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
布料和文字出現人類進入文明階段,成為區别于動物最重要的标志。最早的布是細小繩子用手工編織而成的塊狀體,結繩記事為當前認定文字最早雛形。我們可否想過這些大繩小線是從何而來?人類最原始時期是沒有繩子的,知道繩子從什麼地方來,就是解開布和字真正的源頭,讓我們在有限資料中揭開“藤”神秘的面紗。
一.藤與中華民族的淵源
關于“藤”在中國的大地上傳奇感人故事有很多,它不僅在應用功能上給我們展現感動,在美麗的傳說故事中更是體現其美好吉祥的寓意。但美麗的故事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這個故事可以從人類之父母女娲和伏羲說起。《山海經》記載人類之母女娲人身蛇尾用藤條和樹葉為衣服(布的雛形)并用青藤攪泥創造了人類 ,女娲和伏羲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女娲又把創造出來的人分為男和女,讓他們相互婚配繁衍後代生生不息,也教會新人用藤條樹葉遮羞保暖,人類文明時代真正開啟。
圖片1:女娲藤條樹葉遮身
二.發現藤對繩的作用
生活中藤條的植物編織更有古樸的痕迹,給人的記憶特别深刻,成為解開人類文明文化起源有力的線索。
(1)讓我們首先聚焦到一個真實的畫面裡。
各大報紙和中央電視台都播報過的大涼山懸崖村,當地村民們外出,孩子們上學下山時就是用藤條搭建起來的爬梯外出。當村民認為購買繩索極其昂貴,維修更換費用是一大難題的時候,滿山藤條就是搭建爬梯繩索最好的材料。
(2)讓我們再聚焦到這樣的圖像中。
網上視頻資料拍攝的在1998年現代人與原始部落人群第一次友好碰面的畫面裡,在畫面中仿佛看到原始人與現代人唯一的差别就是遮羞服裝的不同,從原始人頭部的樹葉和頸部的藤條項鍊以及綁紮葉裙的繩索,仿佛給我們暗示了以藤為代表的植物編織對布料紡織的影響,揭示在文化上不為人知的淵源關系。在中國始祖女娲用藤條樹葉遮身(最早布)用青藤攪泥創造人類,找到了最好的出處。
圖片2:非洲原始人對藤條和樹葉的應用
(3)讓我們再觀看這樣的畫面。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播出《生命1》的故事給我們呈現這樣的畫面,植物果實有堅硬的果皮,黑帽懸猴想食用裡面的果實想出了辦法,它首先把果實摘下來,然後再把果實放置有陽光處曬十幾天,讓其水分蒸發形成比較幹脆的效果,然後去掉果皮并将果實放置石窩(石窩如碗)上固定住,這時黑帽懸猴就用前肢舉起石頭砸向幹脆的果實,分享裡面的美食。
畫面中感知黑帽猿猴已很聰明,可為什麼隻有猿人進化成人,而黑帽猿猴還是猿猴。也許有一個答案,就是掌握編織技術後人的手更靈活,大腦更發達,從此點燃了人的超強智慧。這些遙遠和現在還在發生的事給我們了一些啟示,說明原始人類初期利用大自然現有的材料為自己服務,是祖先們為了生存不二的選擇,更是打開文明大門最好的鑰匙之一。
藤、柔韌堅實保持時間長又易于編織必成為其材料的首選。
三.考古發現話說藤與繩
考古發現國内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迹是距今200萬年左右的重慶巫山人遺址,這時期已經進入直立人階段,開始使用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和石片等器物為生活服務。我們可以遙想當時沒有繩索出現的情況下,古猿人打獵後也許就是用當時最方便柔軟堅實,身邊随處可見可拿的藤條來綁紮擡運獵物。這在四川阆中風水博物館裡用雕塑表現遠古人用藤條綁紮樹木,搭建巢居和杆欄居房屋以及擡運獵物的畫面裡就有清晰的展示。
我國在位于雲南的元謀縣發現距今約170萬年左右人類居住地有炭屑,即有可能是生活中使用植物碳化的結果,也有可能是植物燃燒的餘燼。這些發現可以說明當時的古人類已經開始對植物用于生活中的使用,對植物進行編織服務于生活或許就在這個時期或更早的出現。
199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發掘出土了一枚尖端銳利,針身圓滑,尾部穿孔的骨針。針長82毫米,直徑3.1-3.3 毫米,針眼部分已經殘破。這枚骨針的發現在我國紡織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說明大約距今約1.7-1.8萬年前的古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骨針縫制獸皮和粗纖維布料衣服。表明兩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創造了原始的縫紉工具,掌握了對線的應用,能縫綴簡單的布料。骨針的出現标志人類早期對手工藝制造技術熟練的掌握。
圖片3:葛藤植物皮制作的紡織布料殘片
我國最早發現纖維物,是在距今約7000年左右的江蘇吳縣草山遺址出土的三塊葛藤纖維碳化了的紡織物殘片。“葛”屬于藤本植物,又名“葛藤”,這說明古人對以“藤”為代表植物使用和利用比較早的結論,印證了“藤”與中華民族緊密的發展進化關系。
四.文獻資料話藤與炎黃
“藤”攪泥不僅創造了人,它還時刻幫助人,為人解難。在這方面得到幫助最有代表的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山海經》記載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高山采藥時被困山中,就是用青藤花了三年時間,往上搭了360層,綁紮搭起架子才爬上山頂并得救出來的,這也預示了“藤”有幫助人類戰勝困難擺脫危險獲得成功的寓意,這與前面講到的大涼山懸崖村用藤條搭建爬梯的事又相吻合了!
