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狀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是異常神聖的,在家長的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隻有得了獎狀的同學,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生。而“三好學生”這樣的獎狀含金量更高,意味着孩子在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
我們學校的獎勵制度和很多行業一樣,都是有指标限制的。對于學生也同樣,任何一種獎狀不可能人人都有份,一定會評選出最優秀的才給發獎。所以每次期末考試後總是有人哭有人笑,得獎的孩子眉開眼笑,沒得獎的孩子垂頭喪氣,獎狀直接影響了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心情。
近日有家長在網上哭訴:我的孩子幾乎年年成績第一,為什麼評不上三好學生呢?家長甚至質疑老師“非得送禮才給嗎?”
班級成績第一的孩子評不上三好學生,确實讓人疑惑,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位家長說:我的孩子從四年級開始成績幾乎期中期末都是班裡第一,可是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上,一共七個學期,我家孩子才拿了兩次三好學生的獎狀。
關鍵是老師還找各種理由說明孩子不夠優秀,一會說孩子體育不好,一會又說孩子參加校内活動太少。總之就是孩子還不夠優秀,所以沒給三好學生的獎狀。
“三好學生”的标準是什麼?可能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老師也有不同的解釋。因為目前國家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标準,學校也沒有。具體根據什麼标準給學生發獎,完全是老師說了算。從這位老師的表現來看,對學生要求還是相當嚴格的,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都很優秀才會發三好生的獎狀。雖然看似很苛刻,但不得不承認,對學生也是一種促進作用,逼迫學生全面發展,相當于告訴學生:光成績好是不行的。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作為老師我也認為不給成績第一的孩子發三好學生的獎,确實有點過分,但是老師的做法個人認為也沒什麼不妥,隻要不是針對某個孩子,對所有學生都是這個标準的話,那就說明老師的做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老師給學生發獎狀确實做不到非常的公正公平,就像領導給大家發榮譽是一樣的。
每年發獎狀的時候老師們也很為難,因為獎狀的數量是有限的,無論按什麼标準發,一部分學生注定是不可能得到的。
按成績發,對于一些平時表現很優秀,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不公平;按平時表現來看,對于成績很優秀但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也不公平。就算把成績和平時表現結合起來發,也做不到非常的公正公平,因為大多數學生平時的表現是差不多的,并沒有很明顯的區别,這是非常不好量化的。
在這種情形下,大多數老師都會遵循一個标準,那就是總成績。把各科成績加起來,按名次來發獎狀,這個有具體的數據,就算家長有意見也沒什麼可說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老師們幾乎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這幾年,教育評價方式變了,不允許老師給學生排名次了。老師們不得不再次回到過去,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來發。但這樣以來,很多家長自然會認為不太公平了,因為不管老師怎麼做,都做不到絕對的公正公平,老師們認為某些孩子表現好或者不好,但家長未必知道。家長的眼中,隻有自己的孩子。
老師發獎狀,就像單位領導給大家發榮譽是一樣的,誰會沒有意見呢?怎麼可能特别公平呢?
家長質疑“非得送禮才給嗎?”,可能真有這樣的老師,但真的不多。
這位家長對老師的做法很不理解也很氣憤,甚至質疑老師“是不是送禮才給”?
确實有一些老師會借各種機會為難孩子,好讓家長送禮,但是這樣的老師是極少的。老師可能會存在不公,比如會照顧自己親戚朋友的孩子,會照顧學校的教師子女,會給這些孩子無條件發獎狀,但是也不至于因為發個獎狀收家長的禮品。老師窮到那份上了嗎?況且目前師德師風抓得這麼嚴,老師會那麼傻嗎?
沒給孩子發獎狀,可能孩子真的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家長和孩子努力趕上就行了,真不必如此的猜忌老師。
結束語:
發獎狀确實是對孩子很好的一種鼓勵方式,但是我們的獎狀制度是有缺陷的,因為它有指标限制,不可能人人獲得。這就無形中滋生出很多問題,沒發獎狀的孩子可能很受打擊,不但不可能向優秀生學習,還可能嫉恨那些優秀的學生。
對于小學生,我個人的看法是:最好是人人都有獎,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值得表揚的地方。獎狀的設置可以名目更多一些,這樣才能真正激發每一個孩子,也才能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實際上國外很多學校就是這麼做的,不會隻發給個别孩子,這樣相當于打擊了更多的孩子。
大家對獎狀的發放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也分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