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作為一個沿海城市,一下暴雨就會淹水。後來修建了雨污分流,原本預想再也不會淹水,效果卻恰恰相反,下暴雨反而淹得更嚴重,這究竟怎麼回事。
從地形上看
澄海區自西向東,沿着内陸至入海口,一路地勢逐漸降低。海拔逐漸下降,水流順着地勢流進入海口。入海口處一路平坦,耕田居多,沒有高山阻擋。同時澄海區擁有韓江水域三條支流,緩解了積水壓力。澄海區在地勢上有優勢,加之澄海區域的水利工程在餘錫渠的治理下,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所以這些年來鮮少有大範圍内澇。
澄海區海拔高度
龍湖區跟金平區,主要僅有一條榕江作為入海口,新津河輔助緩解部分壓力。汕頭市中心城區很多是填海造陸,很多區域比海平面低,加之高樓林立,道路密集,沒有相應的河道緩沖積水壓力。這使得相對地勢低窪區域隻能依靠下水道排水這一途徑。然而這單一突進的排水壓力相比起暴雨降水量顯得微不足道。
龍湖區海拔高度
金平區海拔高度
濠江區有礐石風景區跟青雲岩兩座大山鎮守在中間,北邊有榕江,南邊有濠江,從地理位置上看,濠江是确确實實的風水寶地,内有靠山,前有水域。這種地勢下,濠江出現内澇的可能是非常低的。
濠江區海拔高度
潮陽跟潮南區,全靠一條練江緩解積水壓力。由于練江是平原地區,從地形的角度上來說,落差不大。也就是說,練江幹流和支流落差不大,導緻走水慢。練江幹流河道彎曲,河道淤積嚴重,河道坡降平緩,排水不暢,受到外海潮水頂托,容易形成“内湖”。中遊地區地面高程比下遊還低,如潮南區的陳店、司馬浦、峽山等鎮和潮陽區的貴嶼、銅盂、谷饒等鎮。單靠下水道排水,排水壓力自然比汕頭市區有過之無不及。特别是谷饒地理特征較為突出,且地勢較低,曆來是容易水澇的地點。谷饒地形就如同一個“鍋底”,将所有水都集聚在一起。此外,谷饒還面臨兩處來水“洶洶”——小北山脈西側的水都歸集到官田水,普甯大南山的東南側山脈的水也歸集到谷饒、貴嶼、銅盂鎮這一帶,導緻谷饒内澇嚴重。
潮陽區海拔高度
潮南區海拔高度
地勢的原因造成了為什麼潮汕地區的内澇多出現在兩潮地區(潮陽和潮南)。然而這個問題真的沒辦法解決嗎?我看未必。我們回頭了解下解放前澄海區,其水、旱、風、潮,災害之嚴重,為粵東各縣之冠。在第一任縣長餘錫渠的帶領下,才有了今天的安定。
澄海剛解放,滿目瘡荑,百廢待興。作為第一任縣長,餘錫渠秉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始終把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為了消除澄海的旱澇禍患,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平整改土、興修水利、建設穩産高産農田的工程上。治水——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生産條件,這是餘錫渠給澄海人民,的最大貢獻。
澄海地處韓江下遊出海處。韓江分為十七道支流穿過澄海縣境内(解放初期轄區),把澄海縣分為一個個孤立的小洲,其水、旱、風、潮,災害之嚴重,為粵東各縣之冠。正如餘錫渠在治水歌中寫道:“暮春苦旱田斷水,枯苗葉上飛螟蛾;初夏長夜風吹雨,荒土洋中浸稻禾;秋潮冬涸鹽滿地,洲中人民災難多”。為了消除水旱災害,他“下鄉訪農叟,懇切問溫寒”;“朝涉蓮峰水,暮登程洋崗”。每逢下雨,他就雨衣一披,騎着單車,從縣城到海濱,從韓江上遊到各支流下遊,觀察地勢,了解水情。哪裡高,哪裡低,哪裡積水,哪裡可以洩洪,哪裡怕旱,哪裡可以引水灌溉,廣泛搜集水文資料。他還拜訪經曆豐富的老人,吸取防洪禦旱經驗。經年累月,他的足迹遍及全縣各個角落,對全縣的水流、土壤、地勢,作了深入的調查,日間深入農村,夜間鑽研水利書籍,經多方征求意見,制訂出澄海縣興水利、除水害的藍圖。按着這個藍圖,他帶領澄海人民埋頭苦幹,“南斷牛溪口,北截鯉魚洲,西灘蓬洞河,東移沙壩頭”,以“敢笑大禹無先例”的氣概,把韓江流入縣境的17條支流縮減為6條,興修了許多排澇、灌溉、拒鹹、防潮等工程,對海邊十幾萬畝沙(鹹)田進行了犁冬曬白,引淡洗鹹,加沙改土,水旱輪栽,平整改良,綜合利用,基本改變了澄海農田水利的落後面貌,一躍成為汕頭地區水利先進縣,确保旱澇保收。加上執行一系列的農業增産措施,1955年大旱之年,農業生産卻獲得了大豐收,澄海成為全國第一批雙季水稻千斤縣,1957年糧食單産甲全國。餘錫渠在擔任澄海縣長期間,為改變澄海“春旱、夏澇、秋潮、冬涸”自然災害頻繁的落後面貌,建設穩産高産農田,确實嘔心瀝血。他的功績有口皆碑,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1958年至1959年冬春,為了徹底解決灌溉和交通問題,餘錫渠帶領澄海人民投入興建“三橋”的大型建設工程。首仗建設外砂大橋(閘),他憑着多年治水改土積累的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土辦法,在沙質河床上用沙把基礎平整之後,用貝灰沙土夯實聯合橋基,将澄海的舊城牆拆來砌橋墩;港澳同胞和華僑聽說要建外砂大橋,捐贈了大量的水泥;當時鋼筋奇缺,隻能利用“抗旱”存下的大小長短不一的鋼材,由鐵匠鍛打接成橋面鋼筋。大家群策群力,這座長620米、106孔的橋閘,經過奮戰三十個晝夜就奇迹般地建成起來。緊接着,又按照建設外砂橋閘的經驗,相繼建成了蓮陽大橋(閘)和東裡大橋(閘)。“一年飛架三長虹”,“從此江水遂人願,不向東去向西朝”,使澄海提早實現水利排灌自流化,同時也改變了汕樟公路的交通狀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