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李雲 排版:peki 責編:蕉 審核:李雲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圖片來源網絡
是不是覺得很常見?好像就是自己的鼻子對不對?
因為這個疾病真的很常見,診斷是非常明确的——脂溢性皮炎。
那它的發病機制是什麼呢?
目前尚不清楚其具體的病因。脂溢性皮炎和痤瘡不一樣,并不是一種皮脂腺疾病,且患者的皮脂排洩速率也沒有加快。
但盡管如此,皮脂腺似乎和脂溢性皮炎還是密不可分,因為病變基本上都好發于皮脂腺數量較多以及皮脂腺較大的部位,比如鼻翼兩側、眉毛、外耳道、頭皮等部位。
Q&A
那脂溢性皮炎一定是見于油性皮膚嗎,就是油性皮膚的專利嗎?
答:答案是否定的,其實不少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往往表現為皮膚幹燥、脫屑等。
那究竟皮脂腺到底在脂溢性皮炎的發病中幹了些啥事呢?
答:有學者推測可能是皮脂腺為馬拉色菌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而發揮作用。
那脂溢性皮炎,需要檢測馬拉色菌嗎?
答: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馬拉色菌本就是一種嗜脂性(靠皮脂為生)的微生物,是正常皮膚菌群的組成部分。
然鵝,支持馬拉色菌參與脂溢性皮炎病因的直接證據是很有限的,現有研究也并未證實受累個體中皮膚的馬拉色菌密度更高,也未證實馬拉色菌的皮膚定植強度與脂溢性皮炎的嚴重程度相關。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支持馬拉色菌在脂溢性皮炎中發揮一定作用,可能是由于觀察到大多數治療有效的藥物具有抗真菌活性。
又一次的然鵝,根據一些研究結果表明:未能證實外用酮康唑治療後馬拉色菌定植減少,因此之所以有效,有可能是利用抗真菌藥物的非特異性抗炎症作用。
算了,已經繞暈,智商要報警了,不說這個鼻子溝溝到底怎麼紅的,我們就說怎麼讓它能夠不紅。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主要有三點:抗炎、抗真菌和角質剝脫。
一、抗炎症
1.外用激素藥物,一般選擇弱效的外用激素藥膏,例如:氫化可的松、地奈德,直至症狀改善,然後慢慢減量維持,估計一談激素,很多人頭就甩得像蘿蔔一樣,其實任何藥物都存在一定的風險,隻要規範使用激素藥物還是比較安全的。
2.如果确實很抵觸激素藥物,也可以選擇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比如說0.03%他克莫司和0.1%吡美莫司,每天晚上使用一次,剛開始使用可能會有輕微的刺激和灼熱,一般連續使用3-5天以後基本上都能夠耐受。
二、抗真菌
1.2%酮康唑乳膏或者其他唑類藥物,每日1-2次。
2.二硫化硒洗劑或者酮康唑洗劑,每周使用2-3次。
3.1%環吡酮乳膏,每天1-2次。
4.對于比較重的或者比較難治的,可以口服抗真菌藥物,伊曲康唑(建議醫生指導下用藥)。
三、角質剝離
水楊酸,每天一次或者隔天一次,直到局部的症狀緩解,随後每周2-3次進行維持治療。
PS:除了上述這些藥物以外,甲硝唑凝膠(每天兩次,持續8周)也是有效的。
對于難治性脂溢性皮炎并同時伴有明顯皮脂溢出的患者,也可以考慮低劑量(0.1-0.3mg/kg/d)口服異維a酸軟膠囊,因其有明确的緻畸作用,所以用藥期間以及停藥一個月内一定要嚴格避孕,而且需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脂溢性皮炎通常始于青春期和成年期,并且在一生中具有複發緩解相交替的過程。即使在治療成功後,複發也很常見,所以後續的維持治療是非常關鍵的。
脂溢性皮炎可以使用護膚産品嗎?
當然是可以的,而且更應該注重護膚,因為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本身就存在面部炎症,再加之可能之前也有濫用或者不規範使用護膚品的經曆,導緻皮膚屏障受損,所以患者常有皮膚緊繃、幹燥等敏感性皮膚的主觀症狀。
該如何護膚呢?
1. 清潔:選擇溫和的潔面産品,實在不知道怎麼選,可以用溫水潔面,面部清洗時動作要輕柔,就像對待自己的初戀一樣。
2. 保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用不同的保濕産品,不管是保濕乳液還是保濕霜劑,隻要能夠達到保濕的目的,使用以後感覺皮膚比較舒适即可。
3. 防曬:遵循abc原則,a就是最好的防曬,也就是不被曬到,b就是遮擋防曬,比如說戴帽子或者打遮陽傘,c就是塗抹防曬霜。
其實UVA和UVB抑制馬拉色菌種的生長并導緻夏季症狀改善(脂溢性皮炎往往在寒冷幹燥的冬季加重),所以适度曬太陽對于脂溢性皮炎也是有好處的,但一不注意就曬黑了或者曬傷了。
封面圖源:創可貼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19年10月21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