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5:49:44
中國陶瓷器的發展在宋朝時期達到巅峰,而随之誕生了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

其中,汝窯、官窯、定窯經過考古學家發現,已經有準确的窯址。

而柴窯的文獻實物資料太過于稀少,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因此通常将鈞窯列入,與汝、官、哥、定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哥窯卻由于流傳下來的文獻資料以及瓷器太過複雜,包括窯址說法不一,因此在考古學界備受争議。而完整流傳下來的、在文本上有過記載的哥窯瓷器,總共不過300件左右,它的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一更将從哥窯的曆史背景與弟窯的異同以及哥窯瓷器的藝術特征等出發,來聊聊哥窯窯址不清,為何還能位列宋代五大名窯?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1

哥窯的最早記載及窯址懸疑

古典文獻對哥窯最早的記載,是在元代末年孔齊的《至正直記》,裡面詳細記載:“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雲,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後世一般認為,這裡指的哥哥洞窯和哥哥窯,即為哥窯。

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哥窯也一直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宋代五大名窯中,汝、官、定、鈞等窯生産的瓷器都曾經作為“貢窯”或“官窯”,産品被選入宮中成為宮廷用瓷,地位高貴。唯有“哥窯”,被稱為“民窯”、“私燒”。出身低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收藏極少。

宋代五大名窯裡,汝窯、鈞窯、定窯都是以窯址所在地命名,而哥窯的窯址,則一直是中國陶瓷界的一大懸案。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2

窯址懸疑:

清代的《飲流齋說瓷》中說:“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業,兄名生一,當時别其名曰哥窯。其胎質細,性堅,體重,多斷裂,即開片也。”

說宋代龍泉有兩兄弟,哥哥章生一的窯口就叫哥窯,胎質精細堅硬,瓷器大多厚重,所産生的瓷器大多有裂紋,即開片。

這段記載不僅表明了哥窯是民間私窯,還說了産地是在龍泉。由于是民間私窯,哥窯瓷器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流傳,但其收藏價值較高,因此發展到明清時期,仿品層出不窮。

然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又記載哥窯在杭州。

“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所謂官者,燒于宋修内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哥窯燒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

這裡的記載,意思是說宋代官窯瓷器的品格與哥窯幾乎相同。所謂官窯,則燒制于宋代的修内寺中,窯址則在杭州的鳳凰山下。

哥窯雖是燒制于民間私窯,但這句“取土俱在此地”,就說明了哥窯産地為杭州。

一說有記載哥窯的窯址在龍泉,一說有記載哥窯的窯址又在杭州。因此,對于哥窯的窯址,一直是中國陶瓷史上懸疑的謎案,充滿着層層迷霧。

而實際上,南宋哥窯燒制的工藝也并沒有流傳下來,所以導緻後世的仿品質量較為粗糙,真品則極為罕見。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3

哥窯與弟窯的來曆以及異同點

既然有哥窯,那麼相比也有弟窯。實際上,除了五大名窯之外,仍然還有許多窯口流芳百世,而弟窯正是著名的龍泉窯。

《天工開物》稱:“浙省處州麗水、龍泉兩邑,燒造過釉杯碗,青黑如漆,名曰處窯。慫時龍泉華琉山下,有章氏造窯,出款貴重,古董行所謂哥窯器者即此。”

根據典籍記載,哥窯與弟窯始于南宋期間,如其名稱,哥哥章生一和弟弟章生二打造了哥窯與弟窯。哥哥章生一負責的窯口為 “琉田窯”,又名“哥窯”; 生二所燒的窯名“龍泉窯”,又名“弟窯”;兩個窯口都是龍泉窯系。

為何哥窯能成為南宋五大名窯之一,而弟窯卻未能名列其中呢?一更将簡單介紹哥窯與弟窯的異同點。

哥窯所産生的瓷器大多有裂紋,即開片,這是哥窯瓷器最典型的特征。哥窯瓷器大多厚重,胎質也比較堅硬,瓷器本身的顔色多以米色和綠豆色居多。而弟窯的顔色大多為灰青色。釉色大多為湖綠色以及淡綠色,并且弟窯所燒制的瓷器大多為薄胎且沒有裂紋。

除此之外,哥窯與弟窯燒制的瓷器款式也非常不同,哥窯中有瓶、硯、筆架、壺、洗、注等。弟窯中有鼎、彜、盤等。

綜上所述,哥窯與弟窯燒制的瓷器具有很大的差别,而開片也是哥窯獨一無二的風格,更讓其位列于宋朝五大名窯。而弟窯,盡管産物精美,也隻能望洋興歎。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4

哥窯的藝術特征

宋代哥窯生産的瓷器形式多樣,包括瓶、爐、尊、洗、碗、盆、碟等,這些瓷器的釉面大多為縮釉和棕眼,顔色大多為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面光潤滑亮,釉色以炒米黃、灰青為主,釉面大小紋片結合。

經過工匠的染色後,瓷器的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被稱為“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

因此,哥窯的藝術特征鮮明,将分為以下三點:

