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呷哺呷哺關了嗎

呷哺呷哺關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1:54:09

呷哺呷哺關了嗎(呷哺呷哺瞎了)1

  “各懷心事,趨勢可窺。”

  文丨華商韬略 冷思清

  六年前就憑借200家門店,登陸港股的“中國火鍋第一股”,正在餐飲業尤其是火鍋業的火熱中墜入冰窟。

  【人事風波】

  餐飲業的日子不好過,但呷哺呷哺尤其難過。

  2020年,其淨利潤從上年的2.88億元猛降到不足200萬元,跌幅為上市餐飲企業之最。

  資本市場對這家企業的前景也空前看淡:2021年2月到7月的五個月裡,呷哺的股價從28元的曆史高位一路跌到了7元,市值蒸發了七成多。

  造成呷哺股價飛速下跌的,除了糟糕的業績,還有頻繁而激烈的人事震蕩。

  2021年4月,集團旗下火鍋品牌“湊湊”CEO張振緯離職創業,引發了市場震動。正是他将這個高端火鍋品牌一手打造為呷哺的業績支柱,也因此被寄予厚望。

  一個月後,呷哺集團行政總裁(CEO)趙怡也被宣布免職。這是一場更大的風波,也徹底揭開了這家企業動蕩下隐藏的暗流。

  5月20日晚上,結束休假的趙怡在回北京的高鐵上突然接到通知:20分鐘後“要開一個很重要的會”。會上,她被解除職務,“解任的速度和效率極高”。

  趙怡為了這次會議,在高鐵衛生間舉着電腦憋屈了一個多小時。被當場革職之後,氣憤不過的她随即發了一條言語犀利的朋友圈:

  “品質壞了,氛圍壞了,無人跟随或各懷心事!如此一斑,趨勢可窺。”

呷哺呷哺關了嗎(呷哺呷哺瞎了)2

▲網傳趙怡朋友圈截圖

  6月14日,上市公司呷哺呷哺發布公告,正式宣布董事會“建議罷免趙怡的執行董事職務”。

  6月21日,趙怡也發布個人聲明予以抗辯,并稱特别股東大會正式決定以前,她“仍是呷哺控股的執行董事”。

  這場罷免風波,一直持續到7月底。

  呷哺董事會認為,免除趙怡的職務,是因為她在職期間,公司的發展不達預期。呷哺的創始人兼董事長賀光啟更是直接向外界表示,2020年的開店計劃“遠低于預期”。

  趙怡則在聲明中,曆數九年來的辛苦與成績并質問,“不知發展不達預期的指控從何而來?!”

  她還意味深長地提到:為了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她曾對“治理結構的疏漏之處谏言糾正,揭示其潛在風險”,同時還對“關鍵子公司”的董事會與總經理任命,進行了合理的質疑。

  這些指控的矛頭,直指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趙怡認為,自己突然被免職,是因為賀光啟的“報複”。

  所有的争議,最終以7月28日特别股東大會通過罷免趙怡而告終。

  這個過程中,最受傷的就是呷哺呷哺本身。從張振緯的離職到趙怡的解職,呷哺呷哺的股價激烈震蕩,前前後後蒸發了二百多億市值。

  華商韬略研究下來,這家企業的核心問題還是創始人對公司發展定位的搖擺,以及在此之下對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平衡出了問題。

  【定位搖擺】

  過去二十多年,呷哺呷哺的發展戰略,一直圍繞着對标國際知名連鎖品牌展開,其對标學習的目标,也經曆了多次變換。

  最初,呷哺呷哺的目标是“超越肯德基”。

  1998年,台商賀光啟在北京創辦了“呷哺呷哺”。這個詞是日語“sabusabu”的音譯,意思是“一人一鍋的吧台式火鍋”。

呷哺呷哺關了嗎(呷哺呷哺瞎了)3

▲北京西單明珠店是呷哺呷哺第一家門店來源:呷哺呷哺官網

  經過多年的積累,到2007年,呷哺呷哺的餐廳門前開始排起了長隊,門店數量也大幅增長。

  就在當時,賀光啟說出了自己的“企圖心”:“我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速食品牌,我的所有規劃都圍繞着超越肯德基,在一個城市他1000家店我就1001家,反正我要比他多一家店。”

