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高校對國産博士(土博)的“歧視”政策有哪些?在這些回答裡,我們不難發現國産博士的艱難之處:來自官方政策、國内高校的層層“壓力”,讓無數國産博士們圈地為牢。
1.“國産博士”歧視鍊由上到下開始
知乎網友賤賤:高校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歧視“本土”博士。
歧視是從上到底開始的。
比如,官方發話要3年以上海外經曆才可以申請XXXX,看起來隻是一個部委的文件,那下面各省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局)為了滿足這個,那所有文件當然也就有這一條“X年以上海外經曆”(X≥3,下級要求必然是上級的父集),中央和地方都這樣了,那學校不得出去争帽子、拿項目?
為了去争帽子、拿項目,那自然是按國家和地方的标準來準備。
你如果以為高校要什麼3年以上海外是為了提升隊伍那真是想多了,
他提升隊伍沒必要不給土鼈活路,
完完全全就是為了國家和地方的項目和帽子做前置條件...
2.海外博士與本土博士的利益差異有多大?
知乎匿名網友:本土博士給學校貢獻8篇SCI才能正入職。
我們學院本校博士留校,要先讀師資博士後,還至少要求博士期間發6篇SCI才行(博士畢業最低要求2篇SCI)。
博士後結束(2年)後,拿到青年基金,至少2篇SCI,才能正式入職。擇優進副教授。(相當于給學校貢獻了8篇SCI,才能正入職)
海外博士後,5篇SCI就能直接引進,博士後讀了幾年也不管,直接副教授,安家費是國内博士後10倍。(相當于一篇SCI也沒給學校貢獻過,直接副教授。平均文章數/年也可能還不如本校博士)
還有知乎匿名網友稱: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自從X人計劃,四青等政策出台以來,施一公,饒毅等人歸國後,在生命科學領域确實推動了中國高水平論文的發表,我還在本科時,國外博士回來,立馬就給副教授甚至教授,本土培養的博士就講師做起。
馬太效應明顯,海歸利用科研啟動經費招兵買馬擴建實驗室,講師隻能講講課,做下幾萬塊的實驗還得當光杆司令。你說同樣是博士,氣不氣人,并且國外的平台和科研環境确實比國内好,起碼幹個幾年,高分文章多多少少還是有的,再看看土撥鼠,灌水都費勁。
3.普通本土應屆博士如何找高校教職?
面對國産博士們艱難的現狀,小木蟲網友carafu給出了幾點建議,這裡整理總結後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求職未果的博士們一個好的參考思路。
Q:1、出國博後or國内博後or教職占坑?
A:出國做博後面臨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在沒有頂尖論文、又沒有大牛老闆的情況下,發給大牛的申請極其容易石沉大海。
就算去了大牛組,幾年後沒有一篇一作的人也大有人在。與其執着去國外,倒不如回國,近幾年國内博後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博後年薪超過教授的大有人在。
Q:2. 985“非升即走”要前途還是普通一本要待遇?
A:衆所周知,現在的985和大部分211都是非升即走、3 3之類的體制,進去無職稱,3年考核期。
對于那些有上進心的人是個好選擇,但如果不願意面臨那麼大的壓力,可以試試排名相對沒那麼靠前的高校。
這類學校無論是應聘還是工作,競争壓力都相對較小,而且可以論文獎勵較高,一篇一區大幾萬,想想就爽。
Q:3. 哪些學校更适合自己?
A:一,看看該學科在學校中的地位,有些學校雖然排名不靠前,但是可能在學科上有國重學科、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之類的,好歹也算抱一條大腿。
還有就是看它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條件。總結起來一句話,給錢多、有前途、受重視、有自由,就是好去處。
Q:4. 新進博士的待遇?
A:這個也是有一些共性的。當然我僅能以我關注的排名100名左右及更低的高校為例,難免以偏蓋全,若出入較大,還請諒解。
房子:首先會有安家費(或住房補貼),通常是10-30萬吧,這裡有個大坑,就是叫住房補貼的,大多是分年發放,比如30萬分6年~入職前一定要問清;也有高校可以給交30%首付的,但是限定面積;也有學校提高集資建房的;有高校可以提供租房補貼或周轉性住房,但是大多數要麼很破要麼入職後發現沒房。
職稱:基本都會給副教授待遇,注意不是副教授,你可以要講師,也可以在入職有了新文章後加上博士期間的論文直接評副教授。
聘期:聘期基本都是8年制,這個很統一;如果聘期内離校或是考核不合格,要把吃進來的錢全部加量吐出去。
啟動經費:大部分高校的啟動經費都非常低,隻給幾萬的也大有人在,20-30萬算是非常高了。
配偶随調:這個需要配偶有全日制碩士以上學曆,基本也隻能給人事代理。本科學曆就不用想了,根本不可能。
Q:5. 面試内容有哪些?
A:這個簡單,基本就兩種情況。學術報告和試講。學術報告就是講一下博士研究内容,試講大多也很簡單,講一些專業基礎課就可以。這個是面試最擔心,但實際上是最不用擔心的階段。
Q:6. 應聘的競争力包括哪些?
A:這個就是綜合性的,主要包括論文、畢業學校、出國經曆、博後經曆、研究方向等。論文是應聘中的壓倒性力量。篇數多,影響因子高,什麼都不怕。畢業學校。基本隻看博士畢業學校,本科可能會無所謂,但不是重點。
Q:7. 競聘的都有什麼人?
A:同我競争的,基本都是排名靠前的985,也會偶爾遇到清北的和海外名校博士或博後。但是之後發現,他們也沒有那麼可怕,他們來這種學校應聘的,文章都發的一般,綜合競争力來講,我甚至還能占優一些。所以遇到這些人不要害怕,相信自己。
Q:8. 找工作要注意哪些坑?
A:反正是不能光聽學校聽牛,寫到合同上的才是實事。像住房補貼不是一次性發放、副教授待遇不是副教授、安家費是稅前不是稅後、學校給的待遇裡包含的省市級補貼、違約金,等等等等,處處都是坑。我已經算是三思而行,還是擔心以後掉進坑裡。
來源:知乎、小木蟲、中洪博元醫學實驗幫、科研菌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