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杜甫到底是什麼樣子

杜甫到底是什麼樣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8:24:39

杜甫到底是什麼樣子(杜甫究竟是哪的人)1

下篇(杜甫)

杜甫是西晉的開國元勳杜預的第十四代孫子(其實都隔五百年了,杜預文武雙全,儒家的十三經中有一本《春秋左傳集解》就是杜預撰寫的)。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修文館直學士,是一位著名的詩人,詩寫得也很好。

杜甫祖籍是湖北襄陽,但是從他祖父杜審言開始,就移居到了河南鞏縣,居住在洛陽的郊區。當年洛陽叫“東都”,那時洛陽郊區繁榮的程度、在唐代重要的程度,絲毫不亞于今天的上海,甚至比上海還重要。

中原這個地方,是儒家的理性精神占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使杜甫有一種清醒的理性,他把它作為安身立命的準則來終身奉守。

十九歲和二十歲的時候,杜甫做了一次很長時間的漫遊——漫遊吳越(今江蘇、浙江一帶,大概遊逛了四五年,中間還想過東渡日本去看看島國的風情,最後沒去成,老後的杜甫還在感歎年輕時沒能去“扶桑”遊覽呢)。

好像盛唐人都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最好的是李白,其次估計就是杜甫了,如“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天寶三載,被“賜金放還”的李白遇到了自己的忠實粉絲杜甫,李白當時已經是天下揚名的大詩人,杜甫還什麼都不是,一點名氣都沒有,但李白賞臉,不光見了杜甫,還一起在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做尋仙訪道的漫遊。

時下的杜甫,被“現實主義”标簽化了,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哪會知道“現實主義”是什麼玩意兒,哪會去按“現實主義”這種套路寫詩?

人知李白嗜酒如命,其實杜甫也是“酒逢對手”,李白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杜甫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李白自稱“好劍術”,杜甫自述善騎射,李杜不僅以詩并稱,他們的勇武也可以媲美。

李白詩歌、張旭草書、裴旻舞劍被後人稱為“盛唐三絕”。這三者不僅在藝術上常常相互借鑒,而且它們都與酒興相關。清朝人說李白詩歌十之八九離不開“醇酒婦人”,張旭更有“酒癫”的美稱,裴旻同樣是醉後劍通神。

李白相信道教,後來人家稱他為詩仙;

王維相信佛教,人家稱他為詩佛;

杜甫相信儒家,人家稱他為詩聖。

唐朝是一種混合型的意識形态,并沒有把儒家思想定為一尊。

所以不是官方要求杜甫相信,服膺儒家思想是杜甫的自覺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重新定于一尊,是士人理論乃至人性的自覺。

安史之亂以後,杜甫相信儒家思想越來越虔誠,越來越認真。原因就在于安史之亂使大家都意識到,如果沒有儒家君君臣臣的概念,随便哪個人都可能造反,國家随時都可能瓦解分裂。

到了中唐,杜甫的地位越來越高。到了宋朝,那就不用說了。到了清朝,大家甚至認為,杜甫是“每飯不忘君”。

杜甫和後來的白居易有很大的不同。白居易的《賣炭翁》,也關心社會,關心人民疾苦,但是詩裡面沒有白居易自己的影子,他就是寫了個賣炭翁。寫《琵琶行》的時候,“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又完全歸屬到了自我,沒有國家、民族的影子。

杜甫和國家,總像血與水一樣交融在一起。

儒家思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泛愛衆”“仁者愛人”的原始人道主義精神。這使杜甫總是把對人民生死禍福的無限關切,與對國家的絕對忠誠結合在一起,在對國家、對社會的獻身中突出對大衆苦難的深厚同情。

杜甫和陶淵明不一樣,他不求灑脫,完全不想解脫自己。杜甫也不像李白那樣,要追求個人的自由。杜甫的一生不求超脫,也不求精神的自由,而是把自己的整個人生,沉浸在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撫慰之中。

處世有理性,遇事有激情,是我們讀杜詩的強烈感受。

唐代孟棨的《本事詩·高逸》中說,杜甫的詩史之稱是這樣來的:“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隐,殆無遺事,故當時号為詩史。”此說一出,幾乎成了定論,詩史就成了杜甫詩歌的代名詞。

杜甫的詩歌大部分都是抒情詩,他是抒情詩人。抒情詩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他是在表現自己的情感。

杜甫因情而生文,不是因文而去造情。

杜甫詩歌的主導風格,就是他自己在《進雕賦表》中所說的:“倘使執先祖之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随時敏捷,而揚雄、枚臯之流,庶可企及也。”

杜甫的賦倒不怎麼沉郁頓挫,真正沉郁頓挫的卻是他的詩,尤其是他後期的詩。

什麼是沉郁頓挫呢?

沉是感情的深沉高遠;郁是感情的憤懑抑郁;頓挫好比書法中毛筆的頓筆和轉筆,把筆鋒按下去停一下,叫頓,轉後筆鋒稍松而轉折,叫挫——古人寫字要揉一揉就叫頓,頓了以後把筆松一下,提一下,突然一轉就叫挫。這本來是書法上的用語。

沉郁是指詩情而言,頓挫是指詩藝而言。

杜甫有一首七言律詩,古人認為是唐詩的壓卷之作,就是《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是讀書破萬卷,是一種人工的極緻。他把中華民族漢族的語言,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杜甫在藝術上的特點:第一,語言上的形式美,他把漢語的形式美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第二,語言的容量很大,語言的密度很高;第三,他的章法針腳綿密;第四,他的詩歌感情沉郁苦澀,語言凝重精練。

一個時代的統治者越自信,那個時代就越寬容。

唐王朝沒有一個主導思想,整個時代都很強大,它的統治者很自信。

一個寬容的社會,容易形成集大成者,因為它對人們有很大的包容性。很多事情絕對不是一刀切的,我們對很多事情應該采取一種包容的态度,應該尊重多數,包容少數,應該有一種包容性。

杜甫的心胸就比較博大,他說“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每個人,無論才華多大,眼界多高,都難以超越他的時代。

有的人是沒有氣魄,有的人是沒有才氣,有的人是沒有胸襟。胸襟、才華、氣魄,三者兼備的就是杜甫。

杜甫的絕句還很難說,因為李白的五言和七言絕句實在是太好了。還有王昌齡和王維——王維的五言絕句和李白齊名,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和李白齊名,都實在太好。

除了絕句以外,杜甫所有的詩歌題材,都達到了那個時代頂尖的成就,也達到了中國古體詩歌頂尖的成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