《黃帝内經》載:遠古時期,先人們用葛藤搭建葛棚居住,編織葛床睡眠,用葛纖維紡繩織布,編葛鞋;用葛根充饑、醫病;葛根為華夏人類繁衍做出過重大貢獻,也與藤蔓植物為最早織物殘片聯系起來。
五.場景推演發現藤與文字
距今約200萬年左右的重慶巫山人,這個時期已經進入直立人階段,開始掌握一些打制工具為生活服務。
可當時沒有繩索出現的情況下,古猿人打獵後也許就是用當時最方便、最柔軟不易折斷,身邊随處可見、可拿的藤條來綁紮擡運獵物。藤條除了擡運獵物,用藤條打結記錄狩獵和儲存多少以及出行方位的情況,有可能就在這個時期出現。結藤記事最有可能是結繩記事的源頭,不同的記事表達方式對語言的不一樣發音肯定有促進的作用,說不定對語言進化有幫助。結繩的出現标志早期人類對手工編織的技術有了初步的掌握和應用。從此讓人類大腦插上智慧的翅膀,開始邁向文明社會的腳步,對“藤”的使用一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圖片4:藤條打結記事
圖片5:結繩記事
手工編織技術的娴熟才會出現繩子,結繩記事才有可能出現,甲骨文、篆字等文字才會演變發展出來,一直到今天簡化易記的文字體系。
中國書法是世界文字中唯一具有使用和審美的功效,書聖王羲之就是通過“看石、看雲、看藤” 在自然中找尋文字的奧秘,終于在書法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這些充分印證了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在大自然和動、植物身上獲得靈感和養分,創造出了精彩的人類文明。
六.藤對中華以及人類文明的貢獻
女娲和伏羲用藤條和樹葉遮身(最早布)并用青藤攪泥創造男人和女人,女娲和伏羲成為中華文明文化的根,炎帝與藤結緣,黃帝用藤織布,炎黃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印證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與“藤”的文化關系,诠釋了“藤”對中華以及人類文明起源的價值作用。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描述它給人和動物帶來歡樂的詩句很多,在中華以及世界各國傳統服飾紋飾上用藤為圖形更顯衣與人的韻味,讓服飾文化成為各民族最靓麗的風景線。
藤為繩和線的源頭,在中國很多表現語境中就找到其有脈絡的出處。中國畫就是用線條表達畫面關系,世界知名畫家畢加索都說:“真正的藝術在中國。”在中國标志圖騰“龍”、“鳳”更感受其流線型的美,說明線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和語言表達符号,也成為世界各民族最簡單的表現方式之一。
結束語
有限的資料印證了“藤為布源、藤為字始”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關系,提供了“布”和“字”從何而來可貴的線索,在探詢人類文明起源上又打開了一扇窗戶。“衣、食、住、行”是人類必需消費項目,在這四大消費上都有“藤”作為源頭的可貴影子,以藤為領就可引出很多文化故事,帶動旅遊和綜合性消費,用創新實現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以及社會和經濟的繁榮。
尋根是人類有記憶、有思想的高級物種進步的表現,與生俱來的人文情懷。如果用“堅韌”形容中華民族以及人類漫長的進化發展之路最優秀的品質特征,“藤”就是最恰當的代表形象。如果用“勇于攀登”形容人類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藤”是最好的示範展現。“藤”是中華以及人類文明重要的源頭,不斷挖掘其文化和精神的價值,可編織出各國文化交流的大花園,在實現文化自信上作出新的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