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古詩新譯】
夏秋的江南,可以相約采蓮了,蓮葉層層疊疊(荷花婷婷玉立),魚兒在田田的荷葉間穿梭,忽而在東,忽而在西,忽而在南,忽而在北,仿佛在同采蓮人捉迷藏。
【賞析】
體材為漢樂府,刻畫了一幅清新明快的魚戲荷間的動圖,可謂是采蓮詩的鼻祖。大量運用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音韻朗朗上口,富于音樂感。在從荷葉間歡快穿梭的遊魚映照處采蓮人的忙碌和歡快,讀來仿佛聽到采蓮人的歡聲笑語。和李清照的“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采蓮曲》【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荷塘中的你,宛若亭亭玉立的荷,你的羅裙碧綠仿佛同荷葉裁于同一片絲綢;你粉面含春仿佛芙蓉綻放,一池塘的美,難以分辨,哪是荷花、哪是你!悠揚的歌聲飄來才知你已經接近。可謂人面荷花相映紅。
【賞析】
短短四句有外形描寫、動作描寫、聲音描寫,詩人眼前的美麗公主仿佛向讀者款款走來。巧妙之處在于言外之意深遠:寫的荷葉荷花,卻寫出了采蓮女的美麗動人,側面的歌聲更是襯托出少女的活潑開朗,使整個采蓮圖美麗動人起來!
《采蓮曲》【唐】白居易
菱葉萦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荷塘是美麗的,荷葉萦波,荷花潤風,荷塘深處,少女泛舟,巧遇心上人,千言萬語化作低頭一笑,低頭的瞬間碧玉簪子落入河水中。靜态的荷葉、荷香、荷花美景,少女的欲語、低頭、笑和簪子落水的動作,一同描寫了采蓮少女在面對心上人時含羞帶怯的場畫面。
《越女詞》【唐】李白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舟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本詩沒有像别的詩那樣仔細描繪荷花、荷葉來說采蓮女的漂亮,隻是借見、回、笑、入等幾個動作,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潑采蓮姑娘的形象。
《蝶戀花》【宋】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隻共絲争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隐隐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秋色中,越女采蓮,人面荷花相映紅。内心有思念的時候,何事都足以将其牽引出來。藕絲引出了采蓮女的相思,越牽越長,離愁灑滿一池秋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