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盤踞于此。
經年累月地風化、流水切割、重力坍塌,如同能工巧匠的刻刀,從張家界的山水中,雕刻出無數石林奇峰、峽谷溶洞。因此,這裡被稱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和“中國山水畫的原本”。
在漫長歲月裡,由于交通不便,張家界的風景一直不為外人所知。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第一家國家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産名錄等花落張家界,這裡才一舉成名天下知。
三十年來,旅遊逐漸成為張家界的名片和支柱産業,還誕生了我國山水第一股“張家界”,這也是張家界市目前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但跟工業相比,旅遊業是“脆弱”的。8月25日,張家界迎來重啟。從長遠看,沖出風景的限制,無論是對張家界這座城市,還是“張家界”這家公司,都極為重要。
01 旅遊立市在我國衆多旅遊景點中,張家界屬于“老天爺賞飯吃”的典型代表。
跟黃山、華山、泰山等山嶽型景點相比,張家界沒有那麼多古往今來的名人騷客背書,也沒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加持,曾經交通還很閉塞。
張家界處于武陵山脈腹地,是湖南、湖北、重慶和貴州四省交界處,山勢險峻,多深谷溝壑、奇山異峰。在物質水平有限、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外人較難抵達,張家界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改革開放之前,還隻是個國營林場。
很長時間内,這樣的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張家界的經濟發展。曾經,張家界“四個區縣,一個國貧,三個省貧”。
好在,張家界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自然風光夠美、夠震撼。1982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國家森林公園,也成為張家界這座城市的轉折點。
1988年,張家界的武陵源風景區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張家界從事旅遊行業多年的程其告訴市界,從這時候開始,張家界的旅遊才快速發展起來。
張家界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原來叫“大庸市”,“庸人自擾”的成語就出自這裡。1994年,“大庸市”改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因此成為我國唯一一座以旅遊立市的城市。
此後,張家界的旅遊産業就開始快速發展,并逐步成為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最強動力。
1989年,張家界旅遊接待人數為56.5萬人次,2019年這一數據到了8049.3萬人次,30年間翻了140倍。
1992年,武陵源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名錄”,張家界漸漸在國際上有了聲譽。慕名來張家界旅遊的,不僅有國内遊客,還有國外遊客,其中尤以韓國遊客居多。
2001年,張家界舉辦了國際森林保護節,韓國觀光公社(韓國政府為推介本國旅遊設置的官方機構)社長趙洪奎前來參加。張家界的山水“俘獲”了趙洪奎,他回國之後就積極宣傳張家界,再加上韓國人本來就愛爬山,于是張家界就成了韓國人最憧憬的旅遊景點之一。
據《潇湘晨報》報道,2018年到張家界接待入境團隊遊客52萬人次,其中27萬人次來自韓國。
遊客增多,自然會帶來旅遊收入的增加。1989年,張家界市旅遊收入隻有0.25億元,而2019年就到了906億元,是30年前的362倍。
張家界的産業結構變化,更能反映旅遊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意義。
1989年,包括旅遊在内的第三産業産值,占當地總産值的35%;到了2019年,這個數據增長到了73%。
雖然旅遊在張家界經濟發展中承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張家界的旅遊行業發展相對粗放,而且旅遊之外的其他産業基礎薄弱。
整個張家界市可以說是,成也風景,困也風景。這點,從當地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張家界的經營上有所體現。
02 脆弱的旅遊業從大的産業結構看,張家界經濟對包括旅遊在内的服務業依賴過重。
2020年,在旅遊行業整體遭受打擊的情況下,張家界第三産業仍占GDP的70%左右,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各占15%左右。
然而,跟工業相比,旅遊業更“脆弱”。張家界這種依賴自然風光而興的旅遊産業,更受環境承載能力的制約。簡言之,人少了,就賺不到錢;人多了、開發多了,又可能會破壞賴以維生的環境。
如今,疫情的反複,更加凸顯了旅遊行業的脆弱性。
張家界旅遊行業本身也存在經營相對粗放的問題。張家界政府網站一篇文章的數據顯示,2015年,張家界接待遊客每人次消費約760元。
這些消費以旅遊剛性消費為主,休閑娛樂和旅遊購物消費占旅遊全部消費的比重僅為11.7%和18.6%。
