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浙江文化遺産

浙江文化遺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2:11:59

浙江文化遺産?作者:安民前些日到杭州,沉下心來,小住幾天,深切感受到杭州之美它美在景,更美在人如果說杭州處處勝景,倒不如說滿城文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浙江文化遺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文化遺産(文化杭州)1

浙江文化遺産

作者:安民

前些日到杭州,沉下心來,小住幾天,深切感受到杭州之美。它美在景,更美在人。如果說杭州處處勝景,倒不如說滿城文化。

風物滋養文化,文化成為風景,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使杭州的風景和文化更加璀璨。

景可數西溪。這次住在杭州西溪濕地的一個客棧。西溪濕地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确是杭州生态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看看這裡的山水湖田草,小船沿溪流穿行,鳥兒在草木間嬉戲,人與自然相融相生。

坐上小船行于溪流中,和風拂面,槳聲汩汩,水上有鴨、船、波、影,船上有人聲、笑聲、歌聲。尤其是那河渚街,融合了休閑、商貿集市、觀光旅遊,還原了舊時人們生活生産的格局,樓閣房屋臨水而建,葉葉小舟穿橋而過,小橋、流水、人家,好一派“明月何曾是兩鄉”的水鄉風情!

同行的導遊小李是浙江大學生态學專業的畢業生,他告訴我們,西溪濕地不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搞影響生态環境的建築,更不搞私人會所,統籌生産、生活、生态三大空間布局,河堤、道路由河泥堆成,種植了大量的蘆葦、野茭白、菖蒲等根系密集發達的植物,而且保留了老建築、老物件,也留下了西溪濕地原有的煙火味。

我們去了煙水漁莊。這是個農耕漁事文化展示中心,據說創意源自清代文人陳文述的《秋雪漁莊》,我倒覺得意境更接近陳文述的弟子、清代女詩人吳藻的《秋雪漁莊》:“蘆絮明寒渚,松陰暗草堂。西溪好煙水,中有此漁莊。築簖營鷗宅,分田種鶴糧。梅花三百樹,晴雪又浮香。”漁莊是水鄉莊園别院建築,二層高,八角攢尖,飛檐翹角,雕甍繡檻,古韻盎然。

一路行來,參觀桑蠶絲綢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覽館,感受到水鄉民居的地方特色和質樸的農耕文化。四望樸野幽趣、村埭田園,坐上石凳,品嘗龍井,一番感慨湧上心頭。“仰望夜空,繁星閃爍。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生态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沼澤變濕地,濕地變公園,既涵養水源,又創造效益。久久為功,堅定前行,綠色發展理念定會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之路也将行穩緻遠。

文化味十足的,還屬西湖,那是自然與人類共同的作品。四周山巒如黛,清澈的湖水波光潋滟。單看那西湖十景的名字,就足讓人心蕩神搖了:雙峰插雲、三潭印月、斷橋殘雪、南屏晚鐘……然而,若不是春夏秋冬,風霜雪雨,反複領略,細細玩味,難以體味西湖景緻的妙處。也隻有走到曆史深處,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才能感受到這些景緻背後的曆史積澱和文化力量。

感恩,是西湖故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西湖著名的“三堤”是自然與人文融合的典範,也體現了人民對關心民間疾苦的官吏的褒揚。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時,看到西湖草長水涸、葑菱集聚、淤泥污濁,以工代赈,疏浚西湖,花了20多萬人工,挖泥築堤,貫通西湖南北兩側,堤上綠樹成蔭、亭台錯落、六橋點綴、旖旎從風,為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閑逸的風景線。後人為緬懷蘇東坡,稱此堤為“蘇堤”。自南宋以來,“蘇堤春曉”常被視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為“六橋煙柳”,列入錢塘十景。“白堤”,是杭州人民為緬懷時任杭州刺史白居易起的名字,研究金石篆刻影響深廣、海内外聲名卓著的西泠印社就在白堤邊。“楊公堤”,則是人們為紀念明代曾任杭州知州的楊孟瑛命名的,長堤卧波,方便了交通,靓麗了風景。可見,誰對人民做過貢獻,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有一場實景演出《最憶是杭州》,可稱杭州美景的文化表達。在如夢如醉的山水倒影中,呈現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韻味、中國氣派和世界大同的意象。“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逐水而居是人類發展演進的一個重要特征。中國人自古有尚水的傳統,并把水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抽象為一種精神品質。在《最憶是杭州》中,水是唯美的底色。《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高山流水》《月光》《我和我的祖國》……杭州的城市内涵、自然山水、人文曆史,在這裡濃縮成一場美輪美奂的藝術盛宴。

文化素養是一個城市深厚而持久的根基。在杭州住了幾日,杭州人的文化素養讓我印象深刻。杭州的美譽,一半因景,一半因人。在街上走,車總是讓着人,很少聽到謾罵、争吵。“不知其地,視其草木”,不熟此地,看其居民。在杭州生活、遊覽,是舒心的。

飲食也可見人文。“南料北烹”“口味交融”是杭州飲食文化的獨特風格。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我總覺得它從一個側面體現着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審美特征、社會心理、交往方式。無論是圓桌還是方桌,中國人習慣于圍坐在一起,團圓,團結,共享,其樂融融。杭州菜彰顯江南魚米之鄉的優勢,兼蓄北方烹饪技藝,清淡典雅、清香别緻,鹹中帶甜、酸辣适度,淡而有味、醇而不膩。食在杭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定勝糕、貓耳朵、東坡肉,等等,讓人啧啧不已。坐落在西泠橋畔的樓外樓是要去的。這個店有160年曆史,借着“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名句,更顯出文化意境。點上宋嫂魚羹、蒜泥溜鳝卷、油焖春筍、西湖莼菜湯幾個小菜,佳肴與美景共品,曆史與現實交融,别處是難以領略到的。

到了杭州,還應該看杭繡。杭州曆來有“絲綢之府”之稱,杭繡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刺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是它對紡織工藝技術和物質文明作出的貢獻。一件刺繡便是一幅作品、一處風景,正所謂“詩心入畫繡,巧手奪天工”。實際上,在古漢語中,用青、紅兩色線繡稱為“文”,用紅、白兩色線繡稱為“章”,“文章”二字的古意為錦繡,後轉義喻文。杭繡的圖案設計,多取材于龍、鳳、麒麟、孔雀、牡丹、西湖風景之類。當地人說,杭繡最有特色的是誇張和變形,工筆少而寫意多。這次在杭州,買了把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美不勝收。撐着這把傘,想着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許仙借傘的傳說,還是挺有滋味的。

能不憶江南?何日更重遊!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03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