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齡單身女性越來越多了,她們沒有結婚,所以也沒有繁衍後代的機會,可能是主動的選擇了不結婚,也可能被動的選擇了不婚。
但這樣的選擇是一個好選擇嗎?亦或者,是一個災難呢?
既然是選擇,那麼通常就沒有一個絕對的好、絕對的不好。如果不結婚是有一個絕對的好亦或者不好的結果,那麼就沒有人去做選擇了,好就直接選,不好就直接不選。正是因為好壞的不确定性很高,才會有那麼多人在婚姻的門口徘徊。
例如一些30多歲的單身女性,你說她們一直堅持不将就,好嗎?
肯定有好的一部分,因為如果隻是想要結婚,那麼找個人嫁了肯定是不難的,但是想要找一個自己理想的另一半是很難的。畢竟大城市的“大齡剩女”通常真的很優秀,有房有車還高收入,而這樣的女性往往是想要找一個比自己的物質條件還要好的男性。但可惜的是這樣的男性有很多,但是單身的卻很少,即使有,可能也更願意選擇一個年輕些的,即使她們物質基礎不怎麼好。
所以,她們在這樣的年華,如果不能夠找到一個條件優于自己的男性結婚,而是選擇将就。通常來說,結婚是有損失的,甚至是扶貧,同時還要貢獻自己的子宮去生兒育女,多虧呀!
因此,或許她們内心也是想要結婚的,但最終還是被動的被剩下了。等到四十多歲了之後,她們可能就放棄了婚姻,畢竟她們的生育可能性已經很低了,那麼再找一個人結婚,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所以,對于很多努力上進的女性來說,即使選擇不結婚,至少在50歲之前,可能都不能算一件壞事,即使有壞的一部分,也有好的一部分來包容。
她們一個人養活自己,然後可以想去哪裡旅行就去哪裡旅行,可以想穿什麼漂亮的衣服就穿什麼漂亮的衣服,可以想吃什麼好吃的就吃什麼好吃的,沒有家庭孩子的責任與付出,一個人完全可以過得更加的精彩與燦爛。
隻是當自己的年齡到了五十歲之後,可能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了。自己确實還是活着的,可能還是有錢的,不愁吃穿、不愁養老的,隻是人生的歸屬可能不在了。
自己還年輕的時候,即使沒有後代、沒有伴侶,但至少父母還在。或許父母老了,老家也離自己很遠,但自己的内心會知道某個遠方還有一個人等着自己,那份親情的連接還在,心中的那一個錨點也就還在,自己的整體也就還是沉穩的。
隻是到了五十歲之後,父母可能就要慢慢地離開自己了,心中的那一份錨不在了,内心也就飄搖了。随之而來的還有死亡恐懼、人生的意義感、歸屬感等等。
其次,還有一些現實的問題擺在自己眼前,如何度過自己的後半生呢?年輕的時候可以去奮鬥,可以一往無前,但年老了的時候,似乎也很難再有這份激情和動力了。另外,自己生老病死的時候,自己也要一個人來面對嗎?自己在病床上的時候,是否也期待有親人能給自己簽字和照顧呢?
結婚生子可能是先苦後甜的,一輩子不婚不育好像是先甜後苦的,似乎無論怎麼選都是甜、苦參半。
所以女性一輩子不結婚生子,會怎樣?
不怎樣吧,因為無論怎樣都是一輩子,結婚生子不是成功,不婚不育也不是失敗,畢竟各有風險。
而活着的意義可能就像電影《心靈奇旅》裡面描述的:活着的意義在于此時此刻所體驗得到的一切感覺,可能是小蛋糕的美味,可能是微風在身上輕撫過的觸感,或者是自己身處山巅之上的暢快,亦或者是身處親人旁的溫暖。
所以結婚生子隻是人生的一個選擇,隻要自己用心地活着,活在此時此刻,那都是無關好壞的一輩子。
祝好~
了解作者:陳孝鵬(情感咨詢師/心理咨詢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