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7日訊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發生以來,城陽許許多多平凡個體都在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努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點點螢火彙聚成光,在這個冬天給人溫暖與善良的力量。
陽光城陽,全民戰“疫”,這就是衆志成城的力量!
2月2日晚,一張照片悄悄的在青島市城陽區市民的朋友圈裡走紅:一位中年女性網格員趴在樓梯口,認真的填寫疫情防控排查表;這是一個背影,寒冷的冬夜中她穿着厚厚的外套,工作馬甲露出“上馬”、“網格員”的字樣。這張照片的傳播還附了一句話:“這就是我們上馬李仙莊的網格員,寒冷的冬夜,外面下着雨,我們網格員還在逐門逐戶進行排查,我不知道她是誰,但我被這個背影暖到了。”
照片主角苟芹芳并不知道自己“紅了”,這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樸實的說:“人命關天,我也做不了别的什麼,我的任務就是确保這5棟樓250戶不出問題”。
“這裡有沒有醫護人員,幫幫忙,那邊有個孕婦要生啦。”2月1日中午11時42分,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的兒科護士長江遊泳,正配合着交警在雙埠高速路口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監測工作,聽到求助聲,她本能地飛奔了過去。
“在離高速路口不遠處,停放着一輛私家車,我去到時在車的後排座位看到了孕婦,她在痛苦地呻吟,此時胎頭已經出來了。”江遊泳回憶道。“你們快打120,準備熱水和毛巾,維持好路口秩序,剩下的交給我。”說話間,江遊泳已經快速把防護服脫下,墊到産婦身下,并緊握着她的手,戰疫前線,“監測員”秒變“接生員”。12時08分,伴随着一聲清脆響亮的嬰兒啼哭,母女平安,這場特殊生産也落下了勝利的帷幕。
正月初一一大早,64歲的老黨員孟慶連便背着饅頭、炸魚、鹹菜來到城陽區河套街道上疃社區,看着孟慶連大包小包的“幹糧”,遞交加入到社區疫情防控隊伍的“請戰書”。工作人員忍不住笑道:“回來義務幹活就罷了,怎麼還自帶飯菜?社區還能不管你吃飯了?”孟慶連卻說:“回來就是為給社區盡一份力,想想當年抗擊非典的時候,社區工作多、任務重,人人都忙的連軸轉,現在這情況,咱哪能再給社區添麻煩?”
“作為一名有着十多年黨齡的黨員和一名工作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經過考慮和與家裡老人商議,兩個孩子已送回老家有父母照看,我和我對象呼吸内科的劉曉娜兩人申請:繼續留在一線與同事們一起參與抗擊病毒的戰鬥,疫情不控制,我們不回家!若有戰,召必參,戰必勝!”
軍人出身的藍孝林主要負責急救車隊的管理、危重病号轉運搬運等任務,妻子劉曉娜則是醫院呼吸内科的一名護士。帶着家人的囑托和鼓勵,夫妻倆一起戰鬥在醫院抗擊疫情一線,幾天來,他們相距不足50米,卻因為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值班時間,讓他們雖然在一個醫院裡,卻不能經常見面。
“我的媽媽是一名護士,從武漢這次的大病開始,就從未睡過一個好覺。”在這篇“戰疫日記”中,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室護士長韓偉偉的女兒用最稚嫩的語言,真實展現着所有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态。
“我把自己捂在被子裡,悄悄的哭,媽媽看見了,也哭了。我說到:‘媽媽,咱别幹了’。可媽媽卻說‘不行,這是媽媽的工作。’說完披上衣服就走了。但我一直等媽媽,過了一會,媽媽打電話說‘我今晚不回去了,你們不用等我了’。而我卻說:‘媽媽不管你多晚回來,我們都等你回來。’”
甯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搶戰四天三夜,城陽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于1月29日晚搭建完成,提前原定計劃五天交付院方。黨員“突擊連”發揮了住建系統“工程兵”的本色,沖在戰“疫”一線,90餘個小時晝夜鏖戰,灰頭土臉已經成了工地現場每名戰士的形象,十萬火急的事情讓每一個人的神經都緊緊繃着,一個任務趕着一個任務,一個電話接着一個電話,顧不上喝水,累了靠牆眯一會,哪裡還顧得自己的形象,真正彰顯了危急關頭勇于擔當、忠誠勇敢的本色。
