後就于1945年匆忙量産。從外形來看,B-2A的設計思路同Ho-229戰鬥轟炸機頗為相似,隻是運用更多先進技術,性能遠超前輩而已。因此,我們沒必要神化B-2A,誰是原創設計方并沒有那麼重要,能不能造出來才是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