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期間,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對晚清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十九世紀甲午戰争後國家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變法視乎是逐唯一解決問題的出路,甲午戰争失敗後人們對民族存亡的意識逐漸增強,國内民族資本主義和維新思想逐漸産生。國際形勢嚴峻,如果經濟政治上要達到完善,就急需要改革。國内的時局動蕩不堪,清政府的無能,讓許多愛國志士内心非常不滿,腐朽的封建統治讓民族逐步走向淪陷。政府沒有積極采取改善,反而加稅減少軍隊薪水,加劇變法的成長。甲午戰争以後帝國主義侵略越發加劇,對清政府不抱有希望的愛國志士們,也不在安于現狀,投身革命。民族資本主義也受到官府壓迫,很多商家被迫關門。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通過光緒皇帝同意發動政變,開始了戊戌變法運動,他們想通過改革,救民于水火,讓人不再受壓迫,學習西方文化,促進思想的新解放。
二,戊戌變法實施的時間。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變法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員,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變法損害到了守舊派的利益,遭到強烈的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得知消息後逃亡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曆時103天的變法失敗了。
三,戊戌變法的目的。就是想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19世紀末期,晚清社會進入了衰敗期,清政府的無能讓外國列強看出了有機可乘。
四,戊戌變法的意義。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這次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并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