和旅遊城市三亞做個對比,可以看出差距。2019年,張家界接待遊客每人次消費約1126元,三亞則為2638元,相當于張家界的兩倍有餘。
張家界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張家界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股票名稱:張家界,以下簡稱:張旅集團),同樣因旅遊而生,近幾年也因原有旅遊資源老化等問題,面臨着業績下滑的困境。
張旅集團成立于1992年,現在的控股股東是國有獨資企業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1996年,張旅集團在深交所上市,是我國第一家上市的旅遊類企業,因此被稱為“中國山水第一股”。
頂着這個身份上市,張旅集團剛開始也有着在旅遊行業做大做強的宏圖壯志:三年成為一個現代化跨國旅遊企業。
可惜,上市之後公司,業績下滑,虧損嚴重,隻能不斷重組。上市後的10年,張旅集團實控人發生多次變更,公司業務也跟着變來變去,“山水第一股”在不同實控人操作下,幹過金融、房地産、證券等多個行業。
2007年,張旅集團得到了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公司重回正軌。剛開始,張旅集團除了張家界,還運營湘西多個旅遊景點,2007年後,公司逐漸轉讓了其他景點業務,重新把重點放在張家界。
張旅集團十年折騰,張家界的許多景點已經旁落他家。2010年,控股股東張家界市經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将景區環保客運業務并入張旅集團。
2020年11月以前,張家界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區門票和環保客運都是綁在同一張門票上,遊客隻要到武陵源風景區就必須為環保客運買單,可以說環保客運對張旅集團來說,是一個壟斷性極強的美差。
有了環保客運的業績支撐,并入當年,公司營收大漲316%。其中,環保客運業務收入就達2.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四分之三。此後,張旅集團營收、淨利潤得以快速增長。
不過,張旅集團的“好日子”沒過幾年,到2016年公司業績又開始下滑。2020年遇到疫情打擊,更是虧損近億元。
有着絕佳風景資源的張旅集團,怎麼就不香了呢?
03 沖出風景張旅集團的主營業務包括環保客運、楊家界索道、旅行社業務等。其中,環保客運一直是公司規模最大的業務。
原本,環保客運包括武陵源景區門票和客運兩部分,近年來,武陵源景區門票一直優惠不斷。2019年,張家界老人免費政策從70歲改到65歲,兒童免票則從身高1.2米以下調整為年齡14歲以下,景區由此吸引了更多免費客源,環保客運的營收受到影響。
為了減輕門票免費帶來的沖擊,2020年11月,張旅集團開始把客運和武陵源景區門票分開運營。
除了環保客運這個“美差”受門票優惠影響收入下滑外,2016年開始,張旅集團其他業務基本都開始下滑,其中下滑最快的當數旅行社業務。
落地散拼團門市部的取消,是導緻張旅集團旅行社業務下滑的重要原因。落地散拼團,就是遊客落地之後,旅行社把散客拼成旅行團,這個過程往往亂象叢生遊客很容易上當。
程其告訴市界,張旅集團很多門市部不是直營,而是承包給第三方公司,導緻市場更混亂。
社交網站上,關于張家界旅遊吐槽最多的,也是這種落地拼團,許多遊客分享自己被騙加入旅遊團或者被強制消費的經曆。
為了整頓旅遊行業,2018年張家界政府開始推行“鐵腕治旅”行動,專門整治落地散拼,張旅集團旅行社業務自然受到影響。
至于楊家界索道和寶峰湖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在張家界衆多景點中競争力不夠強。天子山索道、百龍天梯和玻璃棧道等很多熱門景點,都由其他公司開發運營。
對于張旅集團而言,在原有的風景型旅行資源之外,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已至關重要。大庸古城,是公司最寄予厚望的項目。
這個2016年開始的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0億元。從公司目前披露的資料看,大庸古城是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古城文旅綜合體。
除了常規的商業街等古城遊玩項目,這裡還有核心項目——《遇見大庸》體驗劇。這個體驗劇和其他表演的不同之處在于,演出采用的是移動式沉浸觀演騎乘裝置,座椅可實現360度旋轉,從而達到全方位、沉浸式演出體驗。
按照最初計劃,大庸古城的開業時間原本定在2018年下半年,但由于種種原因直到2020年底也沒正式開業。
公司在2020年年報中寫道,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集中資源打造大庸古城核心項目《遇見大庸》,保證大庸古城項目年内開業。
今年6月,《遇見大庸》開始試演,7月就遇到疫情再次打擊。原有景點的逐漸老化,新的古城項目前途也不明朗,張旅集團再次迎來重大考驗。
世界絕版的自然風光,是張家界發展過程中的一張“王牌”。但如果隻有旅遊,或是旅遊發展相對粗放,張家界必将被“困”在風景之中。
無論從當下還是長遠看,沖出風景,沖出脆弱的旅遊業,對張家界而言都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張家界旅遊産業轉型的初始條件及對轉型的影響》,麻學鋒
《張家界城鎮化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湖南省政府網站
(作者丨齊敏倩,編輯丨劉肖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