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很熟悉電腦配件,是不是經常被不同配件詳情頁上密密麻麻的參數描述弄得摸不着頭腦?今天就以顯卡為例,講解一下在購買顯卡的時候哪些需要特别關注,哪些容易忽略。
一款顯卡的強弱,基本上由以下參數/規格所決定:GPU架構、GPU規模、核心頻率、顯存類型/顯存頻率、顯存位寬/帶寬、顯存容量。
進入正題:
1、顯卡架構一項技術,指顯示芯片各種處理單元的組成和工作模式,每一代顯卡架構越新,技術會越成熟,計算能力就越強。顯卡代數有GTX750、GTX970、GTX1060、GTX16系列以及RTX 20等衆多系列。目前RTX圖靈架構為最主流架構,通過深度學習進行優化可實現光追特效,帶來視覺上更好的體驗。
2、核心頻率
指顯示核心的工作頻率,相同核心,頻率越高性能越強,功耗也越高。而平時所說的跑高頻率/超頻,除芯片體質外,顯卡的設計、做工、用料、散熱都會影響。
3、流處理單元
即參數中的CUDA核心,同一代架構理論上數量越多性能越高,顯卡的畫圖能力就越強,速度也越快。
4、顯存類型
顯存是顯卡的關鍵核心部件之一,其優劣和容量大小會直接影響顯卡的最終性能表現。常見顯存類型有GDDR6、GDDR5、GDDR3、HBM、HBM2等等。顯存類型的不同實際就是頻率的差異,等級越高的顯存頻率性能越強。
5、顯存頻率
顯存頻率是指默認情況下,該顯存在顯卡上工作時的頻率,以MHz(兆赫茲)為單位。顯存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着該顯存的速度。顯存頻率相當于汽車的速度,顯存頻率越快,數據傳輸速度就越快。
6、顯存位寬
顯存位寬是顯存在一個時鐘周期内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相同頻率下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顯存位寬相當于馬路,馬路越寬,能夠通過的汽車就越多。
市場上的顯卡顯存位寬主要有128位、192位、256位幾種。
顯卡帶寬的計算公式是:顯存位寬×顯存頻率=顯存帶寬。
7、顯存容量
顯存容量是顯卡上顯存的容量數,決定着顯存臨時存儲數據的多少,類似一個停車場。
市場上的顯卡顯存容量主要有2GB、3GB、4GB、6GB、8GB等等。
如果玩吃雞,建議配備4G等級顯存容量以上顯卡,而如果要上2K分辨率或者144Hz刷新率,對顯卡性能要求就越高,建議不少于6G顯存。
8、顯示接口
常見的顯卡顯示接口有VGA、DVI、HDMI、DP,排序是DP>HDMI>DVI>VGA。VGA接口已被淘汰,DP、HDMI、DVI屬于數字信号,目前以DVI和HDMI為主流顯示接口,而DP規格也開始覆蓋市場。
如何選購一張顯卡?
主要是預算和用途來決定的。辦公、影音可核顯;大型3D等網絡遊戲選主流顯卡(建議16系列以上);對于不差錢的土豪建議直接來兩張2080 T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