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本文共949讀大約4分鐘
【人臣之行,有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
這句話出自《群書治要》卷四十三《說苑》。作為人臣的操守,遵從“六正”就會獲得榮寵,觸犯“六邪”就會自取其辱。
首先看“六正”:“一曰萌牙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一是事物萌芽未發,迹象征兆還未顯現,這時他就能夠清楚地預見存亡的機運、得失的關鍵,在事态惡化之前就能預先制止,使君王超然居于顯貴尊榮的位置,像這樣的人就是聖臣。
中國人特别強調“禁于未然之前”,例如中醫、中國式的管理,都是“禁于未然之前”。但是西方人往往達不到這種深刻認識,所以一般人也看不到中國方法的深刻之處。古人說,“禮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後”。倫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讓人根本就不去做壞事。人不去做壞事,都有禮義廉恥之心,當領導者的就會無為而治,安享太平。所以,真正的聖臣,會特别強調倫理、道德和聖賢教育。
《屍子》中有一個比喻,假設家裡着火了,鄰居紛紛趕來,幫忙把火撲滅,我們一定會對他們感恩戴德。但是,那些上了年紀的、有經驗的人很早就提醒,要把牆的縫隙塗好,把煙囪做得直一點,如果我們這樣去做了,就不會再有失火之患。但我們卻不知道對早先提醒的人感恩戴德。
同樣,那些教導人們“仁義慈悌”道理之人,告訴世人要有仁愛之心;做人要講“義”,“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不義之财不能随便去貪;要有慈悲心,看到别人有需要幫助的地方,要拿錢、出力去幫助;還要講友愛。世人學了這些道理,就能夠防患于未然,終身都不會有牢獄之災。然而,人們對這樣的聖賢之人卻不屑一顧,認為這些觀念都是老一套,太腐朽,現在誰還聽這個?還是賺錢要緊。一些人目光短淺、見利忘義,而後因為謀取錢财不擇手段,最後東窗事發、锒铛入獄,才知道後悔,但是悔之晚矣,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如果人們聽了這些聖賢人的教誨,能夠提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意識,知道不義之财不能貪取,财有吉财,也有兇财,用不正當的手段所獲得的财富,隻能給自己帶來災禍、帶來麻煩,而且這樣的财還守不住。人們明白了這些道理,遇到事情就知道該怎麼取舍,也就不會因違法犯罪而被關進監獄。所以,真正的聖臣是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