一聲令下,重新集結,依然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日前,70名退役軍人在夏莊街道辦事處集結,在铮铮誓言中毅然出征。随着返鄉人流的加大,社區疫情防控更成為重中之重。這批退役軍人将補充到街道的志願者隊伍之中,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1995年出生的宋婷婷是這支隊伍中唯一的女兵,眼前的火熱景象讓她恍然間回到軍營。宋婷婷退伍已有兩年,本已在青島一家會展公司做起了安穩的行政工作。她本可以和很多“95後”一樣宅在家裡,可她在第一時間就報了名。“退伍了,肩上也扛着責任。”宋婷婷說。
“朋友昨天還勸我,不要在這個時候冒風險,可越是這種時期,越是要妥善處置野生動物,我是一名共産黨員,越是艱難時,越是不能退縮。”徐立強一邊說着,一邊向崂山西麓的一戶人家走去。。随着疫情的發展,徐立強及其隊友進一步加大了宣傳力度,加強野生鳥類收容工作也變得更加繁重,但徐立強沒有任何怨言,加班加點奮鬥在疫情防控的野生動物戰線。當天,徐立強等人共成功收容了三隻觀賞鳥,并将其送到協會的看護房中進行消毒,予以無害化看護,“部分能在北方地區的冬季中生活的鳥類,經檢查沒有疾病後,就當季放飛。有些鳥類耐不住低溫,就飼養到天熱時放飛。”
“您好同志,請您開窗配合我們進行體溫檢測,謝謝”。2020年1月25日清晨,正值大年初一,本是阖家團圓之時,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名女同志卻不懼危險、不辭辛勞、主動請纓,在青龍高速口配合交警對來青車輛進行逐一排查,對重點地區輸入性旅客進行重點監測。天氣寒冷、為了保證電子體溫計正常工作,在檢查間隙将體溫計放在腋下,用體溫來保證體溫計正常工作。巾帼不讓須眉,她們用自己的擔當與使命,守衛這座城,守護城中人。
王樹英是流亭街道龍湖滟瀾海岸物業員工,1月29日,她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值班通知,雖然家裡有孩子需要照顧,仍毅然選擇回到工作崗位。投入工作後,王樹英每天一對一關懷住戶,幫助業主采購蔬菜和生活用品,很多業主在感動之餘給物業捐贈了口罩和消毒酒精等物品。疫情面前,不是非要有轟轟烈烈的豪情壯舉才稱得上英雄,平凡暖心的舉動一樣稱之為偉大。
為了防控疫情,原本熱鬧的大街變得空空蕩蕩,但有些人默默的在大街小巷為惜福鎮街道的幹淨整潔做着貢獻,他們就是環衛工作者,于敬德和栾勝雲夫妻便是這默默無聞中的一員。這個春節,除了農曆正月初一休息了一天,其餘日子,老兩口都是在清掃一線中度過的。盡管今年的春節沒有了以往的熱鬧,但栾勝雲認為這個年過得很充實,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守護城市的環境衛生,是一件幸福的事。面對疫情,她說自己将繼續和“戰友們”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以赴做好道路清掃和消殺工作,築牢疫情防控的“環衛防線”。
“侯勇!今天我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加入,我都要在這不走了!你不讓我加入咱村值班隊伍,我很上火!我作為侯家社區的一份子,又是一名有着38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社區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我就是要出一份力!”上馬街道侯家社區檢查站這一陣吵鬧聲是來自一位可愛又硬核的大爺——72歲的侯家社區黨員侯成貞。社區書記考慮其年紀大請他好好在家過春節、保重好自己的身體,但侯成貞堅持加入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實踐着“萬衆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铮铮誓言。