  這份雄心壯志很快受到了資本的青睐,投資機構紛至沓來。最終英聯資本成了呷哺的大股東。

  在資本加持下,靠着客單價50元的大衆消費,呷哺很快在全國擴張,在北京的門店數量也躍居所有連鎖餐飲企業第二位,超越肯德基似乎指日可待。

  趙怡就是在此時從麥當勞離職,加入了呷哺。2012年11月,趙怡就任呷哺呷哺首席财務官(CFO)。甫一上任,她就提出要在資本市場上市。

  兩年後的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登陸港股,成為“火鍋第一股”。但上市,也意味着股東對公司的利潤水平、營業額增長與市場拓展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

  為了滿足市場的期待,呷哺呷哺加快了擴張的步伐。2016年,呷哺呷哺進入了發展的高峰期,平均每四天就新增一家門店。

  以前依靠低廉價格“薄利多銷”赢得市場的策略,也難以滿足資本市場的期待。“推進多品牌發展”便成為趙怡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

  2016年6月,面向高端市場的子品牌“湊湊”應運而生。這家子公司的主導者,就是今年4月離職的張振緯。與賀光啟一樣,張振緯也來自台灣省,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經理人。

  一開始,張振緯帶領的湊湊團隊隻能安身在北京南六環外一個小院,院子裡有一棵古樹,每逢重大日子,大家都會對這棵樹拜一拜。

  從零開始的“湊湊”,用張振緯的話說就是:

  “一旦模式打磨好,剩下的就應該拔掉插銷,把油門踩到底!”

呷哺呷哺關了嗎(呷哺呷哺瞎了)4

▲主打高端品牌的湊湊火鍋來源:湊湊火鍋茶憩官方

  2017年,“湊湊”還隻有8家門店,打算十年之内開到100家。但發展速度出乎人們意料,僅僅兩年之後,2019年底,湊湊火鍋的第100家店就在上海陸家嘴開張了。

  湊湊取得成功的同時,呷哺呷哺也進入了發展的第二階段:對标星巴克,從大衆消費的“快餐”轉向中高端市場為導向的“輕正餐”。

  轉型的決定是賀光啟本人2017年6月在上海宣布的。但也是從那時開始,湊湊與呷哺呷哺之間的關系開始微妙起來。

  呷哺呷哺的内部人員接受《财經》雜志訪問時說,“随着湊湊的成長,有十幾家門店驗證其模式的可行性之後,呷哺呷哺反過來複制湊湊。湊湊在集團的銷售占比超過40%以後,集團更加擔心湊湊太獨立、無法掌控。”

  或許是為了減輕對湊湊依賴,2019年,呷哺呷哺又推出了一款新的“高端線”:in xiabuxiabu。

  新品牌客單價超過100元,是湊湊和呷哺呷哺的“中間産品”。2019年3月12日,“in xiabuxiabu”的第一家門店在北京合生彙開店,當月就完成了一百萬元的營業額。

  當時,還是公司CFO的趙怡表示,“預計該店今年(2019)能完成1500萬的營業額。”

  作出這些自相矛盾的戰略決策的同時,呷哺管理層的結構也開始産生變化。

  賀光啟曾經說,“不同于傳統台企中管理上依賴‘台幹’(台灣地區高管)的風格,呷哺創始之初就緻力于本地化,特别是北京市場。”那時候,呷哺管理層一直以本土員工為主。

  但近幾年,集團管理層已經大部分是“台幹”了。賀光啟本人的親屬,也開始在這家公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趙怡提到的賀光啟妻侄劉冠緯,不但任職北京呷哺公司董事,其執掌的“茶米茶”也得到了呷哺集團的大力支持。

