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已經建立了十個年頭了,人們期盼的和平、安定、繁榮的局面沒有出現,相反,群盜滿山,役夫刑徒逃亡山林者不可勝數。泗上亭長劉邦又要帶一支隊伍趕往骊山,修建秦始皇陵。這支隊伍全由身帶刑具的刑徒組成,而他們的罪名,大多是不能如數完成賦稅或者逃避官府差役。其實,他們是無辜的,連年服役哪裡有時間種田交稅呢?三年之中已經服完了終身的差役,為什麼還要抓往鹹陽呢?他們的胸中燒燒着怒火。
蕭何深知劉邦此行的艱難,再次為劉邦準備了兩葫蘆酒,三百錢,鄭重地說:“老三,天氣不好,小心陰雨,一路上多多保重啊!”劉邦仍不失灑脫幽默地說:“啥事,天塌下高個子頂,能把我劉老三怎樣呢?”然後西行上道了。
果然不出所料,剛剛出了沛縣,經過豐邑,走進一片淺丘陵地區,就陸續有人逃亡了。原因很簡單,他們之中多數不止一次到鹹陽服過差役,親眼目睹了刑徒們鐵鐐赭衣,頂着皮鞭勞作的慘狀,也目睹剛剛倒下的刑徒氣息尚存就被投入死人坑的情形。而對此行的前途,他們感到恐懼,他們不怕受苦受累,但是他們害怕難以活着回來。而且,他們早就聽說不少人選擇了逃亡山林,而官府甚至無力追捕的傳聞。他們之中有的人認識英布,用十分欽佩的口吻講道,“六安人英布,因犯法受黥刑,于是人稱‘黥布’,他不但不感到難為情反而十分得意,說,從小的時候有人給我算命,稱‘受刑罰之後有做大王的命’。現在看來,我稱孤道寡的日子不遠了。後來因不堪吏卒欺辱,黥布結交其他服役隊伍中的老大們,幹脆殺掉吏卒,砸開鐐铐逃到山林之中去了。”黥布的所作所為,讓他們看到了一線生的曙光。逃亡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澤中亭内,劉邦很傷腦筋。如此下去,不等到達骊山,刑徒們會逃個精光,難道我隻身一人要送到鹹陽治罪問斬不成?他拿定主意,與其自投羅網,不如拼死一搏,而此拼此搏唯一的選擇隻有跟大家一起,逃之夭夭吧!面對險惡的前途,自由的山水和患難的弟兄,劉邦又恢複了他豪爽灑脫的本性。他拿着随身帶的盤纏,吩咐人到附近買些狗肉,從水中撈些龜鼈,略加燒制就成了下酒菜。酒是蕭何準備好的,每人隻有半碗,但氣氛頗有些悲壯了。劉邦左手抓條狗腿,右手端着酒水,内心之中湧現出一種“偉大”的感覺,仿佛那狗腿就擊鼓進軍山玉桴,那碗就是餞行壯威的酒杯。
“父老弟兄鄉親們,我劉邦出身于農夫之家,自幼勞動,不怕髒和累;做人以義氣為上,情分為重,不分你和我。本來想和大家一起到骊山之下,同生死共患難,不想有人已經不辭而别,陷我等于進退兩難之地。到骊山去吧,按照法律規定,誤了期限就一律問斬,更何況我們之中有人逃亡呢?退回沛縣吧,官府定會追查,仍免不了一死,所以還是一人做事一人當。我宣布,咱喝一頓散夥酒,然後砸開刑具,該逃的逃,該亡的亡,上山也好,鑽洞也好,尋條活路去吧!”說完,将酒一飲而盡,接着埋下頭去,啃着那半生不熟的狗腿去了。
此時,劉邦的眼中噙滿了淚水,他的心情是那樣的痛苦和複雜。雖然他出自農家,但景況小康,并無衣食之憂,自稱“農夫”是為了拉近和大夥的距離;雖然他僅為亭長,但郡縣之中不乏蕭何、曹參那樣的朋友,辦起事來,暢通無阻;雖然他不怕從此亡命天涯,但家中父母健在,妻嬌子愛,難以割舍;雖然他放浪無拘,但從沒有想過要違法亂紀,觸犯刑律,成為朝廷的罪人。可從此之後,他隻能亡命山林,有國不能報,有家不能回,父母不能孝,妻子不能養,更有甚者,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殺身之禍或者抄收官府為僮為奴了。
想到這裡,他自然想到了蕭何,默默念到:“蕭何,我的‘和事佬’,但願你能‘和’好此事,讓我家老小躲過此劫吧!”
關鍵時刻,劉邦的義氣起了作用,加之目不識丁的刑徒深淵之前充滿恐懼,大夥認準了一條,跟着劉邦,淌到哪是哪,衆人總比孤身強。大家紛紛把酒一飲而盡,然後摔碎了碟盞,異口同聲地說:“大哥,你還是我們的亭長,從此之後,我們同生死,共患難,有福同享,有罪同當,全聽你的!”接着乘酒興砸開了刑具,他們自由了。
劉邦擡起頭來,激動地看着大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大家願意與他生死同行。剛才,大家還是刑徒,自己卻是官吏,在履行押送任務,要你防着我,我防着你,說說笑笑,小恩小惠,不過是彼此關系的調節劑,轉眼之間,他們走到了一起,不再是刑徒,不再是官吏,都成了嘯聚山澤的“盜賊”。但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朝廷的繁賦苦役和嚴刑峻法,不僅讓他們,也正在逼更多人不斷地走上這條道路。
思想和意志的統一,賦予劉邦以領袖的角色,他站了出來,多年闖蕩和交遊的閱曆起了作用,“弟兄們,沛豐之地,芒砀之中,草木茂盛,葛藤纏繞,我等幾十人隐入其中,正如遊魚投入了大海,誰也不會發現蹤迹,丘原之上,水澤之内,野果熟了一茬又一茬,菱藕豐足,魚蝦無數,自然不乏吃喝。隻是一旦大家選擇了同行,就從此不能回家,不能露面,不能離隊。拿不定主意者,現在反悔還來得及。”他鄭重地說道,等着大家回答。
大家明白劉邦此番話的意思,選擇了同行,就意味着投身于劉邦的隊伍,就意味服從劉邦的紀律。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他以自覺自願的原則,把這些衣食無着,性命不保的漢子凝聚在一起,但依然是一支隊伍,有着自己的紀律,而決不是一盤散沙。“我們願意聽從亭長,我們相信亭長能給我們帶出險境。”最終下了決心的三五十人跟定劉邦,和劉邦一起消失在了芒砀山中,願意獨往獨來,自謀生路的一些人也紛紛消失在芒砀山中,前者中的一部分,後來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後者則從此不知去向,說不出是死是活了。
往期推薦:
“功人”蕭何的第一貢獻
夜宿四門山莊(張家界拾錄三)
與書有緣——蕭建平軍旅散文作品選載
供稿:秦英凱|編輯:蕭建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