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燈籠是潮汕地區常見的燈籠工藝。潮汕方言中,“燈”與“丁”,“竹”與“德”同音,所以潮汕竹編油紙燈籠有着“财丁興旺”、“德澤綿長”的吉祥寓意。每到年節,潮汕地區各家各戶、祠堂廟宇都要懸挂燈籠,祈福納祥。
竹編油紙燈籠制作工藝十分複雜。整個流程包括取材、泡浸、量度、分片、編織、定型、修剪、糊紙、寫繪、打油、燈腳、鐵線、柴腳、燭座、裝瑞、結彩等近二十道工序。所作燈籠種類和形狀較為統一,有固定的模具做内托,編織時,先将竹篾先羅一個口,再套到一個模具上編織成燈籠坯。燈籠坯制成後要經浸水過夜,然後壓型糊紙,上筆調色,添上吉祥文字及花草圖案。之後再在燈籠表面刷一層桐油,使其更加有光澤度,耐受力也更強。待桐油晾幹,再裝上燈腳,此時一個油紙燈籠的制作才算完成。
燈籠形制有大何、大柿、大布、八寸、尺足等不同類型。大何燈籠是成對地挂在住宅、祠堂和廟宇門口的圓形燈籠。大柿燈籠上下收口的時候向裡凹,形狀像柿子。大布、八寸、尺足都是橢圓形的小燈籠,一般在遊神賽會、拜老爺或者家裡添丁的時候拿在手裡或者挂在竿子上。
潮汕竹編油紙燈籠體現了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祠堂廟宇内,人們會将油紙燈籠懸挂在神祇兩側祈求平安順遂;在舉行遊神賽會、拜老爺等活動時,人們懸挂或高舉油紙燈籠祈願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新婚燈”、“男孫燈”等燈籠也是各有寓意。逢年過節點亮油紙燈籠,不僅增添了節日氣氛,而且還寄托着樸素的生活情感與願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