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溫動物(冷血動物)需要依賴冬眠過冬,它們體内缺乏調節體溫的功能,無法讓身體在嚴寒中保持活力,常見的有蛇,青蛙,蜥蜴,蝸牛,鳄魚等等。而恒溫動物(溫血動物)通常是不需要冬眠的,當然,也有少數哺乳動物是例外。
熊科動物作為大型哺乳動物,大部分熊也是依靠冬眠來度過漫長的冬季,據科學研究,熊類的冬眠狀态非常的有趣。比如在黑熊冬眠時,可以不進食、不飲水、不排尿、不排便。期間熊的體溫會下降約4度,降到32-33℃左右,它的心跳速率會減緩75%;但在有外界幹擾時可以随時醒來。甚至有的熊還在冬眠期間撫育後代。所以科學界也有人認為熊這種食肉動物不是真正意義的冬眠,更像是冬睡。
缺乏食物是熊科動物冬眠的主因,無論黑熊,棕熊或者是北極熊,都要攝入大量的食物保持身體正常代謝。熊的體型很大,但捕食能力卻有限,嚴格意義上來說,熊屬于雜食性動物,在它的食譜中,素食還是占到很大的比例,而冬季是植物凋零的季節,小型齧齒類動物也都躲進了洞穴過冬,而魚類也不會靠近淺水了,肉類食品同樣大為減少,于是,熊的食物來源出現了危機,在嚴寒中四處覓食會消耗它非常多的體力,很可能得到的食物熱量還不足以補充失去的熱量,所以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采取了以睡覺的方式來保存體力;
到了秋天,熊會大量進食,每天會用20個小時不停地吃東西,不停地貯藏着營養。據相關數據,他們在儲存能量期間,每周的體重可以增加20多斤,其中很大的成分都是脂肪。等它們把身體養得胖胖的了,就說明他們已經攝取到了足夠的能量,這時它們就會找到隐蔽的洞穴,安穩地開始冬眠了。當他們在春天蘇醒的時候,他們的體重會比冬眠前減輕30%到40%,由此可以看出,囤積的脂肪大部分用于了冬眠的新陳代謝,如果沒有努力長胖,它們根本無法在冬眠中存活下來
進入冬眠後,其能量來源将由外部食物補給轉換為體内的脂肪。這是一種燃燒脂肪的化學活動,野外生物學家湯姆伊凡斯的研究顯示,這種轉變過程十分劇烈。在脂肪燃燒時,新陳代謝會産生毒素。但在冬眠時,熊體内的細胞會将這些毒素分解為無害的物質,并重新循環利用;這種生化作用也讓熊可以回收體内的水分,所以在冬眠時熊不需要喝水和排尿。
而在某些比較溫暖的冬季,食物比較充足的情況下,許多熊就不會冬眠了,反而會整個冬天都狩獵。
大熊貓作為熊科的一員,是不進行冬眠的。主要是因為大熊貓的主食主要轉化為竹子,竹子的耐寒性很強,即使冬季也不會造成食物的缺乏,而大熊貓雖然對竹子的營養消化率僅為17%,但其每日會食用10-20千克的竹子,大熊貓的活動力很低,給人懶洋洋的感覺,所以可以維持較低的新陳代謝,通過大量的進食和較低的代謝,大熊貓就可以以保持身體的活力,抵禦寒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