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6:33:5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楊帆 梁家旗 黃州攝影報道

2月10日,農曆正月二十。湖北黃岡遺愛湖公園,春寒料峭,微冷。細雨中,封面新聞記者沿着蘇轼的足迹,來到他首次遭貶谪之地——黃州。

時間回到943年前,元豐三年(1080年)農曆二月一日,因“烏台詩案”遭到仕途上第一次重大挫折的蘇轼,在兩個公差押解下到了黃州。

彼時的黃州被稱為荒夷之地,地僻人稀。

從名滿天下的士大夫,到“不得簽書公事”的團練副使,從仕宦到囚徒,從繁華京師到偏僻小城,巨大的落差,讓初到黃州的蘇轼以自嘲的口氣寫下“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内心雖然痛苦萬分,但作為天生的樂觀派,蘇轼很快被黃州這座小城的自然之美吸引,“從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黃州不僅有水,有山,有魚,有竹,還有朋友。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1

黃岡定惠院遺址

河東獅吼 出自朋友間的詩文打趣

首次遭貶,一路風塵仆仆的蘇轼身心俱疲,本以為自己是戴罪之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卻沒想到,行至麻城岐亭北二十五裡,遇見了第一個好友——陳慥(字季常)。對方騎着白馬張着青蓋熱情相迎,并邀請蘇轼到其隐居之所做客,一連招待五天。

陳季常與蘇轼是同鄉,當時正隐居在岐亭。

陳季常“北迎二十五裡”的隆重禮遇,讓剛剛死裡逃生、被貶異鄉的蘇轼感受到了來自黃州的第一份溫暖。而後四年,兩人常常見面,“凡餘在黃四年,三往見季常,而季常七來見餘。”每次相見,都會在對方家裡住上十天半月,“蓋相從百餘日也”,四年下來共處的時光有一百多天。他們一起談論佛法,吟詩作賦,寄情山水,撫琴高歌。後來蘇轼遇赦離開黃州,陳季常送他,一直從湖北黃州送到江西九江。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2

蘇轼行書《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合卷 藏于故宮博物院

據統計,蘇東坡寫給陳季常的詩、詞、文約20篇,其中傳記《方山子傳》脍炙人口,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2020年“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轼主題書畫特展”上展出的《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合卷,就是蘇轼寫給陳季常的信劄原件,一份延續了近千年的友誼至今可證。

這份友情還衍生出了“河東獅吼”的典故。蘇轼在《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寫道:“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詩中的“龍丘居士”指陳季常,“河東”借用杜甫“河東女兒身姓柳”的詩句暗喻陳妻柳氏,“獅子吼”源自佛經,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原本是朋友間的打趣,并沒有任何諷刺之意,奈何蘇轼名氣太大,後世相沿成說,“河東獅吼”成了“悍婦”的代稱,“季常癖”也成了“懼内”的代稱。

從蘇轼到蘇東坡 源起朋友的傾力相助

元豐三年之前,蘇轼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名聲顯赫的政治家;元豐三年之後,他是荒蠻地區的流放者,是寄居定惠院裡的“幽人”,“寂寞沙洲冷”。等到家眷抵黃,蘇轼在黃州太守徐君猷和武昌太守朱壽昌的幫助、疏通下,得以遷進臨臯亭——一座江邊的驿亭。

臨臯亭雖比定惠院大一些,但一家老小都要吃飯。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蘇轼,隻是空頭官銜,實際上還在受監管,基本沒有什麼俸祿。為了節流,全家每日生活費不能超過150文錢——月初拿出4500文錢,分成30串吊在屋梁上,每天早晨取下一串作為日常開銷。不夠就餓肚子,有結餘就放進竹筒攢起來招待客人。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3

黃岡蘇東坡紀念館

看到老朋友“日以困匮”,馬正卿(字夢得)十分難受,為了幫蘇轼改善生活,他向黃州官員申請一些土地,讓蘇家自己耕種,貼補家用。

這塊位于城東的數十畝故營地,就是後來的東坡。如今“東坡”舊迹難尋,站在黃岡市黃州區鲢魚巷一處往東看,狹長的小路兩旁樓房林立。900多年前,在這塊瓦礫滿地、荊棘叢生的坡地上,“平生未嘗作活計”的蘇轼正帶着家人墾荒辟壤,耕田犁地。

雖“日炙風吹面如墨”,但在躬耕開荒的過程中,蘇轼的心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荦确坡頭路,自愛铿然曳杖聲。”月夜拄杖漫步,在高低不平的山石之間,那顆因貶谪而惶恐不安的心,慢慢沉靜下來。可見“勞苦之中,以自有樂事。”

除了為蘇轼申請下一片躬耕之地,馬正卿還出錢出力,幫助蘇轼修築起居室,讓他和家人有了安居之所。“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蘇轼為自己的居所取名“雪堂”,并親自在門楣上書寫了“東坡雪堂”四個大字,自号“東坡居士”。

