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黃家駒失望地丢下一句“香港沒有樂壇,隻有娛樂圈”後,便率BEYOND東渡日本,去尋找他們的音樂理想。
1993年6月24日,因新專輯宣傳需要,黃家駒在日本富山電視台錄制一檔節目,中途發生舞台事故,黃家駒跌成重傷,一周後不治身亡。
消息傳回香港後,極為震動,在香港出殡期間,一度引發萬人空巷、交通癱瘓的局面。黃家駒的過世,成為當時香港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
對,是社會事件,而不是娛樂新聞。下面要說的羅大佑,在文章中強調過這句話。
羅大佑,當時作為已經享譽華語樂壇的一位教父級音樂人,在面對黃家駒之死,他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多年來,關于羅大佑與黃家駒兩位音樂人,網上一直流傳着一句話,說是羅大佑這樣評價過黃家駒:“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
這句話到底是真是假呢?很多人信以為真,老梁也曾在節目中說過。但我不敢輕易相信,一是并沒有确鑿的出處,二是我覺得羅大佑應該不會說這樣過于偏激的話。
但是,在黃家駒過世後,羅大佑确實有明确發聲,他在香港雜志上撰文,憤怒地表達了自己對這個事的看法,也炮轟了香港樂壇不尊重原創,間接成為害死黃家駒的兇手這一事實。文章的題目叫《是誰害死家駒》,下圖是刊物頁面截圖。這是比較确鑿的證據,如果沒有這個證據,我也不會輕易寫這篇文章。
從文章内容來看,文字十分犀利,開頭就來了一個嚴厲的拷問:BEYOND作為在香港極出名、極受歡迎的樂隊,為什麼黃家駒會死在日本?
插播一句,單就羅大佑這句BEYOND在香港“極出名”“極受歡迎”,就足以打臉很多噴子一直說BEYOND“當年在香港根本不紅”“就是支二流樂隊”“在香港混不下去才跑去日本”等言論。需知,羅大佑自1987年定居香港,1990年在香港創辦音樂工廠,此後多年一直留在香港,他是BEYOND在香港崛起、輝煌、出走,直到黃家駒的隕落全過程的見證者。
羅大佑說,黃家駒的死,暴露了香港某種層面的社會、人心的問題,大家都隻浮于表面地關注黃家駒過世這件事,卻沒人去深入思考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到底是誰害死了黃家駒呢?
BEYOND的歌迷别責怪日本人了,沖動與激情之下,罵罵日本人或是罵罵記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日本人并沒有害死黃家駒。上電視是需要的,隻是不幸出了意外。
那黃家駒為什麼是在日本發生意外,而不是香港呢?羅大佑說,原因是“家駒覺得在香港搞音樂沒有什麼前途,所以轉往日本發展”。為什麼在香港搞音樂沒前途呢?羅大佑說,是因為“香港歌壇是一個極不尊重原創音樂的地方”。
這樣公然抨擊香港歌壇的言論,直接呼應了黃家駒的那一句“香港沒有樂壇,隻有娛樂圈”,同為原創音樂人,真可謂惺惺相惜。
羅大佑同時解釋了BEYOND選擇前往日本的理由:
日本是一個極尊重原創音樂的市場,市場内排行榜的前100名之内,原創音樂超過90%以上。在日本改編歌曲或抄歌,是樂壇及社會最看不起的一種行為。
而這種人家最看不起的抄歌作風,在香港卻是最受歡迎的,占粵語市場的70%以上,抄日本歌、抄英文歌、西班牙歌……
BEYOND樂隊堅持原創,因為這是音樂的基本尊嚴。而别人隻要抄抄歌、張張嘴就行了,這種完全不公平的競争之下,BEYOND如何有尊嚴地在香港生存……
這個大家都知道,當年香港歌壇的流行歌曲,多數都是引用日本過來的曲,進行中文填詞後演唱。可見,小小一個日本,确實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原創力旺盛的音樂市場,正因為這樣,黃家駒才選擇前往日本發展。所謂“人往高處走”啊。那些想當然的噴子說BEYOND是因為在香港混不下去才去日本,說得好像日本樂壇是誰都可以去混的地方一樣。顯然恰恰相反,隻有對自己的音樂有充分自信,不想在翻唱之都同流合污的音樂人,才會勇闖日本樂壇好嗎。
羅大佑整篇文章,表達的意思就是,香港不尊重原創,自己沒有在音樂上的覺悟和尊嚴,一味靠翻唱外國歌曲來娛樂大衆,而像黃家駒這樣有态度的原創音樂人卻得不到足夠的尊重,所以他們被逼遠走他鄉。雖然黃家駒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舞台事故,但間接兇手卻是容不下人才的香港娛樂圈。
這個是有道理的。打個淺顯的比方,一個孩子在家庭中長期遭受父母冷漠對待甚至家暴,後來孩子負氣出走,在外面不幸遭遇車禍去世,難道大家隻會罵肇事司機,而冷漠的父母卻不用受到道德譴責嗎?
有人說,羅大佑這篇文章寫得并不怎麼樣,有的地方重複羅索,有的詞句表達也略顯潦草……
沒錯,這并不是一篇形式特别工整、内容特别精彩的“美文”,但恰恰是因為這樣,讓我看到了羅大佑下筆時的真情實感,他的文字中充滿激憤,充滿力量,這種情緒的宣洩,容不得他斟酌再斟酌,潤色再潤色……
至少,他表達了想表達的内容,也批判了要批判的對象。整個香港,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懂黃家駒的遭遇?有誰敢這樣直接扯下香港歌壇的遮羞布?
也許這就是英雄惜英雄吧,同樣的才情,同樣的傲骨,這是真正的原創音樂人品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