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
客居在外,心總是滞留于故鄉,難以融入異鄉,秋風乍起,落葉蕭蕭,寒涼了思鄉落寞的心,打開了思鄉的閘門,思念仿佛開閘的洪水,難以抑制。
本以為,整個世界和我一樣落寞,其時并非如是,生活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無憂無慮的小娃,幾隻蟋蟀就可以高興的秉燭夜耍,沉浸于憂傷時詩人,真想和那些孩子們一樣,簡單的快樂!可是,快樂是他們的,憂愁是詩人的,趕不走,滅不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詩四句均是寫景。前兩句寫自然環境,後兩句寫生活場景。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燈夜遊,捉弄蟋蟀,兒童,反襯作者孤寂悲涼,進而抒發了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以及對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懷念。
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秋葉簌簌、秋風陣陣、秋聲呼呼、秋江汩汩、秋童嘻嘻、秋舟在行……均是寫動,由遠及近、從上到下;夜深深,黑漆漆,這是寫靜,靜得深、靜得濃。蕭蕭風聲,頑皮兒童……動态情景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加深了愁緒滿腹詩人的寒涼。
③ 悲歡對比,以歡襯悲。
前兩句中秋風掃落葉、送寒情,滿目悲涼之景,傳悲情;三四句寫孩童,明燈籬落旁,深夜玩促織,樂而忘返,是樂景,傳歡情。别人的歡濃了心中的悲,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惆怅無處分享、安放,得不到“稀釋”,悲涼越發濃厚。
陳廷焯評姜詞所雲:“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若,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
④傳情達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于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此時的詩人,面對和張翰同樣的情景,起了同樣的心思,隻是沒有張翰的魄力。
⑤ 拟人、通感,增輝添彩。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梧葉、秋風宛若世間人物一樣,可“送”、可“動”,萬物有情,讀來滿心寒涼、惆怅。“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蕭蕭葉動之聲顯盡秋之深寒,美妙生動。
⑥ 虛實結合,以實映虛。
全詩四句寫景寫人,所見所聞,或明或暗,全是寫實。滿耳秋聲,滿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兒童,猶如場景寫真,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這活靈活現的場景寫實巧妙地傳達出詩人愁緒滿懷、長夜難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實中有虛(客情),寓虛(情)于實,以實映虛,言有盡而意無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