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親子面對沖突時該怎麼辦

親子面對沖突時該怎麼辦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6 14:40:52

目前,北京市中小學尚未返校複課,多區也在實行居家辦公的防疫措施。父母居家辦公、孩子居家學習,共處一室難免産生親子摩擦。居家期間,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如何識别或避免孩子産生心理問題成了很多家庭的困惑。

5月23日,新京報記者通過微博連麥的方式,邀請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敬娟,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心理教師、海澱區心理兼職教研員李響,行為契約教養法創始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劉朝瑩以及心理咨詢師、親職幫創始人“晴天媽媽”,針對中小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為學生和家長答疑解惑。

親子面對沖突時該怎麼辦(居家期間遭遇親子沖突)1

連麥直播現場,在線收看的家長們反映“幹貨滿滿”。 圖/視頻截圖

組建學伴群、心理社團幫學生平衡居家學習與生活

直播期間,張敬娟和李響首先分别介紹了學校在這段時間采取的心理輔助舉措。由于年齡段和學業目标不同,小學主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組建學伴群互相敦促等形式,讓孩子們“動起來”,在線上“沸騰起來”,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心他們;而中學階段心理老師則重點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壓力、學業焦慮和情緒狀态等問題,指導家長如何和孩子交流、處理親子間的矛盾。

張敬娟介紹,疫情居家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可能不少小學生會在學習上有些懈怠,缺乏學習的意義感。于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在此期間開展了不少家校互動的活動,比如,讓孩子們通過共同的愛好組建不同的小組群,自發互相監督打卡,提供彼此的支持;還将在六一期間發起“親子挑戰”的小遊戲;鼓勵家長建立一份親子學習計劃單,比如一次親子閱讀、一次親子運動、一項才藝展示、一次線上家長會、一次勞動技能分享、一次志願者的榜樣行動……動員教師、家長、專家的力量保證孩子們的關系網絡,即使居家彼此之間也緊密聯系。

中學生的學業任務更重,因此心理教師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幫助孩子們平衡居家學習和生活。李響介紹,其實早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便摸索推出了針對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心理指南,此次學校提前通過公衆号告訴居家期間的不同群體,在不同階段,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心理變化,如何針對性調适。學校還會通過組建心理社團,學伴之間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态,彼此互助,如果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同學,會幫助他向老師尋求幫助。

李響表示,目前正值“5.25”心理健康月,學校會把活動搬到線上,讓學生分班級自主設計心理健康活動,班級挑選一個積極心理學的品質,如好奇、關愛、真誠等來設計活動,和大家分享,讓大家感受到“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大家其實彼此是連接在一起的。”

不同學段孩子有各自的“成長中的煩惱”

在和孩子相處時,不同年齡段确實存在不同“成長中的煩惱”,同階段家長們反映的問題也具有普遍性。專家和一線教師們表示,雖然每一個孩子都有個性,但同屬于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存在共性,他們一一為家長解答了這些問題。

“小學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必須了解不同年齡段特點,才會理解他的行為。”張敬娟介紹,低年級段比如一年級生,特點是容易兩極化,即在學校是“模範生”,在家裡是“小霸王”,可能是因為他一天的學習累了,也可能因為在家時行為約束沒有了。“低年齡段孩子容易在評價高壓下産生緊張、恐懼的情緒和行為,家長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的壓力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展。”張敬娟建議不要過多指責孩子,不過給過多的負面反饋,孩子很快能平穩度過這個時期。

小學還有個比較特殊的年齡段是四年級,張敬娟用“U”形的成長發育曲線舉例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U形底端,讓老師和家長都感到頭疼,會覺得孩子的精神面貌、品質和品德都大不如前,變得“不聽話”了。這是因為孩子突然間自我意識成長了,身體也變得強壯了,“開始挑戰你”。因此,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同伴中樹立美好形象,因為這時也是他們在乎群體評價的時候,比如十歲生日成長會、讓孩子寫下對家人的期待等等,給孩子提供實踐的平台。

小學高年級則面臨青春期問題,“少男少女的成長困惑出現了,他們的情緒真的是疾風驟雨,和家長的矛盾也容易激化。”張敬娟介紹,老師和家長可以給他們講一些青春期的課程,以便他們了解自己,發展出應對方式。

“中學階段還是涵蓋了大部分的青春期的階段,如果各位家長感覺小學的這些‘小毛頭’已經很不好做工作了,那您做好準備,中學階段我們要繼續鬥智鬥勇。”李響笑着說,進入中學以後,孩子們會表現出更強的自主意識,家長會覺得孩子更叛逆了。在這個階段,不能用對待兒童的教養方式去控制他,或希望他在家長面前應更乖巧順從。雖然孩子自主自由的意識成長了,但因為心智發展的局限性,對家長仍舊有依賴。這種依賴不是希望父母花時間陪自己,而往往是精神上的依賴,希望父母給與自己信任和支持,“建議家長要更相信孩子。”李響說道。

可嘗試“五個一”、行為契約教養法

“如果剛好家裡有一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小朋友,你們在辦公,孩子在上網課,首先不要覺得陷入‘雞飛狗跳’的生活狀态裡,不要覺得‘我完蛋了,生活一團糟’,而要找到一個相對舒适的節奏。”對此,“晴天媽媽”在直播間送給大家“五個一”,即建立一張表、說一句鼓勵的話、一起運動、一起做家務和一起聊聊新聞。“晴天媽媽”建議家長們要相信小朋友的自主能力,将父母的工作和孩子的學習、生活安排好,告訴孩子哪個時間段父母要工作,不要打擾自己,而哪個時間段孩子要上網課。“比如我現在直播,我的孩子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不會打擾到我。”

“父母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認知,你不是給自己生了一個祖宗,是生了一個娃,跟他一起去共享生命,不要‘省着他’。”“晴天媽媽”笑着說,家長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運動、共同心跳,給孩子們安排家務活兒,可以鍛煉孩子精細動作和各方面發展,和孩子們聊聊新聞,從新聞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期待,“跟孩子之間變成合夥關系,好事兒一起承擔,壞事兒咱們一起分擔。媽媽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最後崩潰。”

“列表不是隻把孩子要做的事列出來,同時要有父母要做的事情。”作為行為契約教養法的創始人,劉朝瑩認為,孩子在家裡容易形成放松的狀态,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空間,讓孩子理解在家裡也要學習和工作,隻是場地不同,“我們要和孩子用契約的方式進行互動。”劉朝瑩表示,契約化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不能隻關注孩子的約定,親子雙方一定要有一起完成約定的過程。比如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這一方式确實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正面反饋,她記得,有一對家長早晨在商量誰喊孩子起床時,聽到了屋裡的窗簾聲,驚喜地發現孩子自己主動起床,完成自己一天的任務。

從學術層面來講,劉朝瑩認為,在封控、管控居家的狀态下,确實孩子、成人和大學生都會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擾,心理學叫做“危機狀态”。要想讓孩子平穩度過這一階段,首先要提升他應對困難的能力,以積極的心态面對困難,并提出不同困難下的解決方式。比如不能去健身房,就買設備在家鍛煉。此外,還要學會“求助”,找學校的心理老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幫忙。“這樣我們增加了應對危機的能力,遇到困難有創傷也有恢複,讓我們心理更加強壯。”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賈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