  原先管理層與賀光啟本人的嫌隙和矛盾就這樣不斷加深,并最終在趙怡任内爆發了出來。

  【矛盾激化】

  2019年,已經擔任7年CFO的趙怡成為了呷哺呷哺的行政總裁(CEO)。

  在她看來,此時交到自己手裡的是一個“爛攤子”:前任總裁倉促離職,因為過去開店太快,公司面臨關店數量劇增的難題,牛羊肉等原材料的價格也一路飛漲。

  2019年下半年,她帶着團隊将這些問題妥善解決。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又席卷了餐飲行業。據趙怡自述,疫情之下,她不但保證了三萬多名員工無一感染,更在疫情反複沖擊華北、東北市場的情況下,保證了呷哺呷哺本品牌餐廳利潤率“不斷突破”,并最終與定位高端市場的湊湊并駕齊驅。

  但從年報數據來看,呷哺呷哺的業績還是遭受了嚴重沖擊:營業收入下跌9.5%,利潤下跌96%。

  業績下滑背後,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巨大分歧,則對呷哺更加“釜底抽薪”。

  趙怡接任CEO後,宣布呷哺呷哺回到“優衣庫”代表的物超所值的大衆模型,糾正之前“傳統中式高投入模型”。

  這次“糾正”的目标,直指賀光啟2017年提出的“輕正餐”模式。這種模式下,價格漲了上去,品質卻不進反退,在消費者眼中:呷哺呷哺的肉片越來越薄,麻醬的味道也大不如從前了。

  趙怡認為,“輕投入、平價格、高翻台和套餐模式”,才是未來餐飲業發展的主流,而“輕正餐”模式無疑正讓呷哺呷哺失去自己的市場。

  呷哺在華東華南市場的拓展也不盡如人意。早在十年前,呷哺就已着手發展上海市場,但因為“姿态擺得太高”,铩羽而歸。後來,“街邊店”漸漸式微,商圈成了連鎖餐飲企業争奪的重點。商圈經濟成熟的南方,則成為呷哺又一輪擴張的重點。

  但此時,華南各大商圈已經變成了競争激烈的“紅海”,呷哺想再進入,非常艱難。

  華東華南市場拓展的失利,最終成為呷哺董事會決定罷免趙怡的重要理由。但在趙怡等人看來,公司與旗下一些新品牌的關系,對呷哺火鍋店的經營造成的麻煩更大。

  比如茶米茶。作為一家奶茶店,茶米茶與呷哺深度綁定,依托呷哺的門店,節約下了不少場地和物流成本,但這些開支也順理成章地轉嫁到了餐廳身上。

  另外,茶米茶是呷哺董事長賀光啟本人全資持有的企業,其總經理兼法人代表,則是賀光啟的妻侄劉冠緯。

  據報道,趙怡曾經極力反對呷哺集團對茶米茶的資金支持,甚至将此看成是賀光啟損公肥私,将公司利潤轉移私人公司,枉顧公司本身的利益。甚至有呷哺内部員工猜測,這才是二人決裂的根本原因。

呷哺呷哺關了嗎(呷哺呷哺瞎了)5

▲依托呷哺呷哺快速發展的茶米茶來源:愛上茶米茶

  2020年,疫情爆發以後,趙怡與賀光啟在應對策略上的分歧也露出水面。

  早在呷哺上市之後,還是CFO的趙怡就在積極推動麻辣燙品牌“呷煮呷燙”的孵化。她将其與湊湊、生産複合調味料的食品公司并稱為“呷哺控股後續發展的關鍵支柱”。

  疫情爆發以後,北京餐飲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趙怡等高管把麻辣燙業務當成了企業的“救命稻草”,認為它占地小,價格低,适合外賣,以後甚至可以單獨開店,在疫情中另辟蹊徑。

  但試運行一年後,這一設想最終胎死腹中。據《紅周刊》報道,主要的原因還是,“賀總不重視,不給呷煮呷燙分配更多資源。”

