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灣詩人,大家最熟悉莫過于餘光中、鄭愁予、洛夫了,而痖弦這個名字對于大衆卻是陌生的。在台灣進行過的三次"十大詩人"評選中,痖弦每次都當選。他還是席慕蓉的領路人,他以詩為信仰,告誡自己也告訴他人"一日詩人,一世詩人"。
詩歌原文賞析遠遠的
荒涼的小水湄
北鬥星伸着杓子汲水
獻給夜
釀造黑葡萄酒
夜
托蝙蝠的翅
馱贈給土地公公
在小小的香爐碗裡
低低的陶瓷瓶裡
酒們哔噪着
待人來飲
而土蜂群隻幽怨着
(他們的家太窄了)
在土地公的耳朵裡
小松鼠也隻愛偷吃
一些陳年的殘燭
全詩共九小節,詩人用充分的想象力為我們描寫了小小土地祠裡裡外外的景緻。詩的第一、二小節,為我們點出了描寫土地祠的時間與環境。在夜裡,荒涼的小水湄,荒涼的土地祠,寥寥數筆,一個被人遺忘的土地祠躍然紙上。在詩的三、、四、五、六小節,描寫了土地祠裡的情景。蝙蝠、香爐碗、陶瓷瓶、土蜂群、小松鼠,殘燭,每一個意象都是荒涼的象征,蝙蝠栖在廢棄的祠中,酒們待人來飲,更不要說那吓人的土蜂群和陳年的殘燭。一切的一切,都訴說着土地祠的荒廢與殘破,隻是這荒涼的景象,在詩人的筆下卻以拟人的手法表現的富有生趣,冷熱對撞的令人歎服。
詩的七、八、九小節是全詩的尾聲,第七小節寫了土地祠外的景象,酒葫蘆裡沒有酒,如同土地祠裡沒有神一樣,這是詩人無神論的體現。結尾兩小節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又是詩人運用的矛盾的筆法,詩人故意用神話裡的土地公婆,來表現土地祠的年代久遠。卻在最後一節筆鋒一轉,寫下了和全詩生機氛圍完全不同的悲傷,一筆寫死了土地祠。就這樣,小小土地祠不知何時有,不知何時亡,詩人留下凄清的哀傷,讓讀者驟生無限惆怅。
痖弦《土地祠》的藝術特色
痖弦1932年生于河南南陽,1949年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并随之去台。就這樣,年僅17歲的痖弦離開了他的故鄉,作為一個有鄉土情結的詩人,他又怎會不懷念那帶給他無限快樂與溫情的小村莊呢?于是,在痖弦的詩中,他一再強調中國風與東方味,主張意境至上。而他反對那些故作高深的矯揉造作,對于一味追求詩句神秘、僞裝深刻的詩作,他都是嚴厲批評的。所以,在《土地祠》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以上所提到的痖弦的詩的特點。
《土地祠》給讀者的第一感受就是簡潔明了,所指清晰。從夜間荒涼的小水湄着眼,一下子就将土地祠周遭荒蕪的景象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又接着描寫一些生物和陳設,通過這些意象更進一步的投射出土地祠的荒無人煙,并且隐含着它過去曾有過的輝煌;最後的收筆幹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留下言有盡意無窮的空白讓讀者想象。這種戛然而止的筆法,甚至會有讓讀者突然間怅然若失的感覺,更從心理上能夠與荒涼的土地祠共情。
《土地祠》中用拟人的修辭手法貫穿始終,加之以口語體的表述,讓整首詩富于東方韻味。痖弦作詩一貫主張意境至上的簡潔感,所以我們再《土地祠》中沒有看到大量運用其他的修辭手法。隻以拟人為主要修辭,使得整首詩的調性統一,讓讀者讀起來不會有修辭混用的那種雲裡霧裡的迷惑感,還更能夠将土地祠描寫的生動形象。在詩句風格上,《土地祠》的用句都是偏口語體的,這是痖弦詩歌的又一特點。而這種特點在塑造詩的鄉土性上更是絕妙一筆,讓整首詩既像質樸的童謠,又像濃烈的挽歌。那些美而生動的意象,讓這土地祠折射出的時空盡情穿梭,平添一股曆史滄桑的同時,也讓詩人的鄉愁循環不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