“社區全體居民朋友們,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役已經打響。為了全體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輛白色的小貨車,緩緩的開在棘洪灘街頭,宣傳廣播正是從這輛車上傳來,而車頭挂着的這條橫幅則說明了它的身份——“志願者宣傳車”。他的車主是劉澤杭,棘洪灘街道上崖社區一位有着45年黨齡的退役士兵。2020年1月31日,68歲的劉澤杭自發将私家車裝上高音喇叭,改裝成了疫情防控志願宣傳車,這位老黨員每天開着車在棘洪灘的大街小巷穿梭,巡回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每天奔波100多公裡,隻為将疫情防控知識帶給棘洪灘的父老鄉親。
河套街道孫西社區卡點處,慢慢走來一位推着購物車的老人,本以為老人是有事情要外出,工作人員已經做好登記準備,老人卻開始慢慢的把車上的物品一一拿下來,一邊拿一邊說:“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也沒有那麼多力氣,隻能用這點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說完便默默的推車轉身離去,隻留下工作人員在身後感動。
2月2日,小澗東社區7歲的小學生劉梓瑤同爸爸一起來到街道,為這次疫情防控工作捐款2000元的同時,還帶來了她和姐姐一起為一線工作人員創作的3幅畫。據劉梓瑤的爸爸劉志濤說,平時家人經常浏覽各種疫情防控工作報道,小姐妹倆看到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就一起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這樣的暖心之舉還有很多,有人将工作人員的辛苦編成了小短文,有人為工作人員親筆寫來了感謝信,有人将心意放進了一杯杯的暖心姜茶中……他們雖然沒有沖鋒在一線,但就如一座座加油站,成為了戰場上勇士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害怕、焦慮是我們的正常情緒,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我們自己随時可以在内心裡給自己一個空間,呼吸一下、調整一下......”于麗麗溫柔耐心的跟紅島街道社區居民溝通着,這名心理幹預員是一名準媽媽,已有九個月的身孕。作為城陽二醫蒲公英心援志願隊的一名心理咨詢師,于麗麗覺得這正是自己發揮所長的時候,為社區的工作人員做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讓他們更好的投入工作。睡眠不好,行動不便,身為孕婦的她本來想要在春節假期好好地休息一下,誰知疫情來的突然,她毅然決定堅守工作崗位。“月份大了,别的做不了,量量體溫,測測血壓還是可以的”于麗麗腼腆地說。
2月6日15時左右,李延提已經在零下2℃的冷風中連續呆了接近8小時。李延提是青島市城陽區後田社區的疫情防控員,他的職責是在社區北門臨時設置的防控點對進出人員登記和測量體溫。他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12天,不過從5日晚開始,青島大幅降溫,這讓在室外北風中的時間過得格外慢。
就在這個時候,讓他感到溫暖的事兒發生了。一輛小型suv,從大約一公裡之外的商業區開過來,25歲的柳春葉從車上拎出10杯騰騰冒着熱氣的熱飲:“大叔,你們辛苦啦!太冷了,你們喝杯熱茶暖和暖和吧。”熱飲上貼心的标注了制作者和運輸者的體溫,在熱飲送出的瞬間,青島城陽,因為相互的溫暖變得更加溫暖。
平凡也有力量,平凡更有力量。王豔作為天泰城學校政教處主任,愛人、姐姐、姐夫都是醫生,奮戰在防疫一線。在做好家庭堅實後盾的同時,志願加入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上傳下達,做好台賬整理,各班級學生情況彙總等等;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她率先加入學校黨支部疫情防控志願團隊,随時準備應戰;作為學科骨幹教師,積極參與到“停課不停學”的工作中。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整理材料已成常态,哄睡孩子,繼續戰鬥,超越“小家”必定會成就“大家”。
閃電新聞記者 馬秀明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