  到2021年3月,餐飲業從疫情中走了出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呷哺的業務卻是“滿紙荒唐”,股價更是從曆史高位一路下跌。

  面對“政出多門”造成的危局,賀光啟開始走向台前,而呷哺的新一輪風暴也即将來臨。

  【重整山河】

  2021年2月,張振緯在酒局上突然對幾位好友說,他決定離開呷哺,“重新做點事情”。

  後來人們知道,1月份,他就向公司高層提交了辭呈。經過賀光啟在内的高管們幾番挽留,4月15日,張振緯還是辭去了“湊湊”的CEO一職,轉行創業。

  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呷哺的股價暴跌14%。

  2020年,在呷哺的業績一片慘淡的背景下,湊湊卻實現了40.4%的營收增長,貢獻了超過三成的營業收入,被業界認為是呷哺的“救命稻草”。

  張振緯的離職,無疑讓呷哺前景變得空前黯淡。

  而就在張振緯去意已決的2021年3月,一塊挂着“光啟公司CEO”招牌的新辦公室出現在呷哺辦公樓三樓的一角。湊湊各部門、各區域負責人也開始向賀光啟直接彙報。

  與此同時,趙怡與回到台前的賀光啟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

  2021年5月,趙怡向呷哺上市公司董事會發出指控,認為上市公司對主要業務運營實體北京呷哺公司監管不足,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和風險,需要予以完善。同時,他還要求上市公司改變北京呷哺公司的董事會、總經理現狀。

  5月20日,趙怡被免去了CEO職位,賀光啟再次出山,兼任公司CEO。風波驟起,但對呷哺來說,管理層各自為政,“左右互搏”的矛盾總算是獲得了解決。

呷哺呷哺關了嗎(呷哺呷哺瞎了)6

▲重新出山的賀光啟,面臨着更嚴峻的挑戰來源:呷哺呷哺2020年年報

  賀光啟說:“我接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做集團資源的整合。”

  賀光啟認為,無論是呷哺呷哺還是湊湊,兩者的前端與業績都還表現不錯,“但是品牌的後台還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間”。

  “打通”湊湊與呷哺呷哺各項資源,将成為賀光啟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而針對一直存在的激勵模式問題,賀光啟也作出承諾,“會向店長開放一些紅利”,大區經理和區域經理也能在業務發展中獲利,“讓他們更好更用心地将門店經營管理好。”

  将大權集于一身的賀光啟,雖有着雄心壯志,但也面臨着更嚴峻的考驗。

  2021年,無疑是餐飲市場發展突飛猛進的春天,而火鍋則一直引領着這個産業發展的生力軍。但火鍋業的龍頭們在這一年卻過得跌跌撞撞。

  呷哺深陷高層内鬥的同時,海底撈也因過度開店而陷入困境,與其同時,巴奴火鍋、九毛九等餐飲巨頭順勢崛起,對原有巨頭的市場地位提出了巨大挑戰。

  危局之中,從着手上市到現在已經磕磕絆絆了十年的呷哺,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無論是趙怡還是張振緯,都是國内一流的管理人才,賀光啟更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在這三人的苦心經營之下,呷哺創造了輝煌,也正是這三人的内鬥,讓呷哺一步步滑入深淵。

  如今正在“重整河山”的呷哺,必須找到一條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一以貫之地走下去,才會有新的希望。

  【參考資料】

  [1]《呷哺呷哺現“中年危機” 罹患大企業病、激勵機制缺失》證券市場紅周刊

  [2]《湊湊餐飲CEO張振緯離職 新創業項目已獲頂級風投1.5億投資》餐企老闆内參

  [3]《呷哺呷哺為何被年輕人抛棄了》财經雜志

  [4]《高管大換血 賀光啟重整呷哺呷哺》北京商報

  [5]《女高管被罷免 董事長身兼數職 呷哺呷哺上演“内鬥大劇”》中國商報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