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23日,美國宣布啟動“印太朋友圈”,美日韓印越等13個國家,成為其中的初始成員。一方面,美國想拉個“小圈子”,提高自己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退出太平洋條約的美國準備另起爐竈,在亞太建立一條以美國為主的供應鍊網絡。
殊不知,這個“朋友圈”對中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中國一向積極融入全球市場。随着亞太區域一體化推進,中國可以通過其他組織,發揮RCEP的作用,更高效地實現貿易多元化。
近期,美國一些生産線落腳于越南、印度。因此,某些外媒會“猜測”,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能被越南和印度取代,或者把這兩個國家加起來取代等等。面對這類發言,姚洋在活動上發言,“給你30年的時間,照樣不能動搖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這句話的底氣在哪裡?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根基有多穩?
姚洋認為,美國搞的這個印太朋友圈,政治層面的東西多于經濟層面,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它終究會失敗。因為東南亞與美國并沒有想象中那麼親密,少了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的文化親近感。當一個聯盟關系不能緊密,經濟上又做不出什麼實質的東西,這個“經濟框架”注定隻是一個概念。
目前,大多數人擔心在中國的工廠線會被轉移到國外。而姚洋表示,這類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轉移出去的大多數是低端的産業。随着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就越穩!原因有兩條。
我國建國初期便堅定對重工業的投資。可以說,重工業是所有産業的基礎,也是最難發展、需要國家長期培養的産業。很多國家都會選擇投資少,見效快的輕工業。長期以來,很多國家的重工業程度非常脆弱,發展不起來。
正是老一輩不惜成本的努力,才讓中國的重工業形成體系,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倘若沒有前期的鋪墊,發展中國家想重拾重工業體系,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國龐大的市場。産業體系的基礎做好了,接下來就需要一個巨大的需求量,能過帶動工廠發展。正是中國龐大且活力充足的消費市場,吸引了全世界的産業前往中國落地。再加上便利通達的交通系統,工廠生産出的貨物或部件,可以更快速地發往加工廠或批發市場。貨物在本國的“快速消化”,正是中國市場最大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拟的。
印度,越南給我們什麼啟示?
東南亞的制造業在這幾年崛起飛快。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産業選擇去往勞動力效價比更高的東南亞國家。像印度、越南,無論是人口紅利,還是勞動力成本,都比我們有優勢。但是勞動效率與人民素質,還是中國最好!中國的工廠效率是世界聞名的。在2020年疫情開始時,中國工廠花了3個月便實現了群衆口罩自由。制造業往往會面臨許多突變性,需要豐富的制造經驗、素質人才、資本和技術。隻有效率,才是選擇在哪建廠的關鍵。
換一個角度,在“越南制造替代中國制造”的風聲中,我們應該明白,即使是中國低端産業,也不應該轉移出去,因為中國的西南部仍有發展的可能性!有專家表示,未來有三至五年,可以将中西部“鋪好路”,讓它和越南同樣具有競争力!随着中國交通的崛起,将會形成以國内市場為主體,工廠與市場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格局。
作為大國,我們應該對越南、印度制造業的崛起表示認可的态度。而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奮發向上,實現自己制造業往多元化、高效化、科技化發展!
文|吳凱濱 題|曾藝 審|李澤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