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去過四川,才能體會熊貓與四川人在精神深層的串聯。
四川人仿佛找到了打入熊貓内部的塵世路徑,用一縷陽光照亮了它們的心扉,又用一套盔甲,解決了不同生物間的有效融合。
那裡的“熊貓”帶有明顯的抽象意義,樸實的眼神,卻像山洞中的那抹幽綠,令人不寒而栗,狹長的四肢延伸出了強行的善意,彎腰是爹,低頭是爺。
他們享有秦嶺山澗的結社自由,是卧龍山的不明分子,如果不是一口地道的川音暴露了身份,人們也很難識别其中的玄機。
這些詭異的圖片如果傳之大洋彼岸,很快便能解惑“熊貓是如何從瀕危變成易危的?”,“都是四川人扮的!”
“本來要去看熊貓,結果看到了幾名工作人員在玩cosplay,在盼盼們的栖息地裡沖我咧嘴,我至今能回憶起他們潔白的門齒上,閃耀着‘請相信我就是’的光芒。”
“我見過用哈士奇扮狼的,用松獅扮獅子的,但直接上人扮熊貓,還是讓人猝不及防,他們的眼神不容置疑,反倒是真熊貓對此非常淡定,看上去非常踏實。”
據了解,在一些熊貓保護基地中,工作人員裝扮熊貓并非個例,他們為了接觸熊貓掩蓋人類的真實身份,減少距離感,穿上了特制的熊貓裝,“據說能讓熊貓賓至如歸”。
不是每個四川人都見過熊貓,也不是每隻熊貓都被熊貓人如此關懷過。
有工作人員表示,有的熊貓頭回遭遇熊貓人,也很詫異,剛喝完牛奶,嘴角還帶着初乳的浮沫,一個個逐漸破裂,能感受到它們内心的波動。
“但後來它們就習慣了,也理解了文明的不同,會衍生出生物的多元,我們隻是會給它們喂食、稱重、治病的遠房亞種表親。”
熊貓是内心敏感的動物,外表的樸拙并不能遮蓋它們的多愁善感。
它們也具備某種程度的社交屬性,并不是指人們如何談論它們,而是它們如何讨論人們。
“嘿,知道嗎老兄,圓圓的二叔看上去不太好惹,芳芳的三姨就很溫柔。”
流傳于世的圖片,多少帶着些鮮嫩的電子包漿,如同山間野竹的滴露,引發不同人群的啜飲。
有人評價,僅從視覺上來看,這些“恐怖分子”很像在“圍捕”熊貓。
但更多人對熊貓本身産生了一種同情,“熊貓難道不害怕嗎?”“會不會影響熊貓後天的審美?”
在社交媒體上,憂心忡忡的人們甚至建設了一個同名的社交話題。
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能人異士,在努力從各個角度分析熊貓心理的現狀、成長和未來。
事實上,這種一眼假的裝扮,熊貓能明顯分辨出來。
科研人員實驗發現,“讓成年大熊貓來辨認熊貓圖案,哪怕改動一個耳朵、一隻眼睛的位置,它都能明顯區分出來,不過大熊貓幼崽是否可同樣分辨,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做過相關研究。”
至于為何一些成年的熊貓看破卻不說破,那看來隻能理解為“逗你玩”。
這種裝扮成動物的外形,來與動物進行親密接觸的神奇做法,并不是首創。
曾有法國紀錄片導演,為拍攝候鳥遷徙,而自制了鳥類外形的航拍器,經過長時間“互動”,鳥類領袖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它。
在非洲草原,還曾有日本男子裝扮成英俊的雄獅,近距離觀察雌獅帶崽,結果被激情如火的雌獅“看上”,百米12秒7。
在動物行為學中,幼崽會把出生後看到的第一眼活動的物體,當成自己的父母,尤其是鳥類,在哺乳類動物中也存在類似的“印痕行為”。
一些熊貓幼崽長年累月跟着人類混,會在自我意識中認為自己也是人類,養過貓狗的朋友可能也會有更深的體會。
而熊貓服,是至始至終都讓熊貓幼崽認為自己是在和同類接觸,為了效果更加逼真,工作人員還會在外套外面抹上熊貓的糞便和尿液,同時在現場保持靜默狀态,“讓熊貓在野化放生後,對人類聲音出現天然回避狀态,而非親近”。
當氣郁芬芳的熊貓“母親”接棒過一隻隻幼崽,在精心照料後,又一隻隻引入野外,這是四川人養育熊貓的秘密之一。
“盡管這項工作剛開始起步,但它無疑代表着某種創造性,和某種魔性...”
“當‘驅趕’熊貓到野外時,發現它們并沒有依依不舍,而是轉身迅速離開,這是這項工作最重要的圓滿,雖然有些傷感。”
四川人的幽默和四川的熊貓一樣,是天然的瑰寶,它時不時閃爍出智慧的光線,在青竹綠草之間和山林溪流之畔回旋。
而當這種回旋飄蕩于異國,你甚至能品味出一種改良菜的詭魅風味。
在海外,“熊貓是假的”是一種典型的“陰謀論”,它旨在通過街頭采樣的隻言片語,來否定熊貓對于國寶的指導性地位。
這種論調,來自一個多疑的下午,一位大洋彼岸的博主,在屏幕的那頭,發現了熊貓腹部的“線頭”。
“如果你留意,會發現每位來自中國的熊貓腹部,都有拉鍊(其實是腹肌擠壓所緻)。”
“很明顯是為了方便工作人員進出,盡管這些熊貓看上去憨态可掬,有理由相信都是人類假扮的。”
雖然真的有人會信,但這種起源于愚人節笑話時光的段子,還是讓很多海内外的熊貓迷們會心一笑,甚至熊貓保護基地和iPanda熊貓頻道,也紛紛加入到造梗隊列。
曾有位四川朋友告訴我,他一生中最卑微的時刻,是和女友漫步于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别墅外,看着熊貓如此恩愛,他終于同意了女友的建議,“好吧,一會鴛鴦鍋就鴛鴦鍋。”
沒有什麼比熊貓更懂包容,那是川蜀大地上最樂觀的底色。
資料參考:
中國藍新聞:工作人員突然穿上熊貓裝,熊貓懵了:這是“自己人”?
人民日報:熊貓能分辨出穿熊貓服的人類嗎?
部分圖片來自:
微博@吃不胖的小5、iPanda熊貓頻道、深圳野生動物園、熊貓家園康養汶川、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百度、微博
轉載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衆号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編輯:樂子超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