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有一句詩,我很喜歡。“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
來着李白的作品《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其全文如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
皎如飛鏡臨丹阙,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栖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除了這句,詩中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非常經典,有着樸素的辯證主義思想。和另一句經典“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麼如何理解“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這句話呢?讓我們一起帶入情境中。
秋天的夜晚,皓月當空,我們多想攀附空中那輪明月,但除了嫦娥和吳剛,我們普通人很難接近她。
然而,無論我們走到哪兒,月亮就跟到哪兒不是嗎?無論是現代物理學還是心理學,都給了這種現象相同的解釋:相對運動。
人類是那麼渺小,其運動知覺總是被自己的感知能力所限制。這聽起來很不浪漫。
那麼我們就浪漫一些。
月亮象征着自己心中美好的追求,看似得不到,但隻要心裡有她,她便會一直跟随。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所以這句詩,也同樣适用于愛情。
那個明月,就是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聖潔的、深愛的她。她于你而言,就如同天空之明月,那麼清冷、那麼遙遠,又是那麼令人感動,是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的存在。你對她的向往,隻能在夢中實現,似乎永遠都不可能得到。所以,才有了首句“人攀明月不可得”。
你因此很痛苦,但終得釋懷。
當你夜晚走在路上,盯着天空的明月,卻發現她時刻跟随着你的腳步。一刻也舍不得離開。
原來,那個我們深深向往的美好事物,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明月,這個美輪美奂明月,或許是心中的夢想,或許是夢中的女神,又或者是遙遠的期望,我們心中永遠裝着她。
而當你念着她,想着她,渴望她,她也會一直跟随着你。所以,我們得到寬慰,“月行卻與人相随”。
這是一句很巧妙的表白詩,一方面,把你所因此的女人比做明月,拔高了她在你心中的神聖地位;另一方面,更表現了你對她的珍惜之意,正因為難得,才要更加珍惜。
最重要的是,結局是美好的。也就是說,我對你的念想,得到了你的回報。看似不可能追求到你,卻也承蒙你的愛。
總而言之,這是一句感人至深,刻骨銘心的愛情詩。當你把她用在女神身上,或許是很巧妙的,可以戳中她的淚點。
當然,每一個人境遇不一樣,這句詩适用的情境性也會不同。希望适時而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