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感觸良多。
事情是這樣的:
我堂姐談了一個男朋友,兩個人在一起大概有一年多了吧。
時間雖然不長,但因為堂姐年紀不小了,家裡人都催得緊,所以她想早點把婚事定下來。
男生一開始也很樂意,滿心歡喜說要回去跟家裡人商量彩禮的事,然後找個時間把兩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
堂姐這邊,叔叔嬸嬸已經着手找人看日子了。可男生那邊卻突然說婚事不辦了,至少現階段辦不成。
因為男生是外地人,而叔叔嬸嬸不想堂姐遠嫁。他們說如果要結婚,男生得先在我們這邊的縣城買房。
其實他們隻是想看看男方家裡人的态度。
做父母的,哪個願意自己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女兒遠嫁他鄉,無依無靠呢?
可是男生的父母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就翻了臉。
他們說:
“我不可能讓我的兒子去你們那裡,你家閨女要是想嫁,他們小兩口以後就必須得在我們這邊生活,不然這事甭提。要是不嫁,那更好,我們可以娶個本地的,距離近,事少。”
叔叔嬸嬸一看他們這态度,說什麼也不願意讓堂姐繼續和這個男生好了。
以前年輕,不谙世事,總覺得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隻要兩個人互相喜歡,其他人的意見怎麼樣都無所謂。
現在才發現,戀愛和結婚不一樣。
戀愛可以是兩個人的事,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
談戀愛的時候可以風花雪月,不問柴米油鹽,隻管眼前的開心和浪漫。但如果結婚,就要考慮婚後的家庭生活。
不僅如此,還要考慮雙方的家境。
這個家境,不止是說家庭的經濟條件,是否家纏萬貫,富甲一方,更重要的是要看兩個家庭的思想觀念是否一緻,以及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行為原則是否融洽。
“婚姻,隻考慮家境是荒謬的,但不考慮家境是愚蠢的。”
就像愛情,隻顧眼前是不行的,倘若想永結秦晉之好,必須得計劃未來。
這個未來裡,除了新家庭的小兩口,還要有雙方家庭的其他成員。
尤其是彼此的父母,父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能影響或決定一段婚姻的成功或失敗。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讨論的是:擁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婆家是什麼感覺?
點贊最高的那條評論說:
“在婆家也像在自己家,很多時候,婆婆就像媽媽一樣,感覺自己不是嫁去了婆家,而是回到了娘家。”
這個題主說,她當初和先生結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他家的家庭氛圍很好。
她婆婆和公公都是很好相處的人,随和,親近,雖然是高知家庭,卻一點都不端高知的架子。
她和先生還在戀愛期的時候,婆婆就經常給她做各種好吃的。
每次逢年過節,都會給她發紅包,買禮物。
結婚後,她和先生搬出去住。知道她喜歡清淨,婆婆也從來不主動去打擾他們。
甚至連她說不想生孩子,婆婆和公公都不介意,說隻要他們過得幸福,孩子生不生他們決定就好。
講真的,要是能遇到一個平和溫馨的家庭,我想很多女孩子都不會那麼抗拒婚姻了。
婚後的生活即便一地雞毛,有了兩個家庭的扶持,再多再大的難關,也會有勇氣和底氣去面對。
結婚結婚,說白了,嫁的不僅是這個人,更是這個人身後的整個家庭。
由此,結婚之前,就非常有必要看看對方的家境了。
結婚為什麼要看對方的家境,我聽過一個很棒的回答是這麼說的:
“每個人的性格裡都隐藏着他們固有的三觀,它由經年累月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影響而成。”
也就是說,每個人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處事風格和态度,都一定程度上和他背後的家庭,甚至是和他的父母家人相關。
如果這個人平時總是唯唯諾諾,遇事不決,喜歡逃避問題,可能他長期生活在一個被人決定和拿捏的環境下,有一個喜歡事事由自己做主的父親或母親。
如果這個人性子急,脾氣一點就炸,那他的父母可能脾氣也不怎麼好,他或許從小就是被呵斥,苛責長大的。
同樣,如果這個人開朗樂觀,積極陽光,那說明他的家庭氛圍很寬松,父母給了他很多成長空間。
人生短短幾十年,未來要和我們共度一生的人,他可以不那麼帥氣,不那麼富有,不那麼幽默浪漫,但他必須人品好,有責任,有擔當。
所以啊,女孩子們,出于對自己的負責,不管是戀愛還是結婚,都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
要愛要嫁,就要愛一個、嫁一個人品過關、家境過關的人。
畢竟婚姻可是一輩子的事情,除了你自己,沒人能為你買單和負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