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2 18:12:57

本 期 導 讀

歲時民俗講究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在輕松、易行的民俗習慣中實現養生、防病。掰指頭數一數,一年中的歲時民俗都有哪些呢?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哪些民俗可以養生)1

民俗就是民間的風俗、習慣,具有「人相習,代相傳」的特點,往往以循例從衆的形式,對大衆形成一種柔性約束。就像魚在水中,生活中的人很少能離開民間風俗習慣的。

歲時風俗中,真的有不少是人們從保障身體健康的實用目的出發而形成的。這一節,我們聊聊與中醫養生内容有關的歲時、節令。

第一,除夕燃爆竹

這個風俗從哪裡來的?

大年初一,舊稱「元旦」。辛亥革命後推行西曆,才正式定名為「春節」。在古老傳說中,有一種叫「年」的怪獸,特别能睡,一年睡足364天,到了除夕夜就出來找東西吃,人與畜都不放過。

人們把竹子燒得噼裡啪啦響,就能吓跑「年」這種怪獸。爆竹的名号,就是這麼來的。放爆竹,立意就是驅邪逐妖,祈求人畜平安,一年順利。

王安石作《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哪些民俗可以養生)2

第二,過年喝屠蘇酒

屠蘇酒,又名歲酒,一般是除夕進飲,也可以外延為過年時節喝。

為什麼叫「屠蘇酒」?屠,就是割;蘇,就是藥草。采了藥草來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蘇酒」了。

它裡面有白術、桂枝、防風、花椒、附子、大黃等中藥,入酒浸制而成。作用是益氣散寒、活血行氣,避除疫疠之邪。由于性溫熱,喝完可以感到新春的溫暖和愉悅,近似于「春風送暖」了。

但喝屠蘇酒有個特殊的規矩: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年齡較長的在後,逐個飲少許。

屠蘇的飲酒次序為什麼别開生面?有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哪些民俗可以養生)3

第三,元宵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遊百病」「散百病」,或「度厄」,是北方的傳統民俗。據《帝京歲時紀勝》記述:「元夕婦女群遊,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一般在正月十五或十六日進行。

這天婦女們穿着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午夜才歸。

以前的女性長年被困繞在家務中,難得有機會出遊。借此風俗遊樂,促進心身放松。

第四,立春吃春盤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所以立春很為老百姓重視。立春之日有食春餅與生菜的風俗。餅與生菜以盤裝上,就稱為「春盤」。

杜甫有《立春》詩有:「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也有兼吃水紅蘿蔔,說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的意思。

而多色多樣的「春卷」就是由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

春盤有時也叫「五辛盤」。為什麼叫五辛盤?因為新年的「新」,與辛辣的「辛」同音,取諧音,取迎新(辛)之意。

五辛盤中盛有五種辛葷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油菜、香菜等,是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驅除舊年陳氣、發五髒之生氣用的。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哪些民俗可以養生)4

第五,注夏

春去夏來,下一個我們講夏疰(zhù)。夏疰,或叫「注夏」(部分人一到夏天即便無病也容易疲乏)。

這個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在夏令發病,所以得這個名。好發于幼弱兒童,發病原因一般是由于體質嬌嫩、脾胃虛弱或陰氣不足,在夏季炎熱的環境中,不耐溫熱、濕熱之氣而緻。

其中「脾胃虛弱型」,多見肢體無力、困重、胸悶、懶于說話、納呆、大便爛,舌苔膩。假如遷延日久,患兒下肢也逐漸痿軟無力,又稱「夏痿」, 适合的中成藥是參苓白術散

夏疰還有更常見的「暑傷氣津型」,多見身熱午後略增、後期身熱稽留不退、口渴喜飲、消瘦、肢體疲乏、精神萎糜。這形類于現在所說的小兒夏季熱,如果用方,該是王氏清暑益氣湯比較接近。

第六,端午節的艾草、菖蒲、雄黃酒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又叫端陽、中天節、龍舟節。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龍升天」的日子。就如《易經·乾卦》的九五爻爻辭所說「飛龍在天」,寓意大吉。

