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煩惱
歡迎關注 劉錳讀書 公衆号
昨天,朋友圈看到一幅很有禅意的圖,主題是“人沒有吃飽時,隻有一個煩惱,但吃飽以後就有無數煩惱”(如下圖):
看到這幅圖,朋友們有什麼樣的想法?
我的第一反應是“世上本無事,庸人方自擾”。也就是說,人們本可以,不必有那麼多煩惱的,隻要減少你的欲望,煩惱自然就可以少了。
為什麼前兩年,有本叫作《斷舍離》的書十分暢銷,此書的核心關點就是提倡人們過簡約的生活,盡量舍棄或離别生命中冗餘的東西,讓生活回歸簡單和沉靜。
但是,對于這種返璞歸真的觀點,我不敢苟同:對于簡約和簡單,無欲無求,絕大多數人都是難以做到的,
那僅僅是一部分人的,最理想的境界,在當今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世界,讓人們無欲無求實在是有違人性了。
因為,人畢竟是萬物之靈,不似動物,隻要吃飽了就再無其餘追求,再沒有追求的人,一旦吃飽,也會去找一些事情來消遣消遣,
比如玩手機,打麻将,如果沒有事情幹,那麼人就會被憋壞,有很多人抑郁,并不是因為生活差、吃不飽,而是沒有事情做,成天胡思亂想。
但是,話說回來,煩惱這個東西,沒有人會喜歡,因為它會讓人們生活得很痛苦。有人妄想回到童年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且不說這純粹是天方夜譚,即便是小孩子,隻要懂事以後,也會有煩惱的:考試成績不好,與小夥伴鬧别扭,父母關系不合諧,老師不喜歡我……。
隻不過,我們的大腦選擇将童年的這些痛苦遺忘掉了,這是大腦獨特的“運行機制”,否則一個人根本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
因為人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全記得住的話,那人類豈不是痛不欲生?
隻不過,要忘記煩惱,需要的是時間。我們每個人過到煩惱時,都會不開心的。嚴重的時候,有人還會有輕生的念頭。
所以,如何正确地面對煩惱,是每個人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這方面的書籍非常多,理論也是汗牛充棟,我不想浪費時間去贅述,我隻想分享兩最近看到的觀點:
觀點一,煩惱是認識錯誤導緻的。
這個觀點的意思是,很多人的煩惱是由于對事物的認識有偏差,而他本人卻固執地堅持這個錯誤,最後導緻生活中的各種不幸。
比如說,有人隻關注社會的陰暗面,成天收集一些負面消息或垃圾文化,來“證明”自己識的“正确性”,
殊不知,搞得自己的心态壞到極點,最後變成了一個愚昧的杠精和刺猬。朋友們都不喜歡他,最後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家寡人。這種人的煩惱就是錯誤的認知導緻的,基本無藥可救。
觀點二:煩惱是幫助你成長的“彩蛋”。
這個觀點認為,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是有智慧和潛能的,也就是佛教宣揚的“佛性”,而你遇到的煩惱和挫折,是來“渡”你的,是來幫助你“覺悟”、找到你“佛性”的彩蛋。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害怕困難和煩惱,反而會很歡喜,因為他又可以找回他自身的“佛性”了,他又有覺悟的機會了。
以上的兩個觀點,它們的核心要義都是在教我們面對煩惱的方法,隻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就可以用“平常心”去面對煩惱,
從而讓自己生活地更從容不迫,而不是象以前一樣被煩惱折磨得憂心忡忡,唉聲歎氣。這樣的你,不是更優秀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