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靜經的智慧

清靜經的智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15:32:09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1

人生的路上我們急切求取、左顧右盼,争争搶搶的時候,也忙着評判别人。

走着走着,弄丢了自己......

道教《清靜經》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自己的方向,以下是幾則句子: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2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3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4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5

上士無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着之者,不名道德。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6

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着萬物。既着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下附

《清淨經》全文: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7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8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9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10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11

白話簡解:

老君說:大道本來無有形象,但能夠生育天地。本來無有情感,可能夠運轉日月。本來無有名稱可以标記,但是能夠爕理陰陽,生發消長,養成天地間的萬物。如此玄妙,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麼,又怕後人無所适從,就依據天理來推測,起了一個定而不移的名字,叫作“道”。這包羅萬象的道,無微不至,無所不含。也有純潔,也有渾濁,也有動機,也有靜意。不過在它沒發出來的時候,憑俗人的眼光是察不到的。到了生育天地,才知道天能周行不息,地能載物不辭。到了生人的時候,才知道男秉乾道而成,所以為清為動,女秉坤道而成,所以為靜為濁。一切動靜清濁的真理,都是由根本上分賦下來。陰陽相感,真理寓呼其中,自然會生出天地間的萬物。這玄妙無邊的道,就含着清濁動靜。若細心追究,輕清之天還是重濁之地的起源。因為九重宗動天,本系一氣流行而屬于動,卻确為地靜之基。人若是能夠至誠無息地常清常靜,自然連天地都要歸攝到你的本性中。上天所賜給的元神,本來是純潔無染,虛空無礙的。因受到人心的擾亂,而将靈明的元神給蒙蔽了。人降生後的初心,無嗜無欲,也是很安靜的。因漸漸地長大起來,知識漸開,熏陶漸染,有了私欲之念。受到俗情物欲的牽動引誘,便将人心驅使的如失缰之烈馬。如果能夠永久地将一切私欲雜念格除,人心自能平靜不妄動了。心不妄動,再加上清澄的功夫,元神自能灑灑脫脫,虛空寂靜,一點挂礙也沒有了。不用再去造作勉強,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欲決不會再發生出來。貪嗔癡,這三毒就消滅得無蹤了。

能字含有深邃的意思。如其能的時候,則可以一性圓明,複合無極。不能的原因,是因為心中的雜念還沒有澄清,私欲沒有除盡的原故。能夠遣除物欲的人,回光返照,内觀自心,連心也沒有了,那還有什麼欲呢。外觀其形,連形也沒有了。遠觀其天下的物,連物也沒有了。心、形、物既然都沒有了,唯能顯現出來的,隻有自己真空的自性。心、形、物其沒有的原因,是自己一性圓明,超然物外,不為浮俗所擾,明了身心幻境,萬物無常,不被聲色所迷,朗然天真妙意得存。這樣玄之又玄的性理,真是不能一言而盡其意。所說的“三者既無唯見于空”,這個“空”乃是空洞一無所有了。若是能空到極點,無所再空了,所餘者即是一個“無”字,然而這個“無”字,亦應用功夫把它沒有了。到此地步,連這個“無”字的功夫都不應存在。因為有所住,即不為真空,如何能生妙有呢?既然“無”的名字,“無”的功夫都沒有了,這時方算入于清幽長久的安靜。但是寂靜到了極點,亦不知其所寂了。此時的心性,已然離開塵俗的境界。私欲雜念,怎能夠再生起來呢?私欲雜念之心,既然不能再生,這才是真實的清靜。用那真常不變的理,來應付萬事萬物,能夠真實不虛地去做,便能得到萬物的性理。不但是平時如此,即使應于萬事,亦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果能這樣的平靜,自強不息地做下去,便能永處虛空無礙寂然安止的狀态而不妄動了。既然是達到如此的清靜,就可以漸次地步入真道了。既然得入真道的門徑,便可以說是得着真道了。雖如此說,卻毫無所得。還必須普化有情,同登彼岸,方可成為得道。能悟透了這個道理的人,才可以傳布聖人的心法。

老君說:上等的賢人,因他深明大義,故沒有争貪。下等的愚人,因執著己見,不察情理,好起争貪。上等有德的人,做了有功于世有恩于人的事,還不以為是德。下等無德的人,有心積德,做一點有德的事,便要自持有德了。因為他還不明白道德的真義。

不能得悟真道,是因為有貪妄之心,一有了貪妄心,就要驚動那喜動而不喜靜的“識神”。識神被驚 ,心意外馳,便要着于萬物了。既然接觸了萬物,就要生出不想離開而要索取的心。但是天下的事,哪有盡如所願呢?如果求之不得,立刻就是無窮的煩惱。對于萬事萬物,如有求不得的時候,便會生出煩惱的事來,由煩悶惱怒中,便要想入非非,妄念一動,便會給身心增添無窮的憂愁苦惱,便要遭受到許多的污濁恥辱。惹得流浪動蕩,輪回生死,永久沉淪在苦海中,永遠的迷失了真常不朽的道。有悟性的人,自然能從真是永恒的道中體悟到真意。能悟道的人,便能永久歸依清靜。(選自茂田院長《清靜經白話解說》)

清靜經的智慧(道家清靜經中的靜心語句)12

關注“秉璇慢慢說”

日子,

我們邊過,邊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