此後,“蘇轼”成了“蘇東坡”,名冠天下。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4

蘇轼雕像

故友同遊 作“二賦一詞”揚千古

老朋友不僅解決了蘇轼的吃飯問題,還為其創作提供靈感。這位文學全才名氣最大、聲譽最高的“二賦一詞”,就源于朋友同遊赤壁。元豐五年(1082年)五月,善作蜜酒的西蜀道士楊世昌,專程到黃州看望蘇轼,并教他用蜂蜜和糧食釀蜜酒,蘇轼在《蜜酒歌》中點贊“絕醇酽”。七月十六日,兩人提着蜜酒和菜肴泛舟赤壁。

夜晚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轼舉酒屬客,扣舷而歌,楊世昌以洞箫相和。箫聲幽咽,蜜酒醉人,“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蘇轼揮毫而就,作千古名篇《赤壁賦》,回家後他又乘着酒意寫下千古名唱《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隔仨月(十月十五日),蘇轼再次在楊世昌的陪同下遊赤壁,作《後赤壁賦》“二賦一詞”不僅是蘇轼文學創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國文學的輝煌之作。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5

缂絲仇英《後赤壁賦圖》卷 藏于故宮博物院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6

張大千《赤壁圖》(圖據網絡)

黃岡東坡赤壁管理處副主任李林介紹,除了楊世昌,還有位四川故友到黃州看望過蘇轼。“這個人是巢谷,也叫巢元修。他知道蘇轼喜歡吃家鄉的野豌豆,就給他帶了一包菜籽過來。”到了秋天,趁着小雨,蘇轼将菜籽種下,命名為“元修菜”,也叫“巢菜”,并作詩“彼美君家菜,鋪田綠茸茸。豆莢圓且小,槐芽細而豐。種之秋雨餘,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蟲”,以紀念知己好友千裡相贈美味之情。“巢谷還為蘇轼留下了自己視為至寶的秘密藥方‘聖散子方’。當時黃州正趕上瘟疫,蘇轼用這個藥方救了不少人。”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7

黃岡東坡赤壁管理處副主任李林

天性豁達 很快與黃州上下打成一片

除了故友知己,天性樂觀、随和的蘇轼,在黃州也結交了不少新朋友。“一開始,蘇轼誰也不認識,舉目無親,自己在定惠院待着,‘幽人無事不出門’。當時創作的幾首詩都表達了自己的迷茫與感慨。”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理事方星移表示,“但他天性豁達,很快就跟當地一些百姓打成了一片。”

十分鐘學會蘇東坡(社牛蘇東坡)8

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理事方星移教授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上至太守下至農夫都願意和蘇轼接近,且相處和諧,算得上是古代的“社牛”。方星移舉例:“蘇轼在黃州寫的詩裡,有三首都寫在正月二十日,寫他這一天跟黃州的幾個朋友一起去女王城(也叫禹王城)遊玩。”這三首詩分别寫于元豐四年、元豐五年、元豐六年,即《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餘于女王城東禅莊院》《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複出東門,仍用前韻》。

方星移認為,蘇轼能連續三年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景緻下,運用同樣的詩韻,寫出同樣的絕妙好詩,“一方面是因為黃州人用情感給了他溫暖,一方面可能也是他有意識地要去開解自己,或者說他需要讓自己從烏台詩案的陰影裡面走出來。比如在遊山玩水之外,他會到安國寺沐浴,‘豈惟忘淨穢,兼以洗榮辱’;他還會到道觀裡修行,從冬至開始‘齋居四十九日’,養練自己的精神。”

為蘇轼提供參禅默坐、沐浴養性等便利的安國寺僧首繼連和尚,是蘇轼在黃州最早結交的朋友之一。蘇東坡在解救黃州溺嬰時,對救嬰捐款,“使安國寺僧繼連書其出入”,足見他對繼連的信任。元豐七年(1084),蘇轼改汝州安置即将離開黃州時,在繼連的邀請下作《安國寺記》。蘇轼也寫了很多詩、詞、文,來記錄與黃州官員,如太守徐君猷等人同遊栖霞樓、涵晖樓賞景的情形。元豐六年(1083年)四月,蘇轼代巢元修作《遺愛亭記》紀念徐君猷。

為什麼在“窮舊交絕”的困頓之際,蘇轼依然能與黃州的官府官員、隐士平民、漁民商販、道士僧人等談古論今、侃桑說麻?為什麼黃州上至地方的權貴,下至凡夫俗子都能與蘇東坡成為好朋友?方星移列出了幾點原因:“黃州人很善良,黃州前後兩任太守都對他很不錯。他們能接納蘇轼這位被貶谪的文學家,一方面,他們都是朝廷的士大夫官員,對文士比較禮遇;一方面,朝廷并沒有下嚴令,說一定要把他軟禁黃州,哪兒都不能去,不能給他好的待遇,後面到了惠州和儋州朝廷就這樣要求了。再者,這樣一位受皇帝賞識的人,說不定有一天又回去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黃州有很多蘇轼的粉絲。方星移直言:“當時黃州比較荒僻,蘇東坡又是文化大家的典範,能結交到這樣一位士大夫是很榮幸的。”李林也承認,“蘇轼可以說是國民級偶像,他來到黃州應該說引起了一種轟動。”

在黃州,蘇轼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但故友新朋的接近、陪伴、安慰、幫助,蘇轼慢慢走出了“烏台詩案”的陰霾,從失意到坦然,從頹喪到曠達,一步一步成為我們熟悉的“東坡居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