(1)表面開裂的自然美

哥窯瓷器最重要的特征便是釉面開片,這是一種自然的開裂現象,許多瓷器在燒制的過程中為了追求完美,一般并不允許有太多釉面的開裂紋片。而哥窯卻将開片發揮到極緻,産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征。

盡管釉層的外表開裂,但是瓷器的瓷胎、瓷骨卻沒有任何的損壞,且無需裝飾,韻緻盎然。哥窯瓷器這種天然的開片,開創了陶瓷史上的首例,在瓷器中獨樹一幟,這種自然美直到今天,也頗受人們追捧。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5

(2)巧奪天空的形式美

《格古要論》指出:“哥窯紋取冰裂、鳝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哥窯開片通常分為大開片、中開片、小開片、極小開片,小開片瓷器和極小開片瓷器的開片面積大小相對比較均勻。無論是從各種角度來說,從古至今保存下來的哥窯瓷器無一不是瑰寶。民間對極小開片的哥窯器稱其為“百圾碎”,或“魚子紋”、“金絲鐵線”、“冰裂紋”、“鳝血紋”、“蚯蚓紋”、“蟹爪紋”等。

哥窯以紋片著稱,而人們為這些極美的紋片所取的名字也極其傳神,這既體現了瓷器的形式美,也體現人們對哥窯瓷器的喜愛。

(3)寓意豐富的意境美

哥窯瓷器的每一塊瓷片都有自身獨特的個性與意境,它們之間具有相互迎合的粘性,但又有着自身獨特的涵義。

觀賞哥窯瓷器,如品曆史,一塊一塊瓷片象征着不同的朝代,具有不同的韻味,值得我們細細品嘗,瓷器本身寓意豐富,更是擁有着至高無上的美感。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6

哥窯位列宋代五大名窯的原因

(1)擁有“金絲鐵線”的美譽

上文中我們提到,裂紋(開片)是哥窯最典型的特征,而哥窯苦心研究燒制的瓷器裂紋風格不一,顔色較深的裂紋被稱為鐵線;而顔色較細,淺的裂紋被稱為金絲。所以在當時的陶瓷界内,擁有着“金絲鐵線”的美譽。

除了哥窯燒制的瓷器,全國各地并沒有類似金絲鐵線這樣風格的瓷器,因此一時間,這成為了哥窯最典型的特點。

由于開片制造難度非常大,并且觀賞性極強,在南宋時期這是非常難得的藝術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人将其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原因。

(2)數量稀少 珍藏價值高

大多數的史籍表明,哥窯瓷器産于宋末元初,實際上這一時期戰火紛飛,非常遺憾的是,燒制哥窯瓷器的工藝并沒有流傳下來。伴随着戰火,“金絲鐵線”的開片技術逐漸消失。

盡管發展到明清時期,哥窯成為了專門為宮廷燒制專用瓷器的官窯,但此時所生産的瓷器卻是南宋時期哥窯瓷器的“仿制品”。

清朝的乾隆皇帝将南宋生産的哥窯瓷器視為珍品,即便哥窯得到如此珍惜的對待,但實際上,流傳到後世的哥窯瓷器僅僅才300餘件。

數量稀少且珍藏價值極高,讓哥窯位列宋代五大名窯的原因之一。

(3)具有至高無上的曆史地位

将“哥窯”與宋代官窯、汝窯、定窯、鈞窯相提并論,并被後人冠以“宋代五大名窯”之名的文獻,依據出自明代呂震撰的《宣德鼎彜譜》一書。據記載,在明朝時期,哥窯已經成為了皇家宮廷專用瓷器。

據該書記載:宣德三年,從“内府收藏柴、汝、官、哥、均、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其柴、汝、官、哥、均、定中,并選得二十有九種。”

哥窯是世界曆史上最早的人工開片,千變萬化的裂紋,讓哥窯瓷器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風格特色,實際上哥窯沒有一件重複的樣品,每一件瓷器都有其專屬的象征意義。由此看來,哥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據着重要的曆史地位。

哥窯是哪裡的窯口(哥窯窯址何在懸而未決)7

一更說

哥窯開片如同百家争鳴一般,各成其美,構成了一部浩瀚的史冊。觀賞哥窯瓷器,就如同走過曆史浩瀚的長河,從哥窯的裂紋中,我們能看到唐、宋、元、明、清的點點滴滴。哥窯以大小開片、金絲鐵線及紅、黃、黑色複雜奇特的紋路,展示其清新獨特的藝術效果,讓人耳目一新,并得到廣泛認可,終成一代名瓷。

曆史的變遷,祖國的春來夏亡,人民的綿延生息,小小的瓷器上,卻蘊含着豐富的藝術意蘊與人生哲理,帶給我們人生許多啟示。

參考資料:《禦窯千年》《宣德鼎彜譜》《天工開物》《至正直記》《飲流齋說瓷》《遵生八箋》《中國陶瓷史》《“哥窯”的正名及其有關問題》等

本文首發今日頭條,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