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10 22:18:12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近幾十年來,益生菌在促進腸道健康方面的應用空前增長,并開始作為生物治療來緩解與發育不良相關的某些臨床疾病。雖然許多研究證實了其應用潛力,但市場上對大量部分特征化的益生菌的推斷似乎有失偏頗。尤其是,處于新生兒期和/或具有特殊臨床條件的個體,包括惡性腫瘤、腸道滲漏、糖尿病和器官移植後恢複期,可能無法從益生菌獲益。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益生菌臨床應用)1

由于這些弱勢群體的免疫力較弱,一些益生菌可能利用這一優勢,進一步惡化病情,變成機會緻病的病原體,導緻危及生命的肺炎、心内膜炎和膿毒症。此外,益生菌的濫用可能會導緻質粒介導的抗生素耐藥性轉移到腸道感染性病原體的風險。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讨論了益生菌在某些高危人群中治療中的安全性。

圖1說明了高危人群服用益生菌的固有風險。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益生菌臨床應用)2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益生菌臨床應用)3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益生菌臨床應用)4

益生菌的最低标準是什麼(益生菌臨床應用)5

圖1 高危人群中與臨床益生菌應用相關的潛在風險及其後果示意圖

(A)破壞腸道完整性的益生菌易位:在滲漏、發炎的腸道中,益生菌(釀酒酵母、乳酸杆菌、雙歧杆菌)可能穿過腸黏膜進入血流或重要器官,導緻全身或局部感染;(B)益生菌的毒力因子和有害代謝産物可能分别導緻機會性感染和代謝紊亂;(C)将抗生素抗性基因從益生菌水平轉移到緻病性腸道細菌,反之亦然,可能導緻耐藥病原體的發展;(D)通過誘導細胞因子産生的過度免疫反應可能導緻自身免疫疾病或炎症。

1.益生菌引起的感染

細菌易位通常是指由于腸道屏障受損、免疫抑制或腸道發育不全,活的本地細菌從胃腸道轉移到腸外部位(血流)。在中風、肝硬化和外傷等一系列疾病後,發生細菌易位。據推測,益生菌菌株的腸黏膜粘附能力或黏膜溶解活性可能在其易位中起作用。益生菌易位可能導緻一些臨床感染,包括全身和局部感染。

與特定益生菌相關的感染包括膿毒症、心内膜炎、局部感染和通過菌血症(血液中的細菌)或真菌血症(血液中的真菌)的機會性感染。

➤ 膿毒症

膿毒症是一種臨床綜合征,其特征是在病原性感染(如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後出現系統性炎症和循環功能障礙。它是危重病患者和早産兒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由于腸道發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手術和使用侵入性器械、使用廣譜抗生素和其他藥物、可能的細菌易位、營養缺乏和醫院感染等多種因素,這些人群确實極易發生細菌和真菌膿毒症。

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益生菌在危重病人和新生兒中的有益作用。但在極少數情況下,攝入活性微生物(益生菌)可能會增加膿毒症的風險,已有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應提高此類人群常規益生菌使用的安全性。

➤ 感染性心内膜炎

關于益生菌的不良臨床影響,另一個注意的風險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E)。IE是一種心内膜炎,可導緻危及生命的心源性疾病、心律失常和敗血性休克。乳酸杆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比較罕見,但平均死亡率高達30%,這在臨床中是相當嚴重的。

高死亡率歸因于乳酸杆菌的潛在緻病性,包括影響人類血小闆聚集的能力,與纖維連接蛋白、纖維蛋白原、I型和V型膠原等血液成分形成複合物,以及糖化酶和蛋白酶的大量産生。據報道,幾種乳酸杆菌可引起IE,如鼠李糖乳杆菌、幹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詹森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副幹酪乳杆菌。

➤ 局部感染

除血流感染外,在臨床應用某些益生菌制劑後,也有少數局部感染的病例報告,包括肝膿腫(腹内膿腫)和肺部感染(乳酸杆菌肺炎)。除一例65歲糖尿病患者診斷出副幹酪乳杆菌外,大多數益生菌相關的肝膿腫并未通過菌株鑒定得到證實。目前,僅報告了一例乳酸杆菌介導的肺炎。該報告推測免疫功能受損(尤其是艾滋病)是乳酸杆菌肺炎的主要危險因素。

➤ 機會性感染

機會性病原體是指以免疫力減弱/受損的方式感染宿主的病原體。安全益生菌和潛在緻病菌屬之間的明顯區别越發模糊。從嬰兒糞便中分離出的丁酸梭菌DKU-01菌株的比較基因組研究顯示,與雙歧杆菌和鍊球菌屬在低聚果糖(FOS)利用方面具有相當大的代謝相似性。

➤ 缺血

缺血是指組織或器官供血不足,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種特殊病因。據推測,益生菌引起腸道缺血的機制是,每天攝入100億益生菌後,局部供氧需求增加,由于小腸壁細菌負荷增加,導緻過度局部炎症,這可能會加重嚴重血流量減少。

2.代謝紊亂

盡管FDA指出益生菌識“一般認為安全”(GRAS)的,但很少有系統的報告表明,在某些臨床條件下,易受傷害個體使用益生菌的安全性。

例如,代謝紊亂對胃腸道(GIT)的影響是臨床益生菌幹預的另一個關注點。任何代謝途徑的擾動或重構都可能導緻肥胖、2型糖尿病或其他代謝綜合征。

一些益生菌菌株,如布氏乳杆菌、Helveticus乳杆菌、Hilgardii乳杆菌和嗜熱鍊球菌可在乳制品中産生組胺。過量的組胺可以通過胃腸道内壁吸收至血液中,導緻過敏反應。

3.過敏反應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伴有複發性瘙癢性濕疹,涉及過敏和免疫異常。既往報道稱益生菌可用于預防和治療兒童和成人AD,但暫無支持益生菌對嬰兒(<1歲)有益作用的經驗證據。在其他一些研究中,這種治療與許多不良反應有關,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加重風險增加,特應性敏化風險增加,喘息性支氣管炎加重。

4.免疫影響

益生菌對人體免疫功能的影響仍然存在争議。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為增強自然殺傷活性、T細胞功能和細胞因子産生。細胞因子的産生,可能會導緻免疫功能異常,引發自身免疫現象或某些炎症。但這種風險純粹是理論上的,暫無人類相關的任何報告。

5.水平轉移耐藥性

一種反對長期攝入益生菌的論點為:抗生素選擇壓力的風險。大多數用作益生菌的乳酸杆菌、乳球菌和雙歧杆菌菌株通常是良性的,沒有任何緻病風險,但是一些不利的例外,如将耐藥基因水平轉移到共用腸道微生物群的機會性病原體,可能具有嚴重的臨床意義。

不受限制地食用非特異性益生菌作為保健補充劑,再加上使用廣譜抗生素,對腸道微生物群施加選擇性壓力,可能産生多重耐藥細菌或真菌,加劇腸道共生體和病原體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HGT)事件。

在一定條件下,耐藥性益生菌可直接或間接地将耐藥基因(ABR)轉移到共同腸道環境中的共生菌群中。雖然支持益生菌菌株安全性的研究遠遠超過了其風險的研究,但顯然不能反映整體情況。

醫脈通編譯自:Probiotic supplements might not be universally-effective and safe: A review.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8,111,537-547.

對醫務人員而言:加班是日常的,值班是必須的,随時待命遇突發情況回醫院是逃不掉的。

辛苦一年,各行各業都在進行年終盤點,來聊聊您享受了什麼年終福利?是否符合您的預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