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古鎮是我們祖先最早賴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們繁衍後代的安全港灣,也是文明社會早期的産物。它從選址到布局都強調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因而表現出了山水風光之特色。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着悠久的曆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着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曆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曆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于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曆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了解中國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久遠的曆史長河中,她曾經是抵禦外寇的堅強堡壘,也是南方客家人首要的聚居之地。她地處閩贛兩省的邊陲要沖,是著名的中國紅軍的革命老區。從曆史的歲月中一路走來,這裡逐漸成為了閩贛客家人的首府,是客家文明,客家文化的發祥地。後經過多年的曆史繁衍,目前已形成了全球五湖四海的客家人,彙聚到此尋根問祖之地。美麗的清幽古城,這裡就是福建龍岩市的長汀古城。
長汀古城遠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形成村落,這裡那時都是中原地區,因躲避戰亂的人們遠離故鄉,來到山清水秀的汀江河畔建立自己的家園,成為了閩贛地區最大的客家群居的族群。長汀古時候叫做汀州,而到了唐朝時,因為各種原因在汀江岸邊建築城牆,固守國土抵禦外敵,後又于多個朝代都将這裡的城牆進行加固,由于山城牢固安全,逐漸到此聚居的人越來越多,到後來城中已經難以安置,也就形成了營背街、橋下壩街等衆多的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為了閩西最大的城市。
長汀有條很具曆史文化的老街“店頭街”,“店頭”在當地人的含義中是店鋪最興旺的意思,一條用卵石鋪滿街道的老街,兩側店鋪林立。古色古香的店鋪基本上是前店後宅的格局,磚木結構,緊密相連,參差不齊,錯落有緻。古街形成蜿蜒曲折的态勢,像條神龍伏卧于民居之中,街上各種買賣的店鋪應有盡有。有賣藥的、做裁縫的、有打鐵的、有開酒鋪的等等,衆多的店鋪聚在一起,完美體現出人間的煙火味道。漫步在這古城的街道之上,依稀能看到古城當年的繁華。
據記載,在古城最完整時曾經城牆長度有5000多米,共有十二個城門,高大而寬闊的城牆上面,能夠跑來回穿梭的馬車,鎮守古城的軍士們在城牆上能夠進行每日的操練。可随時間流逝,如今古城已經隻剩下四座城門,城牆也已殘破不全了。如若你晚間蹬上城牆的高處,你會在有城牆上紅燈籠的陪伴下,一覽古城街巷之全貌,長汀的美景盡收眼底,宛如一幅丹青佳作,令人心曠神怡。而城上古樸的紅燈籠,倒映在平緩的汀江之上,好像有一種秦淮河畔的感覺。
長汀古城景色優美,古城與一座卧龍山完美和諧地搭配在一起,古老的城牆沿着卧龍山的山脊砌築而過,将卧龍山的一半留在城中。清澈見底的汀江繞城流淌,常年陪伴着巍峨的古城,像是一對恩愛的夫妻長相厮守,永不分離。有人曾用詩句描寫了這座如詩如畫的長汀古城,我覺得寫得非常優美。是這樣描述的:“城内青山城外田,山水繞城六橋連。八景九門十古寺,萬樹梅林杏花天。”,這首美好的詩句,是對長汀最好的概括。
長汀的客家人也是非常重視讀書及第,科舉興家的思想理念,在學而優則仕的科舉制度下,由于山多地少,人多田少的地理環境,讀書求學成為客家人的最好出路。山上的卧龍書院,就曾走出過陳軒、宋慈等地方官員,而理學大師朱熹及王陽明等一代宗師,也曾經在這裡講古論今。而與卧龍書院遠處遙相呼應的是建造于唐代的“三元閣”,三元的概念則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應試階梯,它代表着“解元、會元、狀元”這三個階梯,客家人希望子孫後代學子們,都能實現科舉考試的三級跳,也稱作“連中三元”。三元閣的對面是汀州試院,這是古時科舉的應試考場,汀州的文脈在這裡傳承。
長汀古城有一座“天後宮”,這裡供奉的是閩南人極其信仰的媽祖女神,媽祖是駛船出海及外出久歸人心中的信仰,他們的家屬也無時不刻地希望出門的人們,盡早安全的歸來,為家中帶來平安。相傳媽祖出生于宋代,原名叫林墨,有人傳說她是觀音菩薩在其母夢中,賜給了一粒神丹,而後其母生下了林墨,林墨經常救助海難的人員與窮人,在一次海難中去世,人們為了永遠紀念她,為她建廟塑造雕像,改稱為媽祖,成為閩粵贛等地人們心中的女神,成為心中的信仰。
長汀有悠久的曆史人文,也有衆多的名勝古迹,更有長汀人用智慧創造出的美食。一種種美觀又美味的風味特色,都吸引着各地遊客前去品嘗。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脫骨的特點,深受廣大食客們的贊譽。還有如芋子餃、泡豬腰、雞腸面、燈盞糕、豆腐幹等衆多特色美食,都會令你回味無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