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曾隻是寶安縣的下轄鎮,後來深圳成為市,而寶安成了深圳下轄區;株洲曾隻是湘潭縣的下轄鎮,後來株洲成為市,和湘潭市平級;蚌埠曾隻是鳳陽縣的下轄鎮,後來蚌埠成為市,而鳳陽縣卻屬于了滁州市。區劃上的趣味遠遠不止這些。
今天就來簡單說說,曾經“高高在上”的鳳陽府,它的地位是如何被蚌埠取代的。
提到鳳陽,就不得不提在這裡誕生的明太祖朱元璋了。作為一代傳奇的帝王,生他養他的故鄉自然被賦予特殊。明代洪武六年,在帝鄉設立中立府,次年将府治遷往鳳凰山之陽,朱元璋賜名“鳳陽”。鳳陽府和鳳陽縣同時存在,駐地同城。
明代不僅有東廠、西廠,就連行政中心就有三個,即明北都北京、明南都南京,還有明中都,那就是鳳陽了。朱元璋也曾在這裡建城,不過這個明中都城并沒有建完,隻有城市輪廓,是一個古代的“爛尾樓”。
至今在鳳陽縣城,明中都城仍然存在,護城河裡一片荒蕪,護城河外是現代建築,滄桑不已。作為曆史的見證,明中都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便緊鄰縣城,但這裡沒有進行城鎮化開發。
到了清末民初,很多府都被撤銷,鳳陽府降為鳳陽縣。此時的蚌埠還是鳳陽縣的一個鎮,但是由于地處淮河邊,是一個渡口,它的區位比一般鎮要優越。
蚌埠的“發迹”要歸功于鐵路了——津浦鐵路,1911年津浦鐵路建成并在蚌埠設立站點,這裡就成為了水陸交通要津,并發展成為了新興城市。以至于鳳陽縣城還短暫遷到蚌埠,甚至安徽省會也曾設立于此,蚌埠的風光一時間風光無二。
這樣發展迅速的地方,解放後就正式脫離了鳳陽縣,設立了蚌埠市。曾經的鳳陽府,後來的鳳陽縣;曾經管轄數個縣,後來曾先後隸屬于定遠專區、滁縣專區、蚌埠專區。
成立市的蚌埠屬于省直轄,而其他專區的區劃如何調整,蚌埠市都巋然不動。1961年,蚌埠專區撤銷,鳳陽縣就屬于滁縣專區,這就是如今地級滁州市。
鳳陽縣城緊鄰蚌埠市區,但是在行政上兩者卻沒有關聯,鳳陽縣的上級城市還在遠處一百多公裡的滁州。曾經一家的鳳陽和蚌埠,在曆史的潮流中“分家”了。
(圖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