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廣東人将端午期間下的雨水稱為「龍舟水」,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後因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也将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如果從氣候環境而論,夏季蚊蠅以及病原微生物孳生,瘟疫容易流行。所以,又有人把端午這個月視為「忌月」,百事多禁忌,是衛生民俗較多的「衛生節」。

這天,民間風俗以艾和菖蒲插戶,飲菖蒲雄黃酒。小孩身上佩香囊(叫「辟邪袋」),塗雄黃酒,拴五彩線,還有煙熏除害蟲及各種驅五毒等。

最常用的艾葉性溫,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産生的奇特芳香具純陽之性,通十二經,有通陽、行氣血、逐濕寒、芳香辟穢等功效。

菖蒲辛溫,它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具有豁痰開竅、芳香化濕、辟穢之效,清芬之氣也能助人振奮精神。

我國大江南北乃至于東南亞一帶,都興懸艾挂菖蒲的習俗。《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形),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有的地區将艾葉剪成虎形戴在頭上,俗稱「艾虎蒲劍」或「蒲龍艾虎」,反映了驅惡辟邪的民俗文化心理。

還有将菖蒲、艾葉等香草放入鍋内煮水,成「香湯」以沐浴的習俗,以求避災祛邪。也有薰蒼術、白芷,以辟溫疫。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哪些民俗可以養生)5

端午還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一般飲用的雄黃酒,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研磨成粉末的微量雄黃而成。

雄黃有毒,老百姓認為雄黃可以「以毒攻毒」,但注意:古人有主張「内服當慎重」。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吃粽子的習俗是國人皆知的,一般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在古代倒沒有賦予太多的醫學意義。

第七,三伏天治冬病

夏至之後進入三伏,「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氣溫過高,人的活動應該有所減少,飲食宜清淡。(大熱天如果服參茸等補品,往往容易「上火」,這方面得注意。)

但有一些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這一類,容易秋冬發作的,多半偏寒性的病,有「冬病夏治」的方法。比如天灸,在這時預先施行治療,以預防冬季老毛病發作。

冬天加重的病,基本是陽虛的病變,陽虛的病變在三伏天應該是最輕的,這個時候給他用補陽的方式,最符合經濟學原則。

第八,重陽登高

夏去秋來,就到重陽登高了。

重陽是農曆九月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之極,九九相重,稱「重陽」或「重九」。

重陽節也有特殊的習俗。《齊人月令》記載:「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

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重陽要登高,又稱「登高節」。據說登高是為避瘟疫,而佩插吳茱萸,因它有濃烈辛香味,古代之說是有辟惡氣,禦初寒,祛邪防病的功效。

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第九,立冬掃疥

秋去冬來到立冬。立冬,江浙地區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叫做「掃疥(jie,螨蟲)」,以驅病患。

第十,冬至進補

以前北方不少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現代因為以狗為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吃狗肉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防病治療養生知識(哪些民俗可以養生)6

第十一,臘月蒸臘米

下來是臘月,就是農曆十二月。以前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所以叫臘月。

其中蒸臘米的習俗與醫學有些關聯。大寒時節,家家戶戶會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淨蒸透,之後鋪攤在蘆席上。等冷透後曬幹,裝進幹淨的瓷缸内儲存, 藏于幹燥之處,可至數十年不壞。

夏天吃這種米可以免瀉痢。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用蒸臘米煮食,對脾胃有益。

第十二,年前掃塵

臘月二十四,是「掃塵日」。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揚塵、清洗。

雖然說「二十四,掃塵日」,不少地區實際上每年從祭竈(農曆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

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又因「塵」與陳舊的「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

不難看出,歲時風俗,是人們順應自然規律而生息的行為,大部分是在争取生存、希望吉利平安、興旺發達的前提下進行的。

其中保障人身健康、消災免病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而民俗的演變過程,大多是與中醫藥文化齊頭并進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