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焚書的成語是什麼

焚書的成語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14:46:31

文|陸以外

焚書坑儒的典故,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而聞的通常都是“秦始皇幹的”,而且還會理所當然地以為這兩個動作是同時發生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可見這個詞的誤導性還是蠻強,蠻坑爹的,誇張點說,真是甚于“坑儒”呀。

事實上,焚書比坑儒發生得更早一點,而起意也不來自秦始皇,而是李斯建議的。

約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鹹陽宮設宴,“博士七十人前為壽”,博士七十人上前祝阿秦始皇長壽,博士即飽讀聖賢書的文官。趁着秦始皇興緻頗高,有個叫周青臣的官員錦上添花,狂贊了秦始皇一番,秦皇龍顔大悅。但是有個叫涥于越的有不同看法,他建議秦始皇效仿古時的明君,他們的古時自然是指商朝和周朝啦,效仿他們冊封自己人,比如兄弟子女等各路親戚之類的,讓自己人擁有權力,預防萬一出現外人叛變的時候,有人可以幫忙。他還說“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意思是說,做事情不以史為鑒的,還沒有聽說過能長久的。說完,還于秦始皇跟前順口批評了一下周青臣,說他通過阿谀奉承來掩飾和加重秦始皇的過錯,不是什麼忠臣。秦始皇将涥于越的建議跟群臣說了,讓他們好好讨論一番。于是,李斯李大人就給出了那個“流傳千古”的建議,“焚書”。看看他怎麼說的:

“五帝不相複,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并争,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吏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息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洋洋曬曬一段,他的意思大概是四個:

首先,貶低古人,認為他們沒什麼值得可效仿的。

其次,委婉地贊了一下現行大統一的制度,認為要學就應該學現在。

然後,他認為以前之所以不能大統一,是因為沒有人能統一号令,諸侯并立,你有你的說辭,我有我的看法,各自為政,各有想法,這樣下去,陛下的聖威肯定受損呀,諸如此類。

最後,他就建議了,應該控制士大夫以下的人不準他們讀跟秦朝沒關的史書,應該把那些書都燒掉,不準百姓以古論今,不準他們讀禁書,他還為這個行動制定了各種法令,違反的話,重則誅族判死,輕則在臉上刻字流放,雲雲。

李斯大人真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鑒呀。不過,諷刺歸諷刺,當時李斯建議中的“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即醫藥和種植等技術一類的書不用燒,還是有其值得肯定之處的。

對于李斯的這個建議,秦始皇采納了。這就是“焚書”。但當時是沒有坑儒的,不存在的。

那麼坑儒又是怎麼發生的呢?是在大概“焚書”的一年後吧,有個叫盧生的方士,他原本奉了秦始皇的命,幫他到處去找“真人”,即神仙。但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心裡怕呀,加上看不慣秦始皇的種種“暴行”,比如動不動一殺就殺幾人的行為。他就和同伴商量着要不逃跑算了,後來就真的跑了。盧生等人跑了之後,秦始皇很氣呀,說是,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竟然诽謗我,還跑了。于是,秦始皇就将這股氣撒在了儒生們的頭上,對了,這個儒生還不隻是指讀書人,應該還包含方士的,認為是他們在妖言惑衆,即叫吏官們去審問他們,儒生們當然覺得很冤枉呀,大家互相檢舉。秦始皇為了“以正視聽”,他親自動手,挑選出了所謂違反禁令的儒生,有460多人,在鹹陽把他們放一起坑殺了。并告知天下。這就是所謂的“坑儒”,是為了殺一儆百的。

“焚書”和“坑儒”,分屬兩件事情,時間上也相隔約莫一年,發生的緣由也不盡相同,而起意的人也不同,但因為“焚書坑儒”這個詞語的存在,不但把這兩個事件混為了一談,還把所有責任都放到了秦始皇的頭上,實在是不夠嚴謹和有失公允。

焚書的成語是什麼(焚書和坑儒并不是一起發生的)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