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被稱為“丹青”或者“水墨丹青”,我們也常常用“不愛江山愛丹青”來形容古代帝王熱愛書畫而不愛皇位,那麼,“丹青”一詞究竟有什麼來曆呢?
“丹青”的本義是指繪畫用的顔料--朱紅色的丹砂和青色的青雘(huo,讀四聲),正如《漢書·蘇武傳》中所記載的“竹帛所載,丹青所畫”。後來“丹青”也泛指朱紅色和青色等絢麗的色彩,而古人作畫通常都用朱紅色和青色兩種,因此,“丹青”就理所當然地充當了繪畫的代名詞。
詩仙李白在《于阗(tian,讀二聲)采花》中寫道:“丹青能令醜者妍,無鹽翻在深宮裡。”還有,明代畫家徐渭在《為杭人題畫》詩之二中也寫道:“無端士女如雲集,也要丹青費筆描。”這兩首詩中的“丹青”如果還作繪畫理解,恐怕就講不通了,那麼,“丹青”還能作何解釋呢?其實,在這裡“丹青”是指畫工。除此之外,它還有史籍的含義。例如宋文天祥《正氣歌》中寫道:“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另外,因丹砂、青腰顔色鮮豔且不易變色,因此後人也常用“丹青”來比喻堅貞的品格,例如範晔在《後漢書·公孫述傳》中寫到的“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此處的“丹青”便有此含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