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對于中國人來說已經成為習慣,憑借着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和地大物博的獨特地理生态,勤勞聰慧的中國人民創造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驚蟄迎春,萬物複蘇』總是代表着希望,舉目世界“春”之一字都傳遞着歡快、輕松、溫暖、生動的情感,但是大家知道嗎,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國家都有春季哦~這就要從四季劃分的标準談起啦!
【全球如何劃分四季?】
根據全球各地區接受太陽光熱的不同,人們劃分除了地理上的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但不是所有地區一年之中都可以劃分四季的:寒帶地區終年嚴寒,從無酷暑;熱帶地區則全年炎熱,沒有春秋,更沒有冬季;隻有溫帶地區才能劃分出春夏秋冬四季!然而即便是同屬于溫帶,對于春季的劃分标準也是不完全一緻的。
【不同地區的四季劃分标準】
四季劃分标準并不是以中國的四季為主,而是因事、因地而分别。
西方的四季劃分,較多地側重于氣候方面,他們把二分二至看作四季的起點。這樣的四季比我國的天文四季各推遲一個半月。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曆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以此為依據進行農業活動,有助于利用最佳農時獲得最合宜的勞動收獲。
但畢竟我國國土廣闊,存在不同的氣候區和溫度帶,各個地區進入春季的時間實際上還是相差甚遠,比如1-3月長江以南已經是春暖花開、春意融融,然而東北地區卻仍處在嚴寒之中,絲毫沒有一絲春天的氣息。基于這一漏洞,為了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節奏相吻合,氣象部門便采取了候溫劃分四季法。
【候溫劃分四季法】候溫法是張寶堃先生于1934年提出來的,至今仍在氣象業務中使用。
我國古代将5天稱為一候,候溫即5天的平均溫度。但在氣候季節劃分中,不是固定的5天,而是采用5天滑動平均值,即以當天及前4天為一組計算平均值。
根據《氣候季節劃分》,日平均氣溫或滑動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為【春季】,大于等于22℃為【夏季】,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為【秋季】,小于10℃為【冬季】,使季節的劃分更加科學合理。
即将進入3月,首都北京即将進入楊柳抽條、靜待花苞之際,春光已經依稀可見,希望這個春天疫情可以盡快消散,我們一起度過一個